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在汤家汇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黄 守 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镇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2010年是汤家汇镇第十七届人民政府任期内第二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一年来,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镇村面貌大有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实惠增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基本上实现了2010年度既定目标。
(一)经济运行综合指标大幅提升。一年来,实现生产总值3.8亿,比上年增长18.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 亿元,比上年增长57.48%,工业产值完成 1.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 %,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6980万元,比上年增长67.78 %,企业入库税金完成1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23%,财政收入完成175.48万元,占财政收入任务131 万元的133.95%,比上年增长17.62%,其中国税完成62.53万元,占国税任务50万元的125.06%,比上年增长26.45 %;地税完成98.21万元,占地税任务75万元的130.95%,比上年增长25.32%;契税完成14.74万元,占契税任务6万元的245.67 %。农民人均纯收入4726元,比上年增长14.38 %。
(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一年来,我镇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370万元。通过金福石材的扩建、技改和三号矿山的启用,华信石材矿业公司正式启动,石材工业园区不断壮大,通达、元一矿业有限公司的探、采、选规模进一步扩大,金寨南山机械有限公司,荣城天然气、宏盛水电开发、林业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我镇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带动三产,推动了我镇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财政税收突破300万元(含非税收入137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一年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资、激活民资等途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4000万元。在城镇建设上,顺利完成修编了城镇3.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对中心城镇进行改造、完善配套工程,共安装路灯172盏,铺设人行路4000平方米,建设、改造下水道3000米,兴修水泥路1800米,中心城镇自来水改造和城镇亮化项目得到实施,扩建了泗河卫星城镇自来水工程,城镇执法中队挂牌成立办公,农贸市场全面启用,中心城镇垃圾处理实现了市场化,城镇街道得到了美化、亮化,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在交通建设上,抓住库扶项目持续实施和国家拉动内需投入农村建设的契机,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新修和改造了3.5公里的汤铁路、4.6公里的银卧路、1公里的银关路、1.3公里的郑湾路、1.6公里的吴铺路、豹迹岩村2.5公里枣西路、老湾路,门山村1公里铜锣路,拓宽了梅河村2.7公里的孙山路,有效地改善了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改善为民服务条件方面,投入资金580余万元新建和整修了全镇12个村部,改善了工作环境,方便了群众办事。完成121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76公里380伏低压线路的清障任务,确保了供用电的质量和安全。
(四)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巩固。民富则镇强,富民强镇是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一年来,我镇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一是农业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利用库扶、扶贫开发、“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880余万元,重点实施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全年共维修当家塘40余口,维修加固渠道1000多米,实施了金刚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和3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实施农业保险,农业御灾能力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林地经营权流转工作,门山村、斗林村共流转林地经营权6000亩,进行山核桃、高山有机茶等经济林开发。二是农民收入得到提高。认真实施三十三项民生工程,全年共发放惠农资金1100万元,人均275元。多渠道开展农民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实用技术、新品种培育的推广应用力度,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全年组织干部职工捐资达5万元,结对帮扶250户,实施了泗道河、笔架山2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开展了贫困户技能培训,全镇共有260户900余人如期脱贫。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医保、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及计生奖扶等惠民工程惠及全镇。2010年全镇农民领取养老、医疗救助资金近450多万元。去年我镇利用原银山畈乡政府闲置办公大楼,投入资金70多万元,改造成为我镇第二敬老院,为银山畈片五保老人提供了良好的集中供养场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初步形成,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加强。五是民生工程有效实施。从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落实资金2300余万,倾心实施了33项民生工程。六是劳务经济不断做强。坚持规范引导,有序流动,大力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碧桂园项目”,积极开展各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各类招工信息,不断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全年共输出劳力1万余人,劳务经济收入超亿元。七是生态建设全方位推进。全面实施生态林业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加大生态公益林管护力度,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植被的乱采滥伐行为,重点加强对珍稀动植物保护,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切实夯实绿色开发基础。全年共植树造林1500亩。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成改善了12个村办公条件,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进一步优化。面对我镇人口与计生工作的严峻形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保持计生工作高压态势,以合同化管理为手段,以“村为主”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狠抓了人见人检、查环查孕、出生瞒漏报,扎实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重点实施规范化建设和优质服务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村为主”工作机制,村干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20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位于全县第12位,考评位次实现了大幅提升。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创模”活动,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治安管理和专项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等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狠抓了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2010年综治考评工作位于前列。四是是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全面展开。2010年镇卫生院顺利进行了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定编定人定岗,降低了药价,普及了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规范了乡村卫生一体化工作,从2010年4月份开始,全镇的医疗室(站)基本上实现了新农合就地结算,降低了广大群众就医成本,改善了病人就医条件。科学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成果喜人。2010年,泗河中学、银山畈中心学校和汤家汇中心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均位于全县前列。银山畈中心学校实现了封闭式管理,银山畈中心学校、汤家汇中心学校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和学生饮用水安全。对全镇范围内的教学楼实施了校安工程项目。汤家汇中心学校被列为国家关工委四所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镇综合文化站大楼投入使用,12个村级“农家书屋”和“投影仪”等文化设施全面启用,全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三个村近500余户,免费发放700套电视卫星接收设备;利用上级专项资金,抢救性维修4处、恢复性维修4处红色革命遗址,有效地保护了红色文物。五、行政效能建设得到加强。我镇先后出台文件加强镇村干部管理,结合行政效能建设、纠风治乱、案件查处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镇镇村干部的思想面貌和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人武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征兵任务,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宣传,落实兑现各项政策,扎实开展了双拥活动;共青团、妇联工作有新的起色;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有声有色开展;邮政、通信、电力、金融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汤家汇镇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的正确路线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汤家汇镇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为汤家汇建设和发展作出不懈努力的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为汤家汇的富裕与繁荣作出无私奉献的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汤家汇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汤家汇发展的历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够优,发展的后劲不够足,群众生活整体水平不够高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的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目标任务的第一年,也是我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关键一年。纵观全局,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合武高速、沪汉蓉高铁的开通,合肥、武汉两大省会经济圈的辐射,为镇域经济快速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黄金机遇期”。审视自身,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持续实施,惠民政策的长期稳定,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矿产、石材、红色文物、绿色山水等资源优势为汤家汇发展集聚了巨大潜能。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再创新辉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发展为主导,以城镇化为依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富民强镇、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为民服务”第一要求,坚持稳定第一责任,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坚持“实干”第一本领,切实做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人口与计划生育、集镇建设、红绿色旅游开发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293元,比上年增长12%,招商引资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7.5%;城镇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综合位次稳中有升。
今年拟办的八件实事:一是全面完成2处土地平整项目;二是兴建街道柳林大桥;三是实施中心城镇河道蓄水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四是完成银卧路工程,力争实施银关路2.6公里水泥路项目;五是铺设汤铁水泥路;六是开展3个卫星城镇的文明创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七是进一步扩大石材工业园区;八是做好金刚台景区旅游的策划和重点旅游线路的规划。
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农业稳镇”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来提升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好农业。积极培育支柱产业,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做活市场”的要求,稳定发展蚕桑产业,延伸开发板栗产业,不断提升名优茶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扩大毛竹、山核桃、油茶、香茶茶生产,鼓励发展生态猪、散养鸡等特色养殖业,有序推进天麻、灵芝、茯苓等菌药业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依托各类信息平台,加大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立足产销对接,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组织开展文明村组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村级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全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工业发展是强镇之路,通过扶优扶强、抓大育小,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效益。一是巩固和壮大矿产、石材产业。矿产和石材产业是我镇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要注重服务,加强引导,努力帮助石材和矿产企业树立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完善工业园区建设。要依托金福石材、华信石材、通达和元一矿业在汤汇街道、瓦屋基、银山畈村建立三个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搭建创业发展平台,大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坚持招商引资工作不动摇。继续坚持优惠政策、优化环境、优质服务的原则,认真治理投资环境,努力打造投资硬环境。继续坚持外引内联并举,大小项目并重的原则,在大项目和直接利用外资上实现新突破,重点突出产业招商,主动推介红绿色旅游、石材、矿产、中药材、水能等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开发,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实施项目牵动作用。没有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支持,就不会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谋划项目、储备项目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投入、抓建设。谋划项目要结合“十二五”规划,超前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一批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地方财源的项目,争取项目要积极主动,紧追不松,在建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三)实施“城镇富镇”战略,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认真落实“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镇配套功能,扩大城镇容量,开辟农民就业渠道。今后五年,新建柳林大桥、观音岩人行桥及两座公厕;实施老街改造工程及新街下水道和人行道彩砖铺设;实施集镇清洁工程,整治集镇河道,实施集镇河道蓄水工程,实现河道美化、亮化工程;兴修集镇河堤,增加城镇防洪能力;完成派出所、供电所搬迁到新办公区,进一步改善为民服务条件,逐步完善银山畈、泗道河、竹畈等卫星城镇配套建设;实施易地移民战略,鼓励高寒山区、边远地区的农民到城镇建房置业发展经济;力争五年内使城镇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四)实施“旅游活镇”战略,增强汤汇发展后劲。我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金刚台、银佛山、头灵寺及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为汤家汇发展红绿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是要搞好规划。整合镇内所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立足高起点,规划好中长期、短期开发项目。二是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把丰富的旅游资源推介出去,把开发项目顺利引进来。三是要加大投入。近几年来,我们已争取200多万元资金对部分红色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和恢复性维修,使其恢复了原貌,但大部分红色遗址急需大量资金投入维修。我们已规划了两条至金刚台的旅游路线,拟建景区大门、停车场和民族风情一条街,为开发金刚台旅游景区打造一个平台。四是加速打造红色文化名镇。依托汤家汇中心城镇的豫东南道委、皖西北道委、赤城县邮政局、赤南县委、少共豫东南道委、赤南县总工会、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以及列宁小学、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等多处革命遗址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革命遗址保护和维修,进行老街道路和古民居改造,规划高品位红色旅游线路,力争把汤家汇镇打造为红色文化名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是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在汤家汇中心城镇兴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在金刚台周边村开发“农家乐”,在镇内打造“地道特产”,真正使游客玩有山水、吃有风味。
(五)实施“和谐兴镇”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要扎实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三为主”为方针,以稳定低生育为核心、以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和清查瞒漏报为重点,加强重点村管理,促进后进村转化,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坚持“乡负责、村为主、民自治”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类进位。二要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平安汤家汇”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实施普法教育,落实信访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全镇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三要精心实施好三十三项民生工程。民生工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群众得到的实惠多,我们要强化工程类项目监督和管理,提高发放类和补助类项目直达效率,力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出偏差。四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实施好新农合、新农保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再就业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切身利益。五要继续保持上下一致、同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发展、稳定、和谐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努力发挥上上下下的作用,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汤家汇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鼓劲给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完成2011年的工作任务,实现汤家汇的跨越发展,是4.9万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重担在肩、责无旁贷,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得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发图强,为开创汤家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汤家汇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秘书组 2011年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