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文旅体育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具体要求,立足部门职能,结合乡村实际,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让乡村治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乡村治理走向善治之路。
一是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精神文化阵地。大力推进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止2020年6月底,全县已建成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22个,占全县行政村(社区)的96.5%,实现了“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成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服务点、图书流动车为补充的县乡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实现县内图书借阅通借通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完成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推动村级文化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村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省市县乡村应急广播调度平台互联互通。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先进文化引领。全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修订完善《金寨县乡村及社区群众文艺团队扶持管理办法》,支持乡村文艺团队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扎实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2019年送戏进村226场、送图书13560册、送电影2712场次,组织开展体育活动226场。实施群众“点单”、政府“买单”订单式服务,切实做到活动开展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结合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乡村春晚、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各村利用农民文化乐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倡导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尚。
三是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公布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实施第三批县级非遗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全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6项,县级34项,各级非遗传承人29人。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举办非遗培训班,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实施36处革命文物旧址维修展陈,发挥红色基因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善治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建设大别山农耕展览馆,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展现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民风民情,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开展了花石大湾村、关庙胭脂村、沙河乡梓树村和麻埠镇桂花村村歌创作,歌唱家乡新风貌,教育引导群众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涵养守望相助、见贤思齐的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