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规划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的特殊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为贯彻省、市、县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相关要求,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青山,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青山镇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强调要把握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镇基础配套建设不断强化,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我镇实际和上级相关文件,经镇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征集相关单位意见,制定本规划。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的打造在县域经济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坚持“双招双引”“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补短板、锻长扳,尽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积极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
五、主要任务
(一)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依法、合理、有效使用经费,切实规范权力运行。持续强化讲规矩、严纪律、知敬畏的氛围,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重点关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结合特色产业奖补等政策,鼓励群众打造小而优,小而有特色的到户产业。发挥20个产业致富带头人作用,抓培训、抓扶持,打造村级支柱产业,培育1名市级产业带头人。全面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流转土地用于适度规模种植。
(三)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推进“田长制”,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突出做好油茶扶贫基地等重点林业项目建设;实施全年全域秸秆禁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作用,理顺镇区管理模式,开展出店经营整治;加强镇区停车秩序管理;精细化开展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水系治理和绿地管护,不断巩固美丽镇区建设成果。
(四)稳步做好“八五”普法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维稳工作,妥善解决群众性事件、民族宗教、电信网络诈骗等侵害群众利益等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五)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产业全面振兴,用活社会保障政策,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持续关注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然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救灾救济等工作,严格落实低保、五保和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与县产业园区对接,做好园区招工工作,着力新增就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六、创新举措
一是坚持特色产业发展不动摇。
立足青山镇山区特色和资源禀赋,依托农业产业链式发展,积极争取农业配套项目和奖补资金,打造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做优茶产业、做强竹产业、做好药产业、做大菜产业;积极开展抱儿山、茅坪烈士墓等景点,做大做优“十里溪”景点,完善景点总体规划、发展详规,筹备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景点大门等,进一步完善十里溪景点配套,完善相关志愿服务为争创3A级景区奠定良好基础。实现两条腿走路,促进青山镇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二是坚持经济发展速度不掉队。
牢固树立“双招双引”“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精准谋划和对接“宣商高速”等重点工程项目,突出青山镇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各村配备全日制本科乡村振兴特派大学生村官,培育振兴人才,推动基层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打造竹产业集聚中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搞好规划衔接,合理安排土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七、组织保障
青山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党政班子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坚持超前谋划、高位推动,加快、加紧、加速中长期规划的部署和落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进一步完善、细化中长期规划的流程和步骤分解,树牢“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产业投资是纲中之纲、产业项目是王中之王”理念,顶格谋划项目、顶格推进项目,确保项目早落地,群众早受益。
政策解读机关及解读人等信息
解读机关:青山镇党政办
解读人:谢烨华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64-2702601
地址:青山镇人民政府二楼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