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健全我镇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工作程序,提高居民的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协同处置、资源整合、科学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适用范围
境内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需要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或提供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救助时,倒房重建等相关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等适用本预案。
三、古碑镇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古碑镇位于大别山腹地,梅山水库上游,位居全县中心位置,全镇总面积216.5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全镇目前共有户籍人口4.5万人,其中五保户450人,低保户1286户2502人,残疾人1779人,老年人7187人,在园在校生3370人。耕地总面积1329.33公顷,其中水田1135.67公顷,旱地193.67公顷,农作物面积2822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油茶等,农房9574户22694间。2019年工业总产值10.39亿元,农业总产值5.05亿元,镇人均收入12100元。
2、本辖区内水库、河流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古碑镇地处金寨县中心梅山水库上游,主要有史河支流——白水河,西淠河源头——宋家河。白水河起源于马鬃岭自然保护区,流经境内南畈、七邻、袁岭、余岭4村,河道长度7.8公里。白水河支流有姊妹河、红堰河、王家河3条;姊妹河发源于花石乡老鸹岩,流经境内迎河、王湾、七邻3村,河道长度10.9公里;红堰河发源于双尖,流经境内官池、留坪、南畈3村,境内河道长度10.9公里;王家河发源于双尖,流经境内黄集、古碑街道、响塘、司马、余岭5村,境内河道长度7.8公里。宋家河发源于花石乡千坪村月亮坳,在乌鸡河口注入西淠河,境内河道长度23.4公里,其主要支流有:小河、乌鸡河2条。小河发源于天王寺尖,流经水坪村,汇入宋家河,河道长度11.1公里;乌鸡河发源于槐树湾乡万冲村德分龙岭,流经黄集、留坪2村,汇入宋家河,河道长度9.7公里。
水库情况境内有小型水库8座:小(1)型水库1座,陡岭河三站水库,重力坝,坝高36m, 总库容480万m3;(2)型水库7座,分别是:陡岭河二站水库,重力坝,坝高14m, 总库容30万m3;西僧庙水库,重力坝,坝高16m, 总库容26万m3;枣树沟水库,重力坝,坝高17.4m, 总库容16万m3;油坊水库,拱坝,坝高20.2m,总库容13万m3;红堰河水库,堆石坝,坝高10m, 总库容11万m3;南畈水库,重力坝,坝高10m,总库容10.6万m3;界岭水库,拱坝,坝高17.5m,总库容50万m3。
3、本辖区内道路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供气、水利等基础设施情况
古碑交通快捷便利,沪汉蓉快速铁路及合武高速公路全境越过,且分别设有越行站和下道口。丁(埠)青(山)路、梅(山)古(碑)路重要县道呈“十”字型交叉贯穿全镇。古碑距县城35公里,距省城合肥190公里,距华中重镇武汉220 公里,到马店火车站40分钟车程,到新桥国际机场1.5小时车程。与马鬃岭4A级风景区紧密相连,到天堂寨5A级国家级森林公园仅需1小时;途经古碑和镇内主要干道有:丁埠-青山公路,古碑境内途径王湾、七邻、余岭、司马、响塘、留坪6村;梅山-古碑公路,古碑境内5公里,途径陈冲、司马、响塘3村;七邻湾-后畈公路,古碑境内七邻村及查儿岭-水竹坪公路,13公里,途径留坪、黄尖、宋河、水坪4村;余岭-三道河公路,10.66公里,途径余岭、南畈、官池3村;古碑-中河公路,16公里, 途径响塘、黄集2村;古碑镇内外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
古碑境内电信、移动、联通通讯信号无盲区.1996年7月8日,开通ZXJ10型1024线数字程控电话,1997年,古碑邮政储蓄网点开通并联网运行。1998年8月建成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站并投入运营。1999年8月邮政、电信分设,称古碑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并从联通公司将CDMA无线移动通信用户网号码段为133、153转为电信经营管理。2005年建成移动通信环网光缆线路。
古碑电力供应充足。古碑供电所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站一座、容量18万千瓦; 35千伏变电站两座,响塘变双电源变电站一座、2台机组,每台容量10000千伏安; 35千伏水坪变电站、2台机组,容量500千伏安,高压线路共计9条总长140千米,低压线路900余干米,公用变压器135台,专用变压器44台,用电客户17200余户:小水电站13座。古碑供电所年供电量约1900万千瓦时。
古碑现有3家自来水厂,分别是古碑镇自来水厂、古碑益民自来水厂和金香楼自来水厂。其中古碑镇自来水厂设计日供水0.02万平方米,年可供水6.925万方米,供水范围:响塘部分村民组、金家寨路、徐家巷及古碑路的单位和居民日常用水;古碑益民自来水厂设计日供水0.04万平方米,年可供水13. 85万立方米,供水范围:余岭、司马部分村民组、将军路、梅山路、金才路单位及居民日常用水; 金香楼自来水厂,设计日供水0.05万平方米,年可供水17.314万立方米,供水范围:迎宾大道、余岭、南畈部分村民组、七邻街道和天堂寨火车站等单位及居民日常用水。
镇区主要道路两侧均铺设100排水管道;古碑液化气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基本满足镇内居民日常用气需求。镇内有中石化、古碑、陈冲三个加油站,基本满足群众燃油需求。
镇内水利设施经过30多年建设,有当家塘886口,蓄水30.8万立方;堰612道,计长7160米;大坝22处,计长2058米;河堤208处,计长82267米;水库8座,蓄水22.53万立方。全镇有效灌溉面积948公顷,受益水田1425公顷。2008 年至2011年,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加大投资,累计投入各项资金2136万元,修复河堤4218米,26处高位引水工程,整修312口当家塘,维修加固油坊、南畈、西僧庙、枣树沟、红堰河、界岭6座水库。2012年至2016年,利用小农水、土地平整、财政“一事一议”、“5588”和人畜饮用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共投入资金863万元,整理当家塘178口,增加者蓄水能力59.78万立方。
4、本辖区内工厂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古碑镇现有工业企业5家;分别为安徽晨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优尼雅服饰公司、安徽美源竹制品有限公司、丰润电子有限公司、华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七邻王湾石料厂等工业企业。除华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七邻王湾石料厂分布在王湾村外,其余4家工业企业均在古碑镇集镇。
四、灾害隐患风险分析
灾害隐患点情况:
(一)水库隐患
1.陡岭河二站水库下游村庄主要为黑龙潭、金牌、查家店、高坡岸、三湾、水竹坪、猫耳石、小坪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1700m3/s。当水库溃坝时,金龙、联湾、三湾、班园居民组约35人将受到影响。
2.陡岭河三站水库下游附近沿岸村庄主要有韩畈、茅坪村、新屋、匡氏祠、下八河、莲花地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4000m3/s。当水库溃坝时,留坪村河坪组约11人将受到影响。
3.洪堰河水库下游村庄主要为傅塆、达四塆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50m3/s。当水库溃坝时,傅塆、水磨、南岭约35人将受到影响。
4.界岭水库下游村庄主要为界岭片、王湾片、河坪、舒家塆、袁家新屋、周家塆、七邻村、邵家塆、荒滩、麻塆、李塆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750m3/s。当水库溃坝时,王湾村(司畈组、熊畈组、同兴组约136人)、七邻村(大院、西门约105人)将受到影响。
5.南畈水库下游村庄主要为陈家畈、孔家铺、邵家畈、七邻村、荒滩、麻塆、李塆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2000m3/s。当水库溃坝时,南畈村(陈家畈)、七邻村(张湾、王祠、麻塆)约78人将受到影响。
6.西僧庙水库下游村庄主要为西僧庙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1600m3/s。当水库溃坝时,西僧庙0人将受到影响。
7.油坊水库下游村庄主要为油坊、葛畈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40m3/s。当水库溃坝时,葛畈、马畈、响潭、马路、高畈、陈下院、代湾居民点约506人将受到影响。
8.枣树沟水库下游村庄主要为枣树沟、古碑街道、田畈、胡家大畈、苗圃、下楼房、宋家店子、宋祠堂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约20m3/s。当水库溃坝时,古碑镇响塘村(古碑街道、枣沟组、王河组、田畈组街道约450人)和古碑镇司马村(前畈组、楼房组、桥头组约258人)将受到影响。
(二)地质灾害点隐患
1.古碑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镇域内东、南、西三面高山环绕,北面地势低缓:东部的黄集村中河组、留坪村乌河组,南部的官池村三河组、黄尖村古岭组,西南部的官池两冲组、迎河村多为高山、峡谷地形;西北及北部多为平缓的丘陵山岗。
2.古碑镇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梅雨显著,降水集中,雨季大多发生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的51%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09. 7mm,最少年份降水量是最多年份降水量的50%。
3.位于秦岭地槽褶皱系东延的北淮阳地槽褶皱带霍山褶断,断裂走向以北北东向为主,次为北西向断裂。区域内无大的断裂构造。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从资料记载看,周边地震震中多集中分布在磨子潭至晓天断裂带以及与之伴生的分支断裂附近,这说明磨子潭晓天断裂带近代仍在活动,且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4.古碑镇区域土体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第四系残坡积物,含植物根系,植物根系较发育;岩体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闪长岩、中粒细长花岗岩、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等,抗压强度100-270MPa。岩体裂隙发育,表层易风化破碎。公路边坡、陡坡处易产生崩塌、滑坡。
5.古碑镇切坡建房隐患:群众切坡建房造成切坡顶部树根裸露,平均切坡高约7-8m,平均坡度30°左右,平均坡脚距离房屋2m左右,下覆基岩多为英云闪长片麻岩,经人为改造形成陡峭的边坡,边坡上土体易变形,随时间推移、降雨、岩石风化可能造成边坡失稳现象,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古碑镇现有切坡建房户232户,1022人,1180间。
五、指挥机构和工作职责
1.指挥机构
镇政府成立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由镇长担任,相关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各村成立相应的救灾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村区域内较大灾情和镇政府决定的其它特殊启动事项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工作。
2.工作职责
在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及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救灾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党政办:负责收集灾情信息,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灾情应急救助,协调相关救灾捐赠工作。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灾情统计上报,应急会议安排,履行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办公室相应职责。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评估事故影响范围和程度,为救援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协调农作物病虫害及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查核、评估农业因灾损失情况,指导协调灾区做好生产自救、恢复农业生产;负责协调指导全镇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指导做好全镇水利工程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督促指导灾区修复水毁水利工程。
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全镇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动态监测及相关应急处置工作;核查、评估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造成损失情况,提出灾后治理、重建的措施建议;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害动态监测、预报、评价、治理;开展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上报灾害信息;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核查、评估灾情,提出灾后治理、重建的措施建议。
财政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编制镇级财政自然灾害救助资金预算,会同相关部门按规定程序及时发放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负责做好救灾工作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抢通保通和维护管理工作;开辟救灾绿色通道,组织做好救灾物资紧急运输工作。负责对各部门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协调相关救灾捐赠工作。
社会事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教育系统减灾救灾方面专家学者开展减灾救灾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教育领域灾情的核实工作,及时指导帮助受灾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做好因灾毁坏校舍的修复重建工作。
古碑派出所:负责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期间的现场安全警戒和灾区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负责重要目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
古碑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具体承担肉类、食糖等重要商品的应急救灾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粮油供应,保证灾区口粮需要;负责组织开展灾区餐饮服务食品、药品的监管。负责灾区救灾物资和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预警;开展专项价格检查和市场巡查,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古碑中心卫生院:负责组织做好灾区卫生防病和医疗救治工作,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及时报告重大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和疫情信息,根据需要及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向灾区派遣医疗防疫专家队伍和支持应急药品。
古碑供电所:负责组织开展受灾区域的救灾指挥部、医院、集中安置点等重要目标的应急供电工作,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做好所属电网灾情的核实和上报工作;做好因灾毁坏电网的修复重建工作,及时恢复灾区供电。
六、 应急准备
1、应急安置和医疗卫生场所准备
(1)受灾群众应急安置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相关工作人员在灾情发生后,应当立即赶赴灾区,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紧急申请、协调、调拨救灾款物,帮助解决转移安置灾民的生活困难问题。
(2)古碑中心卫生院立即组织医疗卫生防疫人员,赴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保证灾区伤病群众及时得到医治,保证食品、药品、饮用水和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确保灾区不发生大的疫情。
2、救灾物资准备
(1)防护服、防护口罩、耐酸碱手套、乳胶手套;
(2)消杀专用应急箱、采样专用应急箱、应急箱;
(3)对讲机等通信器材、照明设备、摄像机;
(4)机动喷雾器,扑火机具、救援担架、卫生应急帐篷、卫生应急标示牌、分区警示带等。
3、宣传、培训和演练
(1)开展村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2)镇应急管理所负责组织各村两委干部的业务培训。
(3)自然灾害多发村,每年应根据灾害发生特点,适时组织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4)主管部门根据各灾害种类的特点参与或自行组织培训和演习。
七、预警信息
1、根据金寨县预警信息,古碑镇党政办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各村发布预警预报。
2、根据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提出灾情评估意见,会同相关部门会商。
3、根据灾害预警信息发出后,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八、人员转移及路线
1、人员转移
灾害预警信息发出后,本镇共转移2636余人至安全场所。
2、转移路线
灾害预警信息发出后,涉险人员按指定的路线转移至安全避难场所
(1)公共广场;
(2)学校、医院安全场地;
(3)空旷平坦开阔安全地带。
九、避灾安置场所
1安置点情况:集镇迎宾广场、古碑中心卫生院、古碑初级中学、古碑中心校、水竹坪实验学校、金寨光爱学校;15个行政村村民活动广场。
2物资保障情况:统筹考虑各行业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方面需要,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提升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救灾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灾害发生后12小时救灾物资能及时运抵灾害现场。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畅通机制。灾害发生时,请求上级部门调拨救灾物资外,本级积极开展救灾储备物资筹备工作;交通部门应开辟救灾物资运输绿色通道,保障救灾物资以最快速度运往灾害现场。交通运输部门凭有关免费证明,对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免收路桥通行费用。
十、灾情报送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
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人员、农作物、房屋等受损情况)、后果、救灾工作和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及灾区存在的困难等。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灾情初报。各村对于本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立即向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报告初步情况,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1小时向镇政府、县应急管理局报告。
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各村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各村每天8:30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内的灾情向镇应急管理所上报。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每天9时之前向县应急管理局上报。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
灾情核报。各村在灾情稳定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报告。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在接到报告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上报县应急管理局
(3)灾情核定
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协调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
(4)台账管理
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倒塌房屋台账和需政府救济人口台账,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十一、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1.灾后救助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及时发放救灾款物口粮、衣被、医用消杀等物品以及救济款。
2.恢复重建
如有需要重建倒房,组织受灾户自建;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根据灾情因地制宜确定方案,科学安排项目选址,合理布局,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提高抗灾设防能力,确保安全。同时,加大资金资源整合力度,将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与农村宅基地腾退、危房改造、农房保险、地质灾害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统筹用于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十二、附则
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镇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制订,报镇政府批准后实施。预案实施后,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各村应根据本预案修订本行政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镇党政办同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解释。
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古碑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