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镇牢记“国之大者”,围绕粮食生产谋篇布局,抢抓时间节点,着力稳面积、增单产、减损耗、优服务,纵深推进多种粮、种好粮,端牢“铁饭碗”。
粮食面积“稳”。坚持“粮田粮用、宜粮则粮、应种尽种”的原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1228亩、产量4601吨,大豆和油料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659亩、1445亩。加强耕地保护,进行土地分类管理,对相对连片集中、旱涝保收、耕种条件较好的231个田块倡导群众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对水源不稳定但种植基础较好的地块引导群众种植玉米、薯类、豆类等旱作粮食作物,在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中倡导选用筑两优232,让群众种粮放心。
机械种植“快”。持续推动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和小麦机条播技术应用,水稻机插秧率达到68%、小麦机播率达到90%。提升育秧中心1个,新建育秧中心1个,新增插秧机2台,带动种粮群众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管理模式“新”。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新增汤店创福公司、西淠河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粮食生产从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创新粮食生产和销售模式,在十里溪景区开辟生态稻田32亩,将有机水稻种植和田间体验游、研学基地游、特色民宿游相结合,延伸有机大米产业链条,让粮食搭上旅游“快车”。
跟踪服务“优”。在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期,发挥镇农技人员服务生产作用,强化“一村一技”联系指导服务机制,开展“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共计开展田间服务92次,从严落实“三虫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2次、覆盖6个村、小麦面积8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