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1134142600324035XX/202201-00033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内容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文日期: 2022-01-24 11:57:38
发布机构: 金寨县古碑镇 生成日期: 2022-01-24 11:57:38
来源单位: 金寨县古碑镇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十四五发展规划】金寨县古碑镇十四五发展规划
文  号: 词:

【十四五发展规划】金寨县古碑镇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01-24 11:57 来源:金寨县古碑镇 文字大小:[ ] 我要纠错 背景色:       

金寨县古碑镇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以来,古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有优”总基调,努力建设产业兴旺、镇村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古碑。“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古碑镇脱贫攻坚、全面提高群众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基础上,特制定古碑镇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古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城关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坚持以生态优先促绿色振兴,持续彰显绿色优势,全面推进绿色转型,促进城乡环境面貌、群众精神风貌有效提升,为全县争当“七个示范”贡献古碑力量。今后五年,古碑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措施

(一)立足绿色振兴,抓基础,强镇域经济

1.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扎实抓好环保、自然保护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两山”理论具体实践,形成以茶叶、中药和生态旅游为主线,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两山”转化模式。全年计划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改造污水处理设施3处,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改革和长江十年禁捕行动,推进“田长制”改革;全面深化“两个替代”专项提升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扎实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提质增效行动;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裸露山体修复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整体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实施生态综合补偿。

2.全面促进农业升级。一是壮大农业生产规模,争取项目资金,新建留坪、水坪茶厂,对宋河村茶厂进行改造升级,建设“金白甘”生产车间,延伸茶叶产业链;争创留坪村省级标准化茶园;争取陈冲、迎河、袁岭等村养蚕大棚和余岭蚕茧收购站项目落地,发展蚕桑基地1000亩;新增小香薯种植基地300亩,在宋河、水坪两村新培育山核桃种植基地800亩,发展林下经济作物黄精500亩;加快七邻、袁岭、迎河等村黑毛猪养殖基地厂房扩建,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持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整治水毁农田,维修沟塘堰坝,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年计划培育潜在产业发展带头人12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人,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进一步推动“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三是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立足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大对水坪、宋河村六安瓜片、“金白甘”、山核桃,司马村红芋粉丝,迎河村黄金梨,陈冲、余岭村蚕桑生产,傅湾挂面等优势主导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3.持续招商积蓄后劲。坚持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力实施攻坚行动 全面巩固“金凤还巢”成果,吸引优秀人才持续回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补齐发展短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开展精准招商,推进“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年力争签约项目5个,全面完成县下达我镇2022年招商任务。

4.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工作,完善领导联系、部门帮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推行政府交办、领导督办、部门领办和办结销号“三办一销”督办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化最彻底的“放管服”和最高效的“只跑一次”改革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振兴实体经济;深入推进审批改革,优化审批服务,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宣传月活动,加强督办跟踪、协调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长效服务企业机制,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好、企业和群众都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

(二)立足生态文明,抓治理,兴旅游业态

1.大力推进生态保护。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要求。开展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乱堆乱放、乱贴乱挂、运输扬尘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对“散乱污”企业依法严厉惩处;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和农作物综合利用,规范秸秆还田和“两个替代”行动,减少农业生产污染。落实水环境生态保护,全面检查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各类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排污许可证制度履行情况、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白水河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情况,打赢碧水保卫攻坚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认真开展村庄清洁专项提升行动,重点抓好“门前三包”“五清一改”卫生整治,结合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巩固文明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强化主体责任,坚持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队伍不散”,构建镇村组三级包保网格,继续做好环境卫生、文明交通、门前三包等创建工作;进一步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组织志愿者开展常态化便民服务活动;通过送戏下乡、电影下乡以及农村春晚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高群众融入感、参与度、互动性;进一步促进文明创建成果转化,发挥村规民约、农村“红黑榜”和振风超市的正向转化作用,培育新乡贤,定期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传播正能量。

3.全面提升综合治理。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群众依法依规、积极主动、理性有序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发挥各类人才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平安古碑建设,深化“抓党建促维稳”和“五心”工程,对准信访源头,以“事要解决、人不回流”为目标,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社会治安;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对危化企业、建筑工地、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再排查、再整治,突出隐患治理,做好超前防范,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4.全力做足旅游文章。支持全镇所有民宿、农家乐组建乡村休闲旅游联合体,串珠成链,抱团发展;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抢抓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契机,用好金字招牌,吸引客商投资和游客观光;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亮点,建设镇级休闲文化广场,提升集镇形象,举办红岭公路赏游活动,打响马丁公路自驾游品牌,加快建设中河水库旅游驿站、环库路,打造“文旅+农旅”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立足惠民便民,抓落实,促乡村振兴

1.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民免疫”。持续巩固“双零”成果,加强异地返乡人员排查,对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落实第一时间登记报备制度,实行隔离和健康管理等措施,做好高、中、低风险人群分类管理;紧盯菜市场、学校、医院、超市及冷链食品经营户、快递网点等重点场所及农村宴席、重大集会等关键环节的疫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应对,强化宣传引导和物资储备,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扎实做好辖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接尽接”。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加强“两类人员”监管;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紧盯薄弱环节,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持续稳定增收;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推进产业帮扶工程,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开展就业引导、技术培训,着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指导各村积极谋划产业项目,提高经营性产业比重,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提高各村集体经济收入。

3.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维护教育公平;落实稳就业帮扶政策,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促进无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医疗水平,紧扣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医养结合,推进医防融合,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农家书屋运行管理;强化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困难群体和残疾人救助,实行低保、五保动态管理,加强对养老院和康养中心监管,不断完善社会兜底保障;推进公墓建设,认真落实殡葬改革,严控滥建乱葬;实施民生工程,聚焦短板弱项,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义务教育营养改善、智慧养老等民生工程项目。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