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寨县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活动要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一步凝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提升金寨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深入持续开展,结合实际,制定2024年金寨县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活动要点,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服务基层为重点,依托全县公共文化场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着力扩大活动规模,重点打造活动特色,提高活动品味,推动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促进全县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二、活动内容
坚持以群众自发开展为主、政府适度扶持引导的原则,以“四季村晚”“乡村文化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为引导,尊重群众主体地位,鼓励农民积极自办、参与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当地乡村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和各类农村文艺协会的作用,采取戏曲、民俗、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积极发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作用,进一步延伸文化服务触角,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重点活动
(一)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年)
全县26家公共文化场馆(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革命博物馆、23家综合文化站)全年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按省市要求,各级各类场馆结合自身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结合省市工作部署,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二)社区运动会(全年)
以“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为抓手,常态化举办社区运动会,传递“我运动、我快乐”的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拉近居民间的距离,更好地展现基层体育风采,让群众了解、参与到快乐健身行动中来。
(三)“送戏进万村”(全年)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采购优质戏曲演出进乡村,每个行政村全年安排不少于1场演出,2024年全县继续组织送戏不少于218场,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四)“四季村晚”(全年)
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作用,挖掘乡村好人、好物、美景、美食等,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元素,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特色,把“四季村晚”打造成反映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全县全年组织不少于100个村举办“四季村晚”(可统筹结合其它活动共同举办)。
(五)第三届“乡村文化大舞台”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全年)
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等乡村精神文化阵地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支持、引导农民自发开展唱红歌、唱村歌、办“村晚”、跳广场舞、唱戏曲、舞龙舞狮、民间锣鼓、书法绘画等当地群众普遍喜爱的文化活动,倡导“一村一文化”,让农民“乐起来”。每村每月自主或联合举办文化活动不少于1次。
(七)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全年)
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八)全民阅读“七进”活动(全年)
扎实做好全民阅读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七进”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每个农家书屋年度补充出版物不少于60 种,每个农家书屋年度开展活动不少于6次。组织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等阅读活动,逐步培育形成乡镇(街道)、村(社区)“一地一特色”阅读品牌。每阅读空间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0场。
(九)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全年)
推动文旅融合,春季举办映山红文化旅游节、春天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夏季举办天贶节、龙虾美食节等活动;秋季举办丝绸文化节、红岭公路自驾游等活动;冬季举办冰雪旅游节、非遗民俗、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等。全县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0场。
(十)“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精品线路遴选推广(全年)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专题线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旅游消费潮流风向。
(十一)参与全市文化馆联盟“乡村艺校”公益培训(全年)
建立学校、社会机构、乡村艺术师资人才库,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志愿服务,健全全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普及网络,提升县文化馆站艺术普及能力与活力。组织乡村文化人才培训不少于2次,乡镇对村实行文化人才培训不少于1次。
(十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全年)
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动员组织专业文艺队伍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文艺培训等服务,依托各类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展览展示、文化普及、阅读活动等文化惠民项目,支持基层自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挥媒体优势开展线上服务,挖掘弘扬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价值。
(十三)“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全年)
以农文旅为重点,发掘培育“乡村网红”优秀人才,以直播、短视频等融媒体传播方式,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全县全年开展助农宣传不少于10次。
(十四)“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5月)
以文旅融合为方向,组织专场演出赴旅游景点景区唱响黄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不断丰富演艺表现形式和观演体验,扩大黄梅戏影响,丰富游客体验。5月在金寨大湾4A景区举办省示范演出。
(十五)全县首届青年教师才艺大赛(8月)
县乡村三级联动,举办首届青年教师才艺大赛,进行展演展示。挖掘青年教师中优秀文艺骨干,充实文化志愿者队伍,提高全县文艺水平。
(十六)“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4月)
为庆祝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响应全市图书馆联盟开展系列专题阅读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参与阅读。计划开展活动不少于20场。
(十七)“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4月)
通过展览展演,展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动乡村传统文化艺术创新发展和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建设的成果。
(十八)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展演(5月)
引导全县青少年儿童全方面发展,搭建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展示平台,丰富广大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十九)全县第四届乡村红歌村歌展演(9月)
活动每年举办一届,通过乡村红歌村歌创作、展演展示金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二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6月)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鼓励支持各地结合本地文化遗产资源特点,面向乡村地区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展示活动。线上线下推动非遗相关产品推介销售。
(二十一)全县第十届广场舞大赛(7—9月)
通过主场活动、区域联动、示范演出等形式,带动城乡广场舞活动广泛开展。创作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广受群众喜爱、简单易学易推广的广场舞作品,自下而上、县乡村三级联动举办。
(二十二)阅读马拉松大赛(10月)
创新开展红色大别山阅读马拉松大赛、组织参加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县图书馆组织发动广大读者积极参加。
四、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乡村文化惠民工程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周密组织,精心策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及时协调活动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是用好阵地,加强宣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宣传载体,切实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乡村文化惠民工程知晓度、满意度,力争宣传工作出特色、出新意、出成效,推动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坚持创新,务求实效。以开放思维创新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在政府引导的前提下,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大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丰富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形式内容,提供更多更精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群众享受优质、优惠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