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农业强镇、旅游活镇、民生稳镇”的发展战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书写青山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乡村振兴,夯基垒台
突出产业特色。按照全县“两环两带两湖”的产业发展布局,立足镇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不断做优茶产业、做强竹产业、做好药产业、做大菜产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群众增收多的农业龙头企业,让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谋划“小田变大田”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加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实施“两个替代”,开展抛荒地整治,坚决端牢粮食安全“饭碗”。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发展“庭院经济”,引导群众将闲置房屋、边角地、水塘等开发出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让“资源”变“资产”,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擦亮生态本色。打造好“十里溪”景区、抱儿山景区,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修复好青山移民老街,让老电影院重新开业,将青山打造成为全县最有特色的电影“梦工厂”。运营好十里溪壹号院、贰号院和叁号院,确保游客玩得好、吃得下、住得香。彰显发展亮色。树立市场思维,发挥好金寨县映山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用,架设起市场和群众“连心桥”,让青山的农特优产品卖上好价钱,让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确保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4个,突破100万元的村1个。凸显招商成色。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第一要事”“第一抓手”,通过拓展以商招商、延链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工业、产业招商力度,确保我镇招商工作稳居全县“第一梯队”。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工作,定期走企业、进车间,收集好企业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营造“平时无事不扰、有事无微不至、服务无处不在”的良好营商环境。
二、项目建设,立柱架梁
和襄高速加快建设。紧盯时间节点,抓好和襄高速安置点建设,确保拆迁群众早日入住新居;当好“服务员”“店小二”,尽心尽力服务好葛洲坝集团,让高速早建成、早通车,让青山镇步入“高速时代”。天堂寨支线尽快落地。围绕天堂寨支线项目,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做好勘测、拆迁等前半篇“文章”,为后期高速开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移民老街改造提升稳步推进。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青山移民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和街道路面“白改黑”,提升老街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让老街旧貌换新颜。饮水工程稳扎稳打。推动青山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让青山群众享受“城里人”待遇,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用水难”问题。
三、和美乡村,赋能聚势
和美家园规范化建设。认真学习领会11月16日省委书记韩俊调研青山镇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坚持示范引领,深化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注重产业与项目布局、产业与村庄发展、产业与人口集聚的良性互动,统筹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实施10个县级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推动汤店村申报2024年全省和美乡村示范点,让村庄成为承载“记忆”回味“乡愁”的精神家园。环境整治制度化推进。实施好“3344”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明确镇内公路沿线、河道沿线、主次干道沿线、景区周边、美丽中心村庄周边、公厕、农户庭院、单位办公区域及周边环境卫生责任区域,明确中航环卫公司、公益性岗位、群众和村组干部包保责任。开展好“清洁户”“美丽庭院”“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示范户评比工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文明新风尚。生态管护常态化开展。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要求,高标准建设西淠河水保公园项目,让群众休闲有去处。开展好水上综合执法,依法打击涉林、涉河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干群携手共同保护好合肥市民的“大水缸”。
四、民生工程,压茬推进
就业创业服务到位。大力引导群众发展产业、落实就业,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建立园区企业岗位供给清单和岗位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金凤还巢”信息采集平台,广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精准对接、全程服务,帮助返乡人员实现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社会救助保障到位。落实好低保、五保等兜底保障政策,开展临时救助,发放高龄补贴,实施残疾人救助、孤儿救助、计生奖扶和“雨露计划”,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推动“十大暖民心工程”,继续办好青山村、汤店村、茅坪村社会主义大食堂,让老年人暖心更暖胃。文化活动开展到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站、农家书屋、老年大学管理,办好农村春晚、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好红黑榜、积分券、“一约四会”在移风易俗、浸润民心等方面的撬动作用。医养结合联动到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宣传落实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开办好青山镇养老服务中心,让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紧密结合,让五保老人安享晚年。
五、基层治理,积厚成势
耕好稳定“责任田”。落实“四个优先”即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后勤服务优先安排,实时督办市长热线、书记信息、人民网留言、信访渠道等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实现“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切实提高群众诉求办理质效。坚持“治未病、防未犯”,抓好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反电诈等工作,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下好排查“先手棋”。推深做实“有事找干部”优化为民服务工作,开展一周一次大走访、一户一张连心卡、一组一个微信群、一月一次小问卷、一季一场板凳会、一村一个评议站、一天一场大接访等“七个一”活动,统筹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做好防溺水安全、用火用电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护林防火安全等工作,确保警钟长鸣、居安思危。找好攻坚“切入点”。发挥“红色评议站”在调解社会矛盾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群众“有理有人说、有事有人管、有难有人帮”努力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守好法治“定星盘”。认真贯彻落实领导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工作原则,对合理的诉求调配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到位;对不合理的诉求,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的方式解释到位;对有困难的群体,统筹运用低保、临时救助等方式帮扶到位;对少数群众以访施压、以访谋利的坚决依法打击到位。
六、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主题教育见成效。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举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标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干部队伍立标杆。全面推行干部积分制管理,选派一批年富力强、作风正派的年轻干部到村组一线锻炼,让基层“大有可为”,让干部“大有作为”。向组织推荐一批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择优选拔一批股级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让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登奖台。党风政风出亮点。持续开展作风效能督查、重点工作督查,确保作风转变、工作落实。开展好“以案为戒”警示教育工作,让党员干部深受教育。组织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让党员干部干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