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天堂寨镇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扎实推进本乡美丽乡村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党建引领,规划前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立党员乡村。根据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镇布局规划和镇建设发展规划,明确规划保留的村庄及建设规划条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规划条件。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各村不同特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创建验收的地区进行巩固提升。
三是注重长效,监管并重。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产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
四是农民主体,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主体意愿,保障农民权益,鼓励广大农民投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维护,加强统筹规划和部门协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三、工作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绿色低碳生活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标准,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提升建设水平。2024年底前,全面实施农村地区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主要道路沿线及其他重点场所周边村庄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完成一批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和美丽乡村建设。
四、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消除村域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全面清理积累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村秸秆、白色污染和枯枝杂草等,完成全镇废旧设施和老旧广告牌等设施的拆除清理工作,加大城乡接合部的环境整治力度。
二是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坚持绿化和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统筹施工建设。在村庄房前屋后、河旁湖旁、渠边路边、零星闲置地等边角空地,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绿,努力实施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
三是积极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新型村庄编制。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注重农村特色,保持乡村风貌。
四是加快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解决农村水环境突出问题。
五是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力度,鼓励农户新建、改建水冲式厕所。
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民住宅、农村公共建筑安全和抗震节能水平,进一步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
七是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和农村传统体验游,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将农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低收入户增收达标。
八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设文明乡村。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作用,引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评选“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户”,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九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加强管护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五、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由镇分管领导牵头,镇美丽办具体组织实施,各村主要负责人要加大组织协调、建章立制、政策创新力度,任务涉及的其他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形成上下衔接、整体联动的合力。
二是落实责任。各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建立工作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组织实施。
三是加强宣传。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典型,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