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河镇十八届人大二次 ※
※ 会议文件(十三) ※
※※※※※※※※※※※※※※※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3月29日在双河镇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赵 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脱贫减贫成绩斐然。全镇2个贫困村,继2017年大畈村出列后,2018年实现黄龙村出列。全镇实现183户、606人脱贫,历年累计实现脱贫1035户、379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17.6%下降到目前的2.8%。我们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实现新高。全镇年生产总值达到9.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65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5亿元,各项指标逐步优化,发展势头强劲,镇域经济发展不断出现新突破。12月26日,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双河商会,力促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攻坚克难,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提升;投入2500万元,启动集镇幸福家园二期和新时代大道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车站和站亭建设,扎实推进县政府投资重点项目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建设。我们服务大局,招商引资取得实效。2018年,我镇招商引资完成1个投资6500万的工业项目进驻现代产业园区,2家年纳税20万元以上公司。我们心系群众,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0%,达到11089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基础养老金标准不断提高,低保和特困救助覆盖率不断提升,全民享受“1579”医疗补充保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组道路全面覆盖,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精准,注重实效,决战脱贫取得新成效
一是识别退出更精准。2018年新增贫困户5户17人,补齐人口184人,自然增加130人,自然减少189人,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退出。
二是帮扶对接更有力。对全镇357名帮扶干部包保户进行优化调整,建立条块管理机制,全力开展走访帮扶,签订1020份帮销协议,年度帮助销售农产品金额约20余万元,贫困户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帮扶措施更有效。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全年申报特色产业奖补816户、234.9万元;申报一亩园入股812户;申报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辅助性岗位532个,申报县内外就业补贴612人、39.42万元;装备分布式光伏电站达195户,参加光伏入股达654户;申报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34户、507万元;申报慢性病872人。
二、立足资源,注重规模,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是特色农业持续做强。重点产业规模凸显。全镇流转土地 6000余亩,建立了生姜、有机稻、猕猴桃、中药材、果蔬等特色农业基地,种植面积达总面积的34%。黄龙村、皮坊村、九房村各培育年出栏500头生猪养殖企业1家。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镇共成立特色农业发展公司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89家,家庭农场124家。2018年,获评“金寨县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金寨县十大家庭农场”1家;叶乃兵被授予“金寨县十大科技扶贫带头人”。健康农业硕果累累。全年推广使用有机肥500余吨,占全部用肥量的50%以上。生物农药使用和物理防治面积约7900亩,占农业种植面积45%。建立有机稻、生姜等绿色生产示范基地12处、2000余亩,先后有5家经营主体申报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品牌道路越走越宽。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大别山希望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荣获“中国长寿之乡”金寨长寿产品品牌使用权。“金龙虎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绿品坊食品有限公司”荣获“中国长寿之乡”金寨长寿产品品牌使用权、“长寿金家寨”商标使用权。
二是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以“红、绿、蓝、古”四色为底蕴,打造“四色”旅游目标,加快推进双河旅游发展。先后投入850万元资金,完成悬剑山旅游景区“八个一”项目建设,往来游客逐年增加。2018年申报农家小院3家,总数达10家。2018年,我镇成功获批为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创建单位,着力打造集绿色氧吧、红色文化、生态农业、古色历史、健康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三、立足全域,注重统筹,城乡建设焕发新面貌
2018年以来,全镇建设项目108个,总投资1亿多元。其中集镇投入3729万元,农村投入6367万元。
一是着眼群众关切的焦点,补齐基础和服务设施短板。集镇实施了雨污管网、河道治理、风貌提升、店招统一、强电隐蔽、弱电入地、违停抓拍、公交车站、广场、停车场、公共厕所、景观亮化、道路提升等项目建设,镇容镇貌发生巨变。在乡村建设上,投入1743万元,实施了村组道路工程;投入215万元,实施了大桥村、双河村、黄龙村、皮坊村、大畈村安全饮水项目;投入899万元,实施了中心村庄安置点配套工程;投入396万元,实施了街道、黄龙村、河东村、鹤塘村路灯亮化工程;投入98万元,实施了九房村3处危桥改造工程;投入555万元,实施了河西村水毁修复和九房村、大桥村、黄龙村农田水利项目;投入258万元,实施了九房村、皮坊村环境整治和全镇农村改厕项目;投入179万元实施了九龙村、九房村文化乐园和黄龙村、河东村文化广场项目;投入528万元,实施了大畈村、黄龙村产业基础设施项目。
二是着力提升城乡宜居环境,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在实施完成8个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2018年投入资金478万元,继续实施河东村、九房村、九龙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美丽乡村全域覆盖,镇村面貌和宜居环境整体大幅提升。
四、立足生态,注重治理,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
一是垃圾治理到村到组。全域纵深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由中航公司统一负责镇域卫生保洁,配备81名专业保洁和清运人员,申报105名贫困户公益岗位道路保洁人员,申报37名贫困户河道保洁员,投放1200多个垃圾桶,建立起横向到村、纵向到组、延伸到户的网格化常态化保洁机制,实现道路、河沟、渠塘干净整洁。
二是污水治理延伸到户。集镇建成2座污水处理站,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农村开展卫生改厕,采取生态湿地或化粪池无害化处理。截至2018年,统一开展乡村改厕600余户,全年拆除旱厕265个,从面上和源头上逐步实现污水治理延伸覆盖。镇村脏乱差现象逐步减少,人居环境实现提档升级。
三是增绿增效齐头并进。2018年完成油茶造林8610亩,超额完成下达任务5600亩的154%,成为全县油茶栽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完成森林抚育7000亩,完成退化林修复2500亩;严管严打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全镇公益林投保率达100%,商品林投保金额2万余元,投保面积6万多亩;组建防火队伍,聘用83名生态护林员,坚持24小时防火值班,全年无森林火灾案件;加强林业病虫防治,清理枯死松树550株,悬挂虫害诱捕器,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降至5.3‰以下。
四是守水治砂措施有力。建立河长制,镇级河长8名,村级河长、副河长各11名;镇级河长每月巡查河道3次以上,村级河长每月巡查4次以上,河道管护员每周巡查2次。划定水源警戒保护区,全年出动公益岗600人次开展清洁河道行动。由领导班子带队,抽调精干力量,常态化开展盗沙巡查打击行动,全年收缴切割非法采砂船2只,移交处理盗沙案件30余起。
五是铁腕治污成效显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年召开专题环保工作会议12次,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大力实施矿山和石材企业整治,对5家违法采矿企业实施“五清一断”,及时关停、立案查处;对石材园区外所有石材企业实行“两断三清”;对园区内石材企业责令整改,达标验收。
五、立足民生,注重保障,社会事业实现新进展
一是落实惠民政策,增进群众福祉。在学有所教上,完成镇中心幼儿园改造,新建中心小学食堂综合楼,启动中心小学足球场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各教育阶段教育资助,有996人次贫困户在校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在劳有所得上,开展技能培训123人次;组织劳动力参加就业招聘会2场次、80余人;全面落实贫困户一户一岗。在病有所医上,继续推进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工作,落实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缴费2.5万人,完成任务数100%;全面实施贫困户“351”、“180”和一般户 “1579”医保政策。在老有所养上,养老保险缴费1.62万人,超额完成任务数达120%;发放养老待遇4453人;投入220万元改建镇康养中心,床位增加至100 个,由安徽福海惠众养老公司实施企业化运营。在弱有所扶上,为1768名“五类”特殊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24.84万元;全镇813名低保人口,205名特困供养人员,440名残疾人员享受相关兜底或救助政策。在住有所居上,持续投入宅改搬迁等资金7000余万元,完成11处安置点建设,安置群众305户、1142人;2018年投资1600余万元启动集镇幸福家园二期建设,预期实现搬迁安置74户、282人;全年完成危房改造40户,危旧房整治247处,基本消灭了全镇居住性危旧房。
二是培育文明乡风,丰富文化生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利用报告会、显示屏、宣传标牌、文化墙、灯箱、条幅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功争创省级文明村镇基础上,继续争创第一届金寨县文明乡镇。2018年度全镇评选出187户“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先进典型。全镇成立“正威振风超市”7家,集镇建成一条“好人街”。积极举办“六一”国际儿童节联谊活动、五四青年节晚会、七一建党97周年文艺演出。组织参加大别山歌会、金寨县第五届广场舞大赛等演出比赛,组织参加“重走红军路”和“挺进大别山、千里走金寨”等健身活动,表演民俗节目十余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幸福生活指数日益攀升。
三是推进“三治”融合,乡村和谐发展。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领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各村均成村级事务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异地搬迁、美丽乡村、长效管护、纠纷调处、扶贫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带头和监督作用。聘请1名镇政府法律顾问,11名村级法律顾问;建立信访接待中心,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优化服务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民政、双拥、统战、教育、关工、卫计、市场监管、妇联、政法、人武、广电、国土、群团、农电、安全生产、气象、科协、统计、商粮、新能源产业、工业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近年来双河镇通过努力,先后取得了省优秀旅游乡镇、省生态镇、省森林城镇、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园林城镇、省卫生乡镇、省文明村镇、省健康小镇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双河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转型发展任务繁重,整体发展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任务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努力拼搏,奋力赶超,实现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
一、补齐问题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最后一战
2019年,全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户脱贫、县摘帽”这一中心目标,全面解决饮水和住房安全等短板,持续深入落实“3115”脱贫攻坚计划和“十个一”工程,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确保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镇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统筹资源、破解瓶颈、多方发力,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确保实现全年全镇287户、624人的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降至0.4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并超出“县摘帽”标准,确保全面通过国家和省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
二、紧抓改革机遇,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一是延续土地制度改革。力争集体建设用地入市6宗,增强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二是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两权”抵押试点工作。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继续推进政府服务改革。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构建乡镇一站式阳光办事平台,实现审批及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常态开展,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三、聚力建设提升,打响生态宜居名片
2019年,我镇将在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单位基础上,积极争创国家级园林城镇,争创国家卫生镇,为双河镇再添新名片。完成集镇新时代大道和幸福家园二期搬迁安置点建设,加强集镇管理和拆违控违,持续提升集镇形象和服务功能。完成河东、九龙、九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大桥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改造项目,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提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不断加大村组路网建设力度,全面实施“路长制”农村道路管护体系,不断优化城乡一体化公交运营,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需求。
四、集中优势力量,做强主导产业品牌
按照县“东茶西药中北果”布局,加大猕猴桃、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持续推进果岭药库建设。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力度,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本地特色种养业,做强“皖西生姜第一镇”品牌。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和扶贫农场建设,新建扶贫基地2个。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争创悬剑山3A景区,持续做大旅游经济。
五、加强环境整治,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同步开展546户农村改厕,助力生态振兴。持续做好砂石管理、矿山及石材企业环保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从“工程治水、管理治水、社会治水”三大方面着手,全面加强水系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强化林长制工作,年度完成人工造林5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2000 亩,省级森林抚育5000亩,创建森林村庄1个,抚育管护好8610亩油茶等高效经济林。全力打造绿水青山的美丽乡镇。
六、坚持正确导向,培育健康和谐乡风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助脱贫•创文明”宣讲、感党恩宣讲等活动。全面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文明评选、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创建等各类活动,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完成九龙、九房、河东文化乐园布展验收,全面开放农家书屋,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支持镇域5个民间文艺协会团体开展50场次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七、办好民生实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通过五保、低保、救助等方式兜底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组织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入住镇康养中心,保障改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扎实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群体利益;建立健全困难儿童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危旧房处置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继续实施健康脱贫兜底“351”和“180”工程。大力宣传落实“1579”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织密大病保障网。全面落实省民生工程各类补贴和建设项目,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营造和谐发展大局。
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共治作用,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深化“平安双河”建设。不断提升信访工作信息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畅通信访渠道,打击非法上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普法活动,以高压势态开展扫黑除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商会、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统筹推进双拥、民族、宗教、教育、卫生健康、气象、档案、地方志、商粮、新能源产业、工业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
九、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二是加强法治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健全依法决策运行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和舆论监督。
三是加强政务建设。完善信息公开管理制度,畅通群众获取信息渠道,扩大群众获悉信息的范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崇尚实干,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中事不避难,勇往直前。崇尚调研,增强问题意识,了解真实情况,深入群众,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破解难题、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崇尚担当,压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职尽责,鼓励攻坚克难,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在建设美好富裕新双河的伟大征程中激流勇进、奋勇争先!
双河镇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9年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