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镇简介
古碑镇位于大别山腹地,梅响两库上游,由原七邻、南畈、古碑、水竹坪四乡合并组建,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红色地区于一体的山区重镇,也是全县中部地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因咸丰七年山洪暴发冲出刻有“古碑冲”三字的石碑而得名。全镇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188个综合网格,人口4.59万人,劳动力2.7万人,其中:男性劳力1.4万人,女性劳力1.3万人。全镇耕地面积3.2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95万亩;林地26.3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9.99万亩。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6478.88万元,执行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财政拨款收入5684.88万元,税收收入978.66万元,非税收入72.4万元,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2.7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7.28亿元,农业生产总值15.5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万元,完成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72.26万元,收益881.16万元,收益率56.03%。
这里“钟灵毓秀,风景优美”。古碑镇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地势东西南部高,北部和中间低,呈“八山一水半分田”分布,境内有帽顶山、双尖峰、乳香岩等奇峰峻石;有白水河、王家河、宋家河等大小河流7条;森林覆盖率达75.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350天。古碑镇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农民起义军遗址“将军寨”、远观状如公鸡报晓的“乌鸡石”、矗立在乌鸡河中央的巨大“关门石”,更有传说中明末时期铁板道人修炼的“红岩罐”,建成有留坪“爱情湾”茶园、水坪养生谷生态旅游基地、宋河“青龙潭”、“哗哗石界”、“九龙井”等观光景点10余处。
这里“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古碑镇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丰富的生态绿色资源。盛产茶叶、石菖蒲、板栗、猕猴桃、薄壳山核桃、天麻、茯苓、竹荪等土特产及名贵中草药,蕴含丰富的石灰石、大理石、铁矿石、铅锌矿石和高岭土等矿产资源,还有可利用量为158.84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资源和著名的“五岭一山”林业基地,境内有香獐、果子狸、野山羊、猫头鹰、野猪、白颈长尾雉、大鲵、甲鱼等野生动物,以及丰富的用材林木、果木、食用植物、药用植物以及其他植物等。
这里“革命悠久,红色厚重”。古碑镇是六霍起义的重要爆发地、鄂豫皖红军的重要发源地、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地之一,是中共开展安徽抗日救亡活动的重地。1930年,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在七邻湾关帝庙成立了六安六区苏维埃政府,现保存完整的有七邻关帝庙、王湾袁氏笃本学堂、陈冲葛氏祠、黄集列宁小学以及红11军33师师部等10处著名红色革命旧址。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了宋承志、宋文、宋维栻等8位开国将军,他们征战疆场,屡立奇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建设时期又培育出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的孙大发上将等军队及地方干部。此外,还有全国林业劳动模范李正恩这样的烈士后代孜孜不倦地造福老区人民。
这里“服务齐全,交通便捷”。古碑镇医疗、教育、金融、商贸、水电、通讯等公共服务功能齐全,镇内有二甲级中心卫生院、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等医疗教育机构;有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徽银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华联、大项等便民购物商超;有格林联盟、锦程宾馆、维娅宾馆等12家宾馆酒店;有“夏清·金竹湾”民宿、“夏清·荷苑”民宿、红泥阁、同庆农家小院等27家餐饮民宿;电信、移动、联通网络信号覆盖全境。我镇交通便捷,境内沪汉蓉快速铁路及合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分别设有越行站和下道口,建设中的和襄高速(和县-襄阳段)更是在我镇与沪蓉高速设有互通立交。丁青路、梅古路等主要省道、县道呈“十字型”交汇,红岭公路(马丁旅游循环路)呈C字型环绕,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均已开通公交车,道路四通八达,水泥路可到达所有村、组和中心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