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与政策依据
双河镇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处,直接威胁10户4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25年防灾形势严峻,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且多由切坡建房、修路等人为活动诱发,强降雨天气(尤其是 5-9 月主汛期)易引发大规模灾害。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等法律法规,结合镇域地质环境特点和人为活动影响,为系统推进灾害防治工作而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意义与总体考虑
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结合镇内灾害分布特征和人为活动规律,通过压实责任、精准防控、群测群防等方式,构建全链条防治体系。一是通过系统性防治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筑牢安全防线。二是减少灾害损失,为镇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环境。三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防治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三、研判与起草过程
3月下旬,镇政府组织自然资源、水利、教育等部门,对辖区8处隐患点开展实地勘察,以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中心为牵头单位,联合多部门成立起草小组,参考上级防灾政策,结合各村实际需求,形成方案初稿,4月1日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各村及镇直单位意见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4月3日至5月3日在金寨县人民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双河镇板块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5月6日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最终实施方案。
四、工作目标
核心目标是实现“零伤亡、少损失”,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经济损失。体系目标是建立“监测——预警——处置——保障”全流程工作机制,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提升应急响应效率。长效目标是推动防灾减灾与乡村建设结合,减少人为诱发灾害,形成可持续防治模式。
五、主要任务
(一)织密责任体系
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防治领导组,下设9个部门(自然资源、水利、教育等),明确“属地管理、部门协同”责任分工。例如,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灾害调查与预案制定,水利站聚焦水库河道隐患监测,学校落实校园防灾措施。
(二)强化源头防控
汛前排查:各村及单位开展全覆盖隐患调查,制定“一点一策”防治方案,明确避险路线和自救方法。人为管控:严格农村宅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遏制切坡建房等行为,从源头减少灾害诱因。
(三)聚焦汛期攻坚
动态巡查:在5-9月重点期,对集镇、学校、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开展高频巡查,设立警示标志,划定危险区域。
信息联动:落实灾害速报与月报制度,自然资源部门统筹信息上报,各部门共享隐患与灾情数据。应急准备:储备救灾物资,组建应急队伍,确保一旦出险能迅速启动抢险救援。
(四)提升防灾能力
宣传培训:普及防灾知识,培训监测人员业务技能,发放“防治明白卡”至受威胁群众。体系完善:构建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实现灾害隐患“全民监督”。
六、创新举措
(一)机制创新
建立“多部门联动+村级自治”协同机制,如派出所负责灾害现场交通管制,卫生院承担医疗救治,便民服务中心统筹灾民安置,形成全链条响应体系。
(二)管理创新
将农村宅基地审批与地质灾害评估挂钩,从规划环节杜绝人为致灾风险,推动防灾与乡村建设融合。
(三)技术创新
依托群测群防体系,发动群众参与灾害监测,结合传统巡查与简易监测手段,提升隐患发现时效性。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专项领导组,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及单位同步设立工作机构,确保责任到岗、到人。
(二)经费保障
财政专项列支防治经费,用于监测、应急和治理工作;明确“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人为诱发灾害的治理费用。
(三)监督考核
将防灾工作纳入各村及单位年度考核,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灾害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政策解读机关及解读人等信息
咨询机关:金寨县双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解读人:徐若冰
联系电话:0564-775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