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按照“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的试点要求,立足红色资源厚重、原生态资源富集优势,以生态保育筑本底,以红色文化铸灵魂,以红绿旅融合靓本色,培育“科技+”“生态+”“文化+”“空间+”“数字+”五大新质生产力,引领茶产业、森林食品、森林康养三大产业升级,探索特色共建、乡村共美、产业共兴、共治共享四位一体的创新机制,绘就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治理优的醉美大别山新画卷,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地和美共富乡村全国样板。
到2025年,建成“红色慢谷·森林大湾”“古色茶香·青青宋河”“产村融合·乡创余岭”三大精品特色村,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茶产业、森林食品、森林康养三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形成产村融合村落群、红绿融合发展村落群、森林康养村落群三大村落组团。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风治理高质高效,“青山绿水原生态,和美共富新画卷”的山水田林人居产和谐共美格局基本形成。
二、重点工作
按照“一核、两带、三区”规划布局,以“红色慢谷·森林大湾”建设为核心,沿宋家河流域建设画石谷森林康养示范带,沿白水河流域建设红岭公路红绿融合示范带,以南畈、余岭、响塘为中心建设将军故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花石、茶棚、竺山、黄堰为中心建设森林食品绿色发展示范区,以宋河、千坪为中心打造深山森林旅游康养示范区。
(一)紧盯精品示范,实施三大特色村落创建提升工程
1.“红色慢谷·森林大湾”提升项目。丰富安徽省工委旧址红色展陈,改造提升“大别山红旗永飘扬”实践教育基地2000平方米,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庭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建成红色传承和美共富乡村标杆。(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茶美中心、县妇联、县国控集团、花石乡政府;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古色茶香·青青宋河”提升项目。实施9个自然村庄“五微”行动,建设“五小园”,配套完善生产道路,建设美丽庭院;整治中心村庄人居环境,建设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实施供水提升工程等,建成古色茶香康养旅居森林村庄。(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茶美中心、县妇联、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
3.“产村融合·乡创余岭”提升项目。提升中药材、果蔬生产基地200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非遗工坊、乡村文创基地,提升金寨解放1947红色教育基地;整治胡畈中心村、金角和禅堂自然村人居环境,建设智慧养老中心、垃圾转运中心;完善全村供水、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成乡创文创示范基地,实现“产村景文人”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茶美中心、县中药产业中心、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
(二)突出红绿融合,实施旅游发展双基建设提升工程
4.红岭公路红绿旅村落群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整治32个自然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庭院,完善农村供水、村组道路、生产性基础设施等。提升红岭公路沿线森林景观,建设康养步道,打造“红岭公路·云上景观”旅游节点,完善旅游导览系统。(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茶美中心、县妇联、县国控集团、花石乡政府)
5.画石谷森林特色村提升项目。沿画石谷两侧,建设山野茶基地生产道路3000米,建立林抱茶山、茶在雾中的森林茶山复合经营基地。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搭建智慧护林平台。整治3个自然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庭院,改造村组道路等。(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交通局、县茶美中心、县妇联、县国控集团、花石乡政府、古碑镇政府)
6.红色村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实施红十一军三十三师部、汪家榜古民居等5处村落和遗址保护利用。整治28个自然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庭院,完善农村供水、村组道路、生产性基础设施等。(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茶美中心、县妇联、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
7.画石谷康养集群培育项目。组建“画石谷·森林人家”民宿联盟,建立民宿“五统一”(标识、风貌、定价、服务、宣传)标准体系。建设“画石谷·森林驿站”2处,扩建“夏清·金竹湾”民宿,提升民宿、农家乐39家,配套生态停车场、步道等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茶美中心、县国控集团、花石乡政府、古碑镇政府)
8.红岭公路康养集群培育项目。组建“红岭公路·云上人家”民宿联盟,提升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开发特色农产品及非遗乡村文创伴手礼。建设“红岭公路·云上驿站”,新建“春山·湾留居”民宿,改造提升民宿、农家乐75家,配套生态停车场、红色电影院、村BA篮球场等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茶美中心、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三)围绕产销一体,实施富民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工程
9.茶产业集群提升项目。开展茶产品研发及功能性研究。提升茶园基地10000亩,实施“两个替代”,配套基础设施。改造茶叶加工企业13家,引进数字化生产线2条,建设冷库及仓储设施,推进品牌创建。建设青龙潭、十二檀茶旅融合基地,完善游客接待中心、茶野露营地等设施。(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10.森林菌药产业化提升项目。依托李玉院士和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开展道地中药材(食用菌)产品研发、示范推广。建设森林菌药基地3630亩,提升药旅融合基地1000亩,配套生产道路、排水沟渠、智慧农业等设施。提升2家中药材企业加工能力,推进品牌创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中药产业中心、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11.森林休闲食品开发项目。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试验站,开展森林休闲食品“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建设山核桃、小香薯、蜜源基地6200亩,配套生产道路、排灌等设施。改造蜂蜜加工厂,建设蜂蜜科技小院,推广智能蜂箱,建立智慧养蜂一张图。培育大别山黄牛基础母牛群,配备智慧终端,提升“人放天养”智慧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12.数商兴农实景直播电商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大湾森林食品、宋河三茶融合、千坪森林康养等实景直播电商基地,配套选品展示及基础设施,开展电商实训、品牌培育、代运营等服务。引进网红大咖,培育村播达人,开展直播带货和森林康养推介,整合传播“红色慢谷·森林大湾”“古色茶香·青青宋河”“世外桃源·悠悠千坪”IP。(责任单位:县科商工信局、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13.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完善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园“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冷链仓储、寄递共配、特色产品展示展销、电商运营等4中心,配套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责任单位:县科商工信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
(四)创新数治结合,实施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提升工程
14.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三生”基础数据库,开发数字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乡镇数字中心2个、村级服务点10个、5G基站10个,实现数据上联下延,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政法委、县数据政务局、县科商工信局、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15.党建引领乡村信用治理项目。依托省“党建+信用”服务平台,建立经营主体、农户信用数字档案,采取“信用+金融”“信用+公交”“信用+医疗”“信用+商超”等治理模式,推行“一户一码”“秒批秒贷”等场景应用。推广“红色评议+信用积分+振风超市”激励模式,支持信用积分兑换奖励。(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16.乡村品质生活提升项目。组建村文艺队伍,举办“四季村晚”,创新“村晚+非遗”“村晚+节庆”“村晚+旅游”“村晚+体育”等特色模式,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建设幸福邻里中心3处,提升村民议事场所10处,打造邻里幸福生活圈。(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民政局、县国控集团、古碑镇政府、花石乡政府)
三、资金安排
16个试点项目,总投资43010万元。其中,2024年中央财政10000万元,2025年中央财政10000万元;使用2024年县级其他财政资金5019万元,社会投资5820万元;计划使用2025年县级其他财政资金1929万元,社会投资10152万元。
四、进度安排
2024年10月10日前,当年启动的试点项目完成招投标;2024年12月31日前,当年中央财政试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不得低于70%,不得以拨代支。
2025年3月底前,2025年启动的试点项目完成招投标;2025年12月31日前,中央财政全部试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不得低于90%,不得以拨代支。
五、负面清单
(一)实施内容负面清单
1.不得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2.不得违规举债搞建设,留有资金缺口,形成政府隐性债务和新增村级债务;
3.不得搞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搞“形象工程”;
4.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
5.不得涉及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博物馆等内容;
6.不得有其他违法违规和存在风险隐患等情况。
(二)资金管理负面清单
1.试点资金不得挪作本试点方案内容以外的其他用途。
2.中央财政资金不得用于单位基本支出、修建楼堂馆所、市政道路、县乡公路、水利工程,不得用于征地拆迁补偿,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本息,不得用于“门墙亭廊栏”等景观建设,不得列支管理费和项目咨询、论证评审费等。
3.中央财政试点资金不得支持与试点联系不紧密的项目。不得用于农机购置、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工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跨试点的行政村)、畜禽粪污处理工程、农村公路工程(跨试点的行政村),医疗、养老、教育工程,冷藏库、粮库、光伏工程,建设养殖场(养牛、养猪、养羊、养鸡场等),以及购置变压器、消防器材、无人机等。
4.所有财政资金不得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生产线、生产设备)、工作人员报酬、办公经费等费用性支出,不得撒“胡椒面”,搞平衡照顾。不得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民房外立面美化等形象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汪冬、县长张涧任组长的金寨县“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专抓、各成员单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统筹负责试点试验项目建设工作。牵头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项目推进工作专班,统筹负责项目实施、资金报账、评估验收、档案管理等工作。县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具体负责试点试验项目督促指导和工程监督管理。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审计。县公共资源管理、政府采购部门要为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及时完成、合法合规。县国控集团配合项目牵头单位,全程参与项目建管工作。县委督查办将项目建设任务纳入督查督办事项。
(二)强化项目监管。严格按照招标法及相关规定组织项目招投标,严格遵守财政部《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县财政局建立试点资金专账,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支付。统筹安排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保障试点项目按计划实施。强化项目质量监管,明确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做到项目质量监管责任有源可查、有人可查,保障试点试验扎实有效。
(三)强化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试点项目建设全过程,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四)强化督查调度。要对照工程建设期限要求,倒排工期、加快进度。试点乡镇坚持每日现场调度,每周总结分析。县直相关部门要定期实地督导项目建设,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乡镇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工作领导小组从10月底开始,对试点试验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实行“旬通报、月调度”制度。
(五)强化考核激励。将“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工作纳入2024年、2025年对部门和试点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2024年、2025年承担试点项目任务的部门和乡镇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任用相挂钩。
(六)强化后续管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建成后,组织开展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和公示,做好资产移交。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就业带动、流转土地、资产收益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稳定持续增收。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一步落实试点试验项目管护责任主体,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和管护经费,确保项目设施安全运行,持续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