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寨县文旅体育局 > 规划计划
号: /202112-00117 信息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其他
内容分类: 规划计划 发文日期: 2021-12-17 09:54:59
发布机构: 金寨县文旅体育局 生成日期: 2021-12-17 09:54:59
来源单位: 金寨县文旅体育局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规划执行工作总结
文  号: 词:

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规划执行工作总结

2021-12-17 09:54 来源:金寨县文旅体育局 文字大小:[ ] 我要纠错 背景色:       

 

近年,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工作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一、规划执行工作总结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改建,两馆面积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完成桃岭、燕子河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梅山镇4个社区阅读空间、县城46个小区文化驿站、173个村级农民文化乐园和226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县乡村公共文化图书馆、文化馆三级总分馆建设全部完成。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获优秀等次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2017年以来,年均完成送戏进226场、“送戏进校园、乡村、社区”155场,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2712场、农家书屋图书更新60册。县三馆开通网站、微信公众号,提供线上服务,县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安徽文化云注册并网使用,公共文化线上服务途径得到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场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年接待近200万人次。大力推进乡村春晚、全民阅读、元宵猜灯谜、广场舞大赛、小小传承人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动。

(三)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显著。县政府出台了《金寨县文艺创作奖励办法》、《金寨县民间文艺团队扶持奖励办法》,支持文艺创作和民间文艺团队发展。歌剧《大别山之恋》成功上演。编印《金寨文艺》15期,编辑出版《金寨民间故事》、《中华孝故事》《金寨民歌》书籍。成功举办2届红色微电影盛典活动,拍摄红色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并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放。

(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面加强。完成《安徽金寨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完成36处革命文物测绘图绘制、5处国保安防消防7处国保单位白蚁防治项目方案。编制98处革命文物维修方案,争取上级文保资金8908万元,实施50余处重点文物抢救性维修保护和陈列布展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文物等违法行为。完成第二批、第三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认定工作,新增县级非遗名录22项、非遗传承人36人。

(五)文化市场监管持续推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深入开展娱乐场所、网吧、出版物市场整治暨“扫黄打非”、教辅及校园周边环境、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景区、旅行社、导游、星级宾馆安全生产和旅游市场秩序、文明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自2017年以来共办理97化旅游市场案件。2019年以来拆除和没收卫星地面接受设施1065个,并对依法收缴的非法设备进行集中销毁,2019年1月1日至今,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共接处投诉254起,分别是:2019年接处投诉86起,2020年接处投诉75起,2021年接处93起。其中,接处12345(市长热线)85起,接处12301国家旅游服务热线20起,接处12318文化投诉电话5起,接处96301县内旅游热线144起。

(六)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围绕“青山绿水红土地”深入挖掘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近6亿元,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00余家,规上文化企业8家,重点培养文化企业5家。投资20亿元的华强文创街区、投资10亿元的徽风皖韵古建旅游小镇正在稳步推进建设。 

(七)旅游业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人次连续增长。全县旅游接待量由创建之初的654.14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6.17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1326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44%和76.16%,旅游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商品日趋丰富。旅游商品单一、销路不畅是过去金寨农产品发展的困境。“创建”期间,金寨旅游商品的开发达到300多种,茶叶、山核桃、茶油籽、板栗、石斛、猕猴桃等产品供给丰富多样,游客可以买到称心的旅游产品。宣传方式不断丰富。征集提炼出金寨全域旅游主题口号;举办节庆赛事。如中国红岭公路自驾游大会、天堂寨天贶民俗旅游节等节庆赛事;更新制作金寨全域旅游完全手册、全域旅游宣传视频等各类旅游宣传品。与凤凰网等媒体达成“线上+线下”合作,利用金寨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自家新媒体开展旅游宣传营销。金寨旅游微信公众号、旅游微博双双获评“安徽十佳旅游微信公众号”和“安徽十佳旅游政务微博”。配合省市开展“春游江淮请您来”采风踩线活动,举办了望春花春天文化旅游节、映山蓝摄影大赛、长三角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合作交流大会等节庆活动,开展了杭州专场旅游推介会。推出了“传承红色基因 驶向两源两地”红色旅游精品线路4条。面向公众征集2021年金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红军战士系列文创产品,开发设计金寨旅游形象IP,并已将银奖作品(寨娃)投入实物生产。携程、驴妈妈等国内头部旅游企业展开合作,与凤凰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合作,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三十场文旅宣传营销活动

(八)旅游业规模不断壮大。接待能力在扩容。十三五期间,全县品牌酒店高达20多家。以“大别山的问候”为品牌的农家小院、养生小院、茶谷小院等246家。已发展初具规模的民宿7家基础设施在完善。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县自驾车旅游服务中心,新建旅游驿站34个、露营基地7个、旅游厕所157座。推出90条全域旅游客运班车线、建成800里的“金寨中国红岭公路”和600里的“中国最长、华夏最美”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串联全域先后规范制作了乡村旅游标识系统、中国红岭公路标识系统、全域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农家小院标识系统以及各A级景区标识系统等。景区景点在提升。我县现共有5A景区1个,4A景区6个。获批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获“中国长寿之乡旅游文化服务示范城市”称号,梅山镇小南京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天堂寨镇创建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斑竹园镇创建为大别山红色小镇,省级以上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9个。智慧旅游更便捷。建成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域旅游产业监测中心、全域旅游应急指挥中心,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督促全县3A级以上景区将视频监控接入省厅系统;金寨县图书馆和7家4A级以上景区推进“一卡通”推广应用;天堂寨景区、燕子河大峡谷、梅山湖三家4A及以上收费景区实时入园数据、预约购票数据接入省厅系统;4A级以上景区制作高质量的电子导览图,并完成省市的数据接入任务。旅游业态创新融合。发展“旅游+长寿产业”,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荣获“中国长寿之乡旅游文化服务示范城市”称号;发展“旅游+林业”,着力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以森林旅游、生态观光、森林人家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朝阳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有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马鬃岭多家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旅游的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安徽省森林城市,创建省级“森林人家”5家、家庭农场11家;发展“旅游+电商”,推进旅游与电商融合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经营的旅游电商特色镇、村。旅游品质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汤家汇红色苏维埃城景区和斑竹园大别山红色小镇创建3A景区;推进大湾景区、龙津溪地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其中汤家汇红色苏维埃城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估。积极推荐八湾堂民宿申报2021年度安徽省丙级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大湾村旅游扶贫案例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红军广场入选安徽省红色主题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玉博园景区积极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我县积极申报创建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持续推动农家小院创建工作,完成2020年第二批农家小院授牌工作,及2020年度农家小院奖补资金申报工作,2021年度正在积极开展创建中。对全县范围内的旅游标识系统进行常规化养护的同时,新建了农家小院道旗标识系统、大湾景区标识系统、红色文保景点标识系统,起到进一步规范和宣传的重要作用。对全县范围内的旅游厕所开展二维码上墙评价工作,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九)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完成中国红岭公路2-3个重要节点提升规划设计等工作,开展现场勘察推动华强文创街区、徽风皖韵古街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携程集团建设大湾村的携程农庄·金寨项目,一期已完成,二期正在规划编制中果子园大别山低空飞行基地已建成运营中中民集装箱民宿小镇已完成开发方案待审批后再启动土地征收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政府债券项目已获发债完成以博物馆和古碑至马鬃岭红色旅游道路建设为主两源两地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一案两书”的编制,申请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支持。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017年以来以贯彻《金寨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为主线,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县共有1个体育总会,21个单项体育协会,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79人会员总人数超过2万多人。以推动全民健身为目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除每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规模活动30余次外,还持续组织全国性大型赛事,例如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全国自行车赛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并保证每年两场的全国性赛事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体育社团的活跃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增加。2021年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成功举办了安徽省全民健身徒步大会·金寨站活动、2021年新年登高金寨县第八届“挺进大别山、千里走金寨”暨第十一届“金种子杯”创文明城市迎新年全民健身走活动、中国红岭公路越野赛(大湾·马鬃岭站),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全民健身融于一体,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指导支持各协会、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如“庆三八”巾帼趣味运动会、“四季澜山”杯乒乓球赛、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体展演、庆祝建党100周年暨“母亲节”健身舞汇演等,同时加强各协会组织管理新批准成立了老年人乒乓球协会。

十一)青少年体育稳步推进。我县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组队参加省阳光体育大会、轮滑比赛、三对三篮球赛、田径运动会等连续六年与团县委共同组织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金寨站活动。不断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与教育部门共同举办了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县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县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等赛事,成功申报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配合市体校组队参加各项赛事,选拔储备后备人才,输送了一批运动员到省市体校。备战组队参加市运会、省十四运会,都有优异表现。2021年,承办了安徽省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六安分会场活动,并组队代表六安市参加了安徽省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荣获第一名。组队参加了安徽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足球锦标赛。与教育部门共同举办了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积极备战六安市第五届运动会,从运动员选拔注册到训练参赛,贯穿整个年度,共组成了400多人的代表团参赛。

十二体育产业有所发展体育产业统计名录库中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65家,个体108家,健身行业从无到有,整体健身环境向好。体育彩票管理有序,共有40个体彩销售网点,近两年体彩销售额增幅较大,2020年体彩销售额达5900多万元,进入全省前十。近年来建设金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近300公里,以此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大型赛事活动,提高影响力,带动体育旅游经济增长。2021年按要求开展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完成体育产业统计任务,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做好招商项目—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的服务工作,项目一期已基本完成,已开始营业。积极申报国家或省级体育产业项目,推介体育旅游品牌,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组织中国红岭公路参加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加强对金寨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等场馆疫情常态化管理,保障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有序开放同时全力配合县防疫统一安排,做好体育馆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场馆服务工作体育行业进行监管,特别是高危险体育经营项目烦的审批监管。加强全县体育彩票管理,指导体育彩票网点营业,截止10月底,体彩销售额达6868万

十三体育设施有效改善2017年以来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满足群众需求,经过几年的投入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平方米。城区基本形式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100%, 50%的乡镇完成“三个一”。县级有两个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对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十三五”8片社会足球场已建成,现我县足球场地数66块,每万人足球场地数1.2块。2021年在开展体育场地常态调查,国民体质监测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乡镇公共体育设施“三个一”建设,今年又完成了5个乡镇。实施金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红色步道升级项目,目前正在施工,预计12月完成。

二、下一步规划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安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重点工作

1、完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补充的县城文化服务体系,配套建设3-5个城区文化活动广场,打造城区15分钟文化活动圈”。积极推进县革命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3D等高科技手段进行陈列布展。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开通“云展览”“云阅读”“云培训”等线上服务。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标扩面,结合服务人口数量,因地制宜调整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场地、设施设备,建设与服务人口相匹配的乡镇文化阵地。完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建设标准配置的县乡村公共电子阅览室,构建线上服务平台。鼓励国有和社会资本投资城区和乡镇数字影院建设,推动电影院线向乡镇延伸。不断善更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实施重点自然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为中心环节,以《金寨文艺》及其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脉时代精神,了解民众需求,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扎根基层,创作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文艺创作采风活动,鼓励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发掘具有“红色、绿色、蓝色”等金寨印记、符号、元素和特质的创作资源,创作一批具有鲜明的金寨特色文艺作品,讲好新时代金寨故事、传递好新时代金寨声音。充分发挥文艺奖励办法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评奖机制。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力争实现零突破。结合建党100周年、二十大、乡村振兴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题材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力作。围绕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开展主题创作和展演展览互动。加强同安徽艺术学院等艺术内高校合作,重点开发打造金寨元素的文艺精品。抢抓5G发展应用机遇,推动文艺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促进大别山民歌、楚剧等本土经典剧目、文艺作品数字化,增强文艺作品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重点支持编纂出版《金寨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书籍。

3.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深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管用”一体化运行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用起来、转起来,城乡居民动起来、乐起来,切实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积极争创国家一级馆。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服务效能治理,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及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站)对外开放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鼓励和扶持乡村文艺团队建设,搭建民间文化队伍展示交流平台,组织示范性展演活动,提倡高雅文化与经典文化,推动乡村优秀文化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社区基层倾斜,变文化“三下乡”为“常下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广泛开展“书香金寨 全民阅读”、广场舞大赛、小小传承人展演、乡村春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围绕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举办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红色歌曲创作大赛、红色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唱响红色文化活动品牌,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4.深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立足于保、保用结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力争“十四五”期间对全县重点濒危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部维修积极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开展革命战争战斗遗址普查,实施县域内革命战斗大遗址保护。实施汤家汇、燕子河、斑竹园、大湾村等一批红色文化小镇建设,将立夏节起义红色教育基地、六霍起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文物保护同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重点推动国家级古村落、汤家汇老街、白塔畈蒋光慈故居、槐树湾响山寺等历史遗迹的综合开发保护利用。实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六霍起义纪念馆等一批精品文物展陈。通过开展讲红色故事活动和乡风文明评比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文物场所转化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落实《文物保护法》,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落实文物安全监管责任,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盗窃、损坏、非法贩卖文物犯罪活动。

5.提高非遗传承保护水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工作,建立县级非遗项目库,并实施数字化建设。对濒临消亡的非遗项目,开展抢救性保护。公布一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加大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加强对各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管理,争取设立县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县级非遗项目保护、非遗传习基地和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加强传承人梯队建设,活态传承传统工艺技艺。加强非遗宣传展示,实施小南京村民俗文化陈列馆建设,利用“文化遗产日”和传统节日,举办非遗展览和民俗文化节,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着力推动具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非遗项目实行生产性保护,对具有表演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与旅游景区结合,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彰显景区特色;对具有装饰、食用的非遗项目,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实现良性互补,共同发展。

6.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新文化产业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到“十四五”末,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继续引导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戏游艺场所、歌舞娱乐等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5G+”对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的整合。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部署,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创造能力,引导文化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开发面向大众、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文化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扶持引导社会投资进入文化领域。

7.持续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以文化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公开为监督约束手段,以警示名单黑名单和星级评定为基本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协同监管机制。定期公布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主体和文化产品黑名单、警示名单。强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办好每年两次的文化市场执法培训班(培训班2021年开始),加强对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乡镇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加强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加强以案件为导向的执法培训,提高处理投诉及综合执法队伍执法办案能力。探索新兴行业、高风险项目的监管如高空飞行、漂流、玻璃栈道、彩虹滑道。对符合安全标准予以开放经营,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予以停业整顿,直至关闭。最后,加强新冠疫情常态化下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

8.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今后每年办好三个培训班即全县导游(讲解员)培训班、全县红色讲解员培训班、全县文化市场执法培训班。加快各类文化人才成长步伐,实现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更加合理、活力不断增强、效能充分发挥,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文化人才队伍。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培养一批德艺双馨、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专职文化队伍、业余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为重点,完善文化队伍体系。健全文化人才培训体系,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培训。

9.争当全域旅游示范提前高站位谋划谋划建设服务武汉、合肥、南京5000万人口的旅游康养基地,围绕“一轴、两心、三环、四区”(高速公路铁路轴,梅山、天堂寨两服务中心,红岭公路三环线,梅山、天堂寨、响洪甸、金刚台四片区),规划统筹推进建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随着沿江高铁开通及设站,金寨旅游集散功能进一步增强,要在目的地上持续推进,在集散地建设上发力,实现目的地和集散地打造上齐头并进。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力度,依托东部新城高铁站、高速互通、合六南快速通道的建设,规划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全面提升通往各大景区的旅游道路等级,开通高铁站、汽车站通往各景区旅游专线公交系统,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力打造推广800里“中国红岭公路”精品自驾游线路。围绕中国红岭公路,建设金寨县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3处以上,沿重要旅游线路建设一批停车场、旅游厕所、景观小品以及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沿途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等。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如汤家汇、斑竹园、燕子河红色小镇等谋划招商引资开发马鬃岭、金刚台、悬剑山、梅响两库等旅游资源以城市游客中心建设为核心,整合游客接待、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旅游投诉等多种功能,打造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节点。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以及智慧乡村,建设景区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搭建景区旅游三维体验平台、景区旅游互动平台、景区手机导览客户端以及景区自助服务终端真正实现金寨全域旅游。提升旅游品质整合小黄山、大湾、马鬃岭一带旅游资源,创建“两源两地·大湾”5A级旅游景区。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推动省星级农家乐、农家小院、养生小院、茶谷小院、精品民宿开发建设,并在全县推广农家小院提质升级工作;持续推进龙津溪地4A级旅游景区、天堂寨镇省级度假区创建,力争龙津溪地景区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汤家汇、斑竹园创3A红色景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工作,争创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红岭公路沿线重要节点建设,建设一批自驾游服务中心、房车露营基地、集装箱民宿以及沿途景观小品、观景平台等;对道路沿线实施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等提升工程。加强与携程、驴妈妈等国内头部旅游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华强文创街区、徽风皖韵古建旅游小镇、携程度假农庄二期、马鬃岭、大别山中民集装箱民宿等项目建设和运营。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让旅游业在全县产业中脱颖而出。

10.建立统筹综合协调机制。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秘诀在于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全民共建共享。我们要继续发挥这种体制机制的优势,正确处理好全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利建设、乡村振兴等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国土空间布局、城镇和乡村建设等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旅游要素,实现旅游“多规合一”。在美丽乡村、水利工程、农业开发、森林等建设中,融入旅游元素,打造多业态旅游产品。建立政府主导、县财政、文化旅游、交通、发改、自然资源、规划、林业、农业、水利、住建、民族宗教和各乡镇等部门组成的全域旅游联动机制。

11.创新旅游营销新模式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打破传统“以景点为中心”的宣传推广模式,找准市场定位,丰富宣传营销模式。构建“高铁+机场+公共汽车站”的线下营销渠道系统,推广各大旅游媒体和门户网站线上旅游营销模式;结合我县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激活策划灵感,精心策划出新花样、新玩法,举办游客参与性强的节庆赛事活动,并打造富有特色的节庆品牌,成为我县宣传营销新“卖点”。进一步优化、打造、推广中国红岭公路“三条环线”精品自驾游线路,持续举办中国红岭公路自驾游大会、越野赛、机车赛等活动。围绕“中国红岭公路”品牌,开展精准营销,持续与携程、凤凰、新浪、今日头条等媒体合作,举办特色主题(直播)等系列宣传活动继续加大做强“金寨微旅游”微信公众号、“金寨县旅游”微博、“金寨旅游”抖音号的信息发布工作,进一步扩大金寨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全国各地游客走进金寨。

12.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行旅游标准化服务,优化各项功能设施和服务;加强旅游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机制,公安、交通、市监、城管、环保、应急、物价等部门持续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检查,确保旅游市场秩序。

13.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围绕元旦、国庆和全民健身日等几个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一是办好大型体育品牌赛事根据疫情情况,适时举1-2次大型或全国性的体育品牌赛事。二是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围绕节期假日和群众需求,结合干部职工健身方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办好职工运动会、“挺进大别山、千里走金寨”全民健身走全民健身日和纪念毛泽东“6.10”题词等主题活动。三是支持指导各协会、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

14.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继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乡镇“三个一”建设,争取2022年完成3个乡镇公共体育设施“三个一”建设。采购一批器材,进一步更新、完善乡村基层体育设施。继续谋划申报争取建设体育中心项目。

15.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展促进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指导学校体育开展,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生有关赛事活动。组队参加省市要求参加的各级各类青少年赛事活动,并向上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16.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多方举措,不断完善,进一步构建我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弘扬体育文化。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着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盘活城市空闲用地,构建城区10分钟健身圈,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建成体育中心,完成县级“五个一”指标。100%乡镇建成“三个一”,行政村健身设施升级换代,100%以上建有室内体育活动室。保障居住区和社区同步规划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工作。进一步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强体育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各类体育协会,不断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加强乡镇体育活动中心、乡镇体育分会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发挥优势,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定期举办学生、职工、群众等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运动会,鼓励并支持乡镇(区)、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及其他行业协会举办小型多样、形式灵活的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品牌赛事活动,引进承办国家、省、市各级赛事活动,每年承办1-2次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丰富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赛事在激发拼搏精神、促进邻里交往、增强社区认同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互联网+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居家健身。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定期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和各类健身知识培训班,大力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经常化、动态化,国民体质达标率达到国家标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重视农民、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体育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人群健身培训和赛事活动。将青少年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扶持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和赛事活动。

17.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完善体育产业促进体系做好体育产业统计和彩票销售工作,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实现产业增值。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促进体育旅游发展,以赛事活动带动体育旅游宣传和消费增长。继续做好大别山飞行营地后续建设和服务工作,做好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审批,做好体育经营项目监管执法。发展特色体育,继续探索适合金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户外运动之路,突出亮点。围绕“一条路、五个基地”为重点,打造体育精品线路、目的地和品牌赛事活动,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条路是指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金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600公里,目前全县步道建成约300公里,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建设,提档升级,打造体育精品线路。要围绕中国红岭公路的建设升级,在红岭公路沿途节点规划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把“中国最长、华夏最美”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品牌打响。五个基地是指水上训练基地:利用梅山水库水资源,建设水上训练基地;航空低空飞行营地:在果子园乡双峰寨附近,打造以滑翔伞体验为主,集展示、观光、体验、赛事为一体的航空低空飞行营地;自行车运动基地:在茶山花海依托现有自行车赛道,增加提升赛道及附属设施,打造自行车运动公园;攀岩登山户外基地:以金刚台为中心,从汤家汇到铁冲建设多个营地,加强营地运营,充分利用山体优势开发攀岩、登山、露营等多个户外项目,形成攀岩登山户外基地;自驾车房车营地:围绕中国红岭公路,在大湾、天堂寨等沿途重要景点建立房车、自驾车营地,形成多业态的体育旅游项目。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