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双河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工作举措,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思想引领,理论宣讲深入人心。双河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组建多元化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校园、企业,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等60余场次。以板凳会、群众会等形式,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向群众讲解养老保险、产业帮扶等政策,将党的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二)推进文化惠民,多彩活动点亮生活。双河镇以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或宣传活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舞龙舞狮、民俗表演、送春联等活动;端午节举办了包粽子活动;国庆节期间,开展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汇演等。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活动50余场。
(三)开展志愿服务,传递爱心温暖人心。志愿服务活跃在双河镇的各个角落,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志愿者们定期开展“爱心陪伴”活动,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在环境整治行动中,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清理河道、清扫街道、宣传环保知识,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其中,在2月、4月、7月及11月获评县“十佳志愿服务活动”共4次,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四)深化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浸润乡村。双河镇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任务,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健全“一约四会”、开展文明评比等举措,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全镇11个村修改原有村规民约中逻辑不通、用词虚泛等问题40余处,将移风易俗、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文化墙、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的婚丧嫁娶事宜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同时,双河镇积极开展文明新风“红黑榜”评比,共评选“红榜”779人,“黑榜”10余人,向“红榜”发放了折合人民币约10万元的积分券。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教育转化后进,激励广大群众向榜样学习,在全镇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文明培育,树立典型弘扬新风。双河镇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今年以来共向上推报好人事迹线索4条。其中,黄龙村蔡先海获评第六届敬业奉献类“金寨好人”,5个家庭获评县级“新时代文明户”,先进个人及家庭的事迹激励广大群众争做先进。在“村晚”的舞台上,共评选出110个“文明家庭”和“清洁卫生户”,并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和流动红旗。通过表彰激励先进家庭,动员更多居民自觉参与镇容村貌提升和文明乡风培育,营造了家家户户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推动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挖掘文化人才,培训讲解人员,积极筹备并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及讲解员大赛,展现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等工作成效。通过常态长效开展活动、总结提炼工作经验,推动“八九点钟的太阳”“双河小红帽”“党的声音进万家”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提高志愿服务影响力。
(二)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政策宣传、扶危帮困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推进志愿服务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相融合,为提升广大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三)加大先进事迹选树力度。深入挖掘双河本地、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及时总结提炼并向上推报典型的好人事迹。扎实开展表彰会,增强先进个人及家庭受表彰的荣誉感和仪式感,激励广大群众向先进典型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