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59.2%。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估计全国有2.45亿的成人都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等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诊室血压分类和高血压分级定义
分类 |
收缩压 (mmHg) |
|
舒张压 (mmHg) |
正常血压 |
<120 |
和 |
<80 |
正常高值血压 |
120~139 |
和/或 |
80~89 |
高血压: |
≥140 |
和/或 |
≥90 |
1级高血压(轻度) |
140~159 |
和/或 |
90~99 |
2级高血压(中度) |
160~179 |
和/或 |
100~109 |
3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和/或 |
≥110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
和 |
<90 |
注:(1)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 级。 |
来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 2020版
诊室及诊室外高血压诊断标准
分类 |
收缩压(mmHg) |
|
舒张压(mmHg) |
诊室测量血压 |
≥140 |
和/或 |
≥90 |
动态血压监测: |
|||
白天 |
≥140 |
和/或 |
≥90 |
夜间 |
140~159 |
和/或 |
90~99 |
24小时 |
160~179 |
和/或 |
100~109 |
家庭自测血压 (HBPM)* |
≥180 |
和/或 |
≥110 |
注:* 平均血压。 |
来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 2020版
高血压患者应当坚持在家规律地测量血压,获得血压的第一手资料,并将其提供给医生,这样医生才能根据详细的血压信息,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效地帮助病人控制血压。
(一)刚刚确诊或治疗早期血压尚未达标,或血压不稳定的患者:
1
每天早晚测量坐位血压:
早上应在起床排尿后,并且在服降压药前和早餐前测量;晚上应在临睡前测量。
在保证作息时间规律情况下,每天选择固定的时间点测量血压。
2
每次测量2~3遍,中间间隔1~2分钟;
3
记录每次血压值;
4
连续测量血压7天,记录测得的血压值,为医生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少数无法连续测量7天的患者,建议至少连续测量3天,记录3天的血压值以作为参考。
(二)血压达标且稳定者:
每周固定1天测量早、晚坐位血压。
(三)测量的具体步骤:
1
(1)房间安静,温度适宜(一般为18~22℃);
(2)测量前30分钟不进行剧烈运动,避免抽烟、喝酒、咖啡、茶等;
(3)排空膀胱;
(4)找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或沙发,坐着平静休息5分钟。
2
(1)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测量时建议采用坐位,保持安静,不讲话;
(3)手臂裸露并放松,放在与心脏齐高的桌面上;
(4)双腿放松,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5)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处,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必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下缘距肘线 2~3 厘米,松紧以能插入 1~2 指为宜;
(6)平静测量,在测量时充气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7)连续测量3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
3
定时,定体位,定血压计。
来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 20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