一、坚持统筹发展,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一体化
(一)加强领导,形成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建办公室,专题研究部署全县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出台《金寨县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4-2016)》、《金寨县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把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形成资金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建设财政保障长效机制,期间先后设立了文化强县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年、文物保护发展专项资金150万元/年、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资金2000万元/年。制定出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
二、坚持需求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准化。实施并完成了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金寨县文化中心,梅山图书分馆,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226个农家书屋(数字书屋)等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县图书馆顺利通过省厅国家一级馆创建验收。积极筹措社会资金,兴建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大别山艺术馆、大别山农耕展览馆、大别山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等文化服务设施,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有效补充。县政府投入1.5亿元用于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全县已建成并进行免费开放农民文化乐园220个,实现全县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全覆盖。积极打造“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标准化。一是严格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出台《公共文化场馆(站)免费开放管理办法》、《金寨县公共文化场馆(站)免费开放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推进免费开放制度化、规范化。县图书馆、文化馆全天候开放,每天开放11小时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每月开放26天以上。二是建立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将全县23个乡镇图书分馆与县总馆联网,实现图书统一配送、统一流转,借阅通借通还、活动同步开展。整合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开展“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金寨县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已建成运行。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改革。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组织学习培训和普法宣传。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先后完成县图书馆、县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理事会在推动全民阅读、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群文活动外聘老师辅导、“非遗”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反馈机制。在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时,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规划论证中的作用。在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采购图书等群众文化活动时,根据群众“点单”进行政府“配单”,切实做到活动开展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三、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着力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发展。一是县政府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积极探索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二是探索文化小康建设,以金寨为例,对贫困地区的文化小康的数据指标进行了采集和分析、论证,编制贫困地区文化小康指标,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编制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一体化规划,城乡文化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二)着力推进文化产品均衡供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开展天贶文化节、六安茶谷开茶节暨金寨六安瓜片茶文化节、大别山春耕文化节、大别山民歌擂台赛、乡村春晚等品牌文化活动;以城乡广场、社区和乡村舞台为平台,积极开展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县局每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2次以上;严格落实1村1年1场正规演出、1村1年12场公益电影,农家书屋书报刊更新不低于80册等规定。结合“百馆千村文化结对共建”活动,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县图书馆、文化馆年均开展下基层活动达到140余场次。
(三)着力推进弱势群体同步发展。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留守儿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每年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戏曲演出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进光荣院等活动。县文化中心设立无障碍通道,县图书馆设立视障阅读区,配备盲文读物,切实保障特殊群体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农家书屋结合“候鸟书屋”开展留守儿童“候鸟阅历日”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
(一)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我县出台了《金寨县文艺创作奖励办法》,设立了文艺创作奖励基金,目前已开展两届文艺创作评奖,投入资金60万元;与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寨红色纪事》六集纪录片;连续举办中国红色微电影盛曲;推出系列红色纪实书籍和《金寨优秀剧作选》、《金寨民间故事》、《金寨年味》等民俗传承书籍;创作《守望大别山》等40余首新红歌。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县政府出台了《金寨县乡村及社区群众文艺团队扶持奖励办法(试行)》,扶持乡村民间文艺团队成长、发展。先后涌现了金寨红韵艺术团等30余支民间群众文化艺术团体,广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现有各级文化服务志愿者100余人,建立了以县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为支点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多次组织开展乡镇文化站长、农民文化乐园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集中培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的通知》,切实好乡镇文化人才队伍力量配备,推进农村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县共设立公益性文化服务岗42个,主要用于已建好开园的农民文化乐园管理。汤家汇镇文物保护员张行炳被评为我省最美文物保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