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与依据
春耕春播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气象条件对春耕春播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我县地处江淮之间,春季气温波动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容易出现霜冻、低温连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会对蔬菜生长发育以及早稻播种育秧和秧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方案,对于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降低气象灾害风险、保障我县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在此背景下,气象局制定并启动了2025年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气象监测、精准的预报预警和精细化的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制定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稳产:春耕春播是全年农业生产的起点,气象服务方案的制定旨在通过精准预报和灾害预警,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为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稳产奠定基础。
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在我县春耕春播关键期或出现影响春耕春播进度的重要天气时,每日滚动制作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为农业等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同时通过建立灾害预警体系(如低温、干旱、连阴雨等)和应急联动机制,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灾措施,降低损失。
三、总体考虑
全周期气象服务覆盖:方案覆盖春耕春播全流程,包括播种期天气预测、作物生长期监测及灾害应对。例如,定时发布《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动态跟踪天气变化与农事进度。
服务对象分层细化:服务方案兼顾政府决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的需求。面向本级政府、涉农部门开展春耕春播决策服务。面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手开展春耕春播专项服务。面向广大农户开展普适性春耕春播气象服务。
四、研判和起草过程
政策与文件依据分析:该方案的制定首先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文件,例如《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等,明确气象为农服务的总体方向和提质增效要求。此外,还需结合地方性文件,确保方案符合本地实际需求。
实地调研与需求收集:2025年2月中旬起草小组深入农村、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气象服务需求。例如,通过走访乡镇,收集农户对霜冻预警、灌溉建议等具体需求,并将反馈纳入方案设计。
3.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2025年3月上旬在方案初稿完成后,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集涉农部门及农户的修改建议,之后提交审议。
五、工作目标
1.确保春耕春播顺利开展:通过精准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指导农户科学安排播种时间,避开不利天气(如低温、倒春寒、春旱等),减少气象灾害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威胁,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提供作物生长关键期(如出苗期、分蘖期)的气象服务,结合墒情、温度等数据指导田间管理(如灌溉、施肥),优化作物生长环境。
2.应急响应与灾后恢复:联合应急管理、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灾后及时提供补救建议(如补种、改种)。
六、主要内容
春耕春播服务产品分为格点客观指导产品和服务专报产品。春耕春播服务产品分为格点客观指导产品和服务专报产品。客观指导产品参阅省农业气象中心发布产品,专报服务产品由县气象局制作发布。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产品名称为“舒城县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
七、创新举措
服务产品形式多样,包括作物发育进程、春耕春播进度、未来10天天气影响分析及措施建议,确保信息精准实用。
服务对象广泛,涵盖政府、涉农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手及广大农户,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引入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新增风灾、寒害等12类农业气象灾害1天至10天智能网格预报,提升预报精细化水平。
八、下一步考虑
1.覆盖更多特色农业领域:从传统粮食作物向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延伸,制定差异化服务方案。加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如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调控建议。
2.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包(如无人机植保天气窗口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