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好春耕秋种,全年种植水稻2100亩、小麦1900亩、油菜2000亩。夯实产业基础,综合利用现有2000亩集中连片桑园,稳步提升养蚕体量,2024年全镇养蚕935张,蚕茧收入219.7万元;年收桑叶鲜叶3000吨,产值420万元。与县蚕种厂合作开展种蚕养殖,年养种蚕200张,占全县种蚕的46%。大力发展“皖西小黄姜”传统产业,年种植小黄姜4500亩,产量6700余吨。延伸产业链条,投资约300万元,新建桑枝加工厂,利用桑枝加工食用菌菌种。积极发展天麻、黄精、茯苓、野菊花等本土中药材,主动链接企业主体,新建双河中药材收购加工厂。深化与安农大合作,争取校方资金35万元用于大畈村彩稻、有机稻等项目发展,在大畈村举行“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组织农产品展销会2次,帮销农产品157.58万元。“夏清·山尖尖”高山民宿开业运营,悬剑山AAA景区创建方案通过市专家评审会评审,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和美乡村焕发生机。新建大畈村朝阳组、鹤塘村吴湾组、双店村银畈组等6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李安登等9户荣获县级“美丽庭院”称号。联合桃岭乡共同申报悬剑山片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在安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已完成申报文本编制和项目编报。深入开展路域环境工作,按照“干净、整洁、有序”和“显山透水”的总体要求,组织村干部、公益岗及沿线群众对道路两侧绿化、沿路住户及店铺门前等重点区域进行全力整治,共拆除活动板房、脏乱鸡棚猪圈、杂物棚等769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200余处。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改厕96户。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乡风文明评比,累计整治环境问题685个,共评选出“文明家庭”“清洁卫生户”各55户、县级“新时代文明户”5户。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要求,全年共完成林长巡林989次,实施森林抚育2907亩、 国土绿化造林226亩、油茶低改项目174亩,大别山水土保持、省级封山育林项目各1000亩,义务植树5万余株。组织39名镇村河长累计巡河809次,发现并处理问题76个。强化耕地保护工作,全年找回耕地564.91亩,整治耕地流失378亩。加强矿山领域环保整治,实施边坡治理等项目,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督促矿区加强污水治理,优化厂区环境,顺利通过今年中央、省环保督察。
重大项目保障有力。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高铁服务专班,统筹协调合武高铁建设相关工作,全年共完成先行用地征地10.7亩,坟墓迁移325口,先行用地及红线范围房屋拆迁55户,环评影响区房屋征迁协议签订18户。主动对接施工单位,为施工单位项目部选址、项目临时用地协调、办公生活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确保合武高铁项目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