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夯基础、抓突破、促提升
(一)高质量落实减税降费
1.继续实施专班推进机制,抽调精干力量,恢复工作专班,加强组织保障和工作统筹,实体化运行。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各单位,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2.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企业行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专项工作。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各单位,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3.巩固包保服务机制,开展“进千家门、听万家言、解大家难”活动,线上线下同步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解难题推动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各单位,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4.健全数据防控机制,完善政策落实风险防控指标,及时扫描和应对风险,既要防止“漏享”,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更要防范“错享” “骗享”。责任单位:第二税务分局、法制股、风险管理股、税政股、税源管理股、收入核算股、社会保险和非税收入股。
5.建立健全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评估机制,密切做好政策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与纳税人缴费人一起算好“红利账”和“效应账”,让减税降费的效果直观可见、显山露水。责任单位:收入核算股、纳税服务股、办公室、相关税费种管理部门,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二)高质量完成预算任务
6.严肃组织税费收入纪律,始终把依法依规贯穿于组织收入全过程,严守不收“过头税费”底线。持续抓好征管质量5C监控评价,将监控范围逐步扩展到欠税、缓税、退税和税费政策执行落实等领域。责任单位:收入核算股、法制股、征收管理股、相关税费种管理部门,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7.贯彻省财政厅、省税务局联合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推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精神,跟进省、市、县政府考评体系变动、县财政体制变化等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加强税源摸排,切实做好税费收入预判和分析,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责任单位:收入核算股、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8.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汇报,确保收入目标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税源实际相匹配。建立相关配套措施,认真落实县财政体制改革制度。责任单位:收入核算股、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三)高质量服务发展战略
9.落实税收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措施。对标沪、苏、浙,推动政策、服务、执法标准相统一。落实 《关于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中积极贡献税务力量的通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支持和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各单位,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10.持续推动下调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服务“双招双引”。发挥数据优势,聚焦新兴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部署,加强经济税收分析,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税收智库”。责任单位:税政股、收入核算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二、在社保非税征管服务上夯基础、抓突破、促提升
(四)强化社保非税征管职责
11.做好社保和非税征管服务,落实征管一体谋划、服务一体部署、风险一体防范措施。持续做好2022年度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工作。加强部门协作联同,推动形成社保非税征缴执法合力。推进非税收入分类管理,优化不动产交易税费“一窗受理、一码缴清、集成办理”的金寨模式。责任单位: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股、征收管理股、税政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五)细化落实社保非税政策
12.配合人社部门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继续落实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积极参与年度社保基金预算调整、编制,努力完成社保基金年度预算任务。责任单位: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股、收入核算股、征收管理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六)防范现金税费征缴风险
13.继续组织税费票证检查。优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征缴模式,大力推广线上缴费,降低纸质票据使用。规范缴库退库流程、严格账户管理,确保税费票款安全。强化执法风险防范,严禁参与制定和执行地方违规出台的非税收入考核办法。责任单位:收入核算股、法制股、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股、征收管理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三、在强化税种管理上夯基础、抓突破、促提升
(七)加强货劳税管理
14.承接市局推广应用“一户式”评价体系,打通“一户式”管理机制在基层落地“最后一公里”。探索实施发票分级分类管理,优化完善自然人动态信用识别库,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强风险分析和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责任单位:纳税服务股、税政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八)加强所得税管理
15.健全政策落实跟踪机制,确保小微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落实落地。抓好企业所得税“跟票管”和“按户管”工作,开展纳税人异常信息处置评估。强化对重大事项、高风险事项和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做好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和事后抽查。强化个人税收“一人式”归集和服务,加大对高净值人群的管理服务力度。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提升“走出去”服务与管理水平。责任单位:税政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九)加强财行税资环税管理
16.完善土地增值税清算团队工作机制,扩大清算面。推进合并申报改革,积极参与试点。深化“以房控税” “以地控税”系统运用。强化风险管控,优化完善资源环境税风险指标,推进税种联动管理。责任单位:税源管理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十)加强大企业服务管理
17.落实《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大税收风险分析力度,完善风险应对工作机制,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针对性、有效性。依申请为税收遵从度较高的千户集团提供税收数据直连服务,提高集团企业申报纳税效率。责任单位:第一税务分局,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十一)加强进出口税收管理
18.加强进出口税收管理,在全省率先试点电子化单证备案,将三类以上出口企业全部纳入无纸化管理,加快退税进度,持续压缩退税办理时间,确保正常出口退(免)税办理时限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加大预警分析力度,精准实施风险监管,防范出口骗税风险。责任单位:税政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四、在智慧税务建设上夯基础、抓突破、促提升
(十二)稳步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
19.推进发票电子化和“一户式”管理机制改革,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按照省、市局要求,开展“一户式”智控平台试点,做好“全电”发票推行准备工作,确保与“纸电”发票协同运转、协同衔接,注重内防失责风险、外防虚开风险。责任单位:税政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十三)拓展数据集成融合
20.按照“应汇尽汇”原则,推动内部业务数据逐步向大数据平台集中,由大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丰富外部获取数据资源,推进对法人纳税人动态信用、动态风险管理。责任单位:收入核算股、纳税服务股、征收管理股、风险管理股、信息中心,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十四)强化数据治理应用
21.提升数据采集、加工、分析、运用、产出各环节质量。以5C征管质量监控为抓手,重点打造“税务管家党员工作室”,规范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运用水平。责任单位:机关党委、征收管理股、信息中心,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22.加强税费种联动分析,提高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以用户为核心提供差异化的数据服务,满足各类用户在决策、管理、执行、研究等方面要求。责任单位:风险管理股、纳税服务股、收入核算股,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五、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上夯基础、抓突破、促提升
(十五)接续开展品牌化税收服务
23.开展“服务效能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四送一服、税润千企万户行,切实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全面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各项涉税举措,年度纳税时间压缩至80小时以内,主要限时办结业务办理时间压缩40%。改进线下服务,优化线上服务,拓展“掌上办”范围。保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开展第31个税收宣传月活动,营造为民办实事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纳税服务股、各相关单位,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十六)推进便捷办税缴费
24.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推进电子化、要素化申报,实现增值税、消费税及附加税、企业所得税预缴自动预填申报,减轻市场主体和自然人办税成本和负担。加快办税服务厅示范化建设、智能化转型。拓展企业开办“一窗通办”业务范围,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签章同步发放及应用。推动社保缴费“一厅联办” “一窗通办”,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社保经办缴费业务“一窗通办”,进一步提升办税服务质效。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拓展容缺办理事项,对A级纳税人推行容缺办理,扩大涉税资料由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范围。责任单位:纳税服务股、征收管理股、相关税费种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十七)大力推进智慧办税
25.充分利用电子税务局、安徽税务小程序、税企直联互动、皖事通等平台,运用税收大数据智能分析识别纳税人缴费人的个性需求,精准提供线上服务。推进税务与数管部门服务质效评价系统等高对接,完善窗口服务评价方式。责任单位:纳税服务股、征收管理股、相关税费种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各税务分局、税务所
备注:以上工作任务,完成期限为全年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