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以及“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于汤家汇镇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汤家汇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和襄高速、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要机遇,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汤家汇镇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关键领域制定了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致力于实现全方位的振兴与发展。
一、产业振兴政策
(一)立足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汤家汇镇立足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条件,精准定位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在产业发展中,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例如利用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像天麻、茯苓、灵芝等中药材的种植,以及茶叶、蚕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同时,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特色红色旅游产业。
(二)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
高位推进汤家汇豹迹岩片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这一举措旨在打造集红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乡村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发展模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优化公共服务等措施,将豹迹岩片区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和美乡村。在此过程中,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以苏维埃红色文化深度体验为特色,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旅游度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创新红色教育 + 旅游模式
持续发挥“十万剧场”皖美消费新场景影响力,创新集现场教学、互动参与、沉浸式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教育 + 旅游模式。这种创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旅游单纯观光的局限,让游客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体验中。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演出、互动式教学活动、沉浸式场景体验等,增强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感受,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播红色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加快文旅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红日文旅接待中心、“夏清·溪山红语”民宿、青年旅社研学基地、金刚台太空舱民宿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汤家汇镇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红日文旅接待中心作为综合性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接待服务;各类特色民宿的建设,如“夏清·溪山红语”民宿、青年旅社研学基地、金刚台太空舱民宿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住宿需求,丰富旅游体验。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汤家汇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人才振兴政策
(一)依托平台开展培训
依托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镇委党校等平台,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这些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农业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二)紧抓特色人才队伍建设
紧抓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掘政治表现突出、志愿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能特长,能够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例如,吸引具有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电商运营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等方式,加强对特色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三)实施“能人回归”工程
鼓励回乡创业,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汤家汇镇在外发展的能人积累了丰富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他们的回归能够为家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收优惠、场地支持等,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创业。同时,加强对回乡创业人员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振兴政策
(一)挖掘红色历史文化 深度挖掘镇域红色历史文化,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教育阵地。汤家汇镇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如革命遗址、红色故事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建设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文化长廊等教育设施,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建设中,让村民和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多媒体展示等,生动地展示红色历史,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打造常态化红旅文化品牌 将“观十万剧场品长街宴席”活动打造为常态化红旅文化品牌。通过定期举办这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提升汤家汇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活动中,将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红色主题演出的同时,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丰富旅游体验。通过品牌化运营,提高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形成具有汤家汇镇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
(三)发挥文明实践站所优势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优势,加强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设施,为村民提供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志愿活动,定期举办村BA、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生态振兴政策
(一)结合路域环境整治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S331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S331路域为重点,辐射全镇农村地区,加强对道路沿线环境卫生、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的整治。通过清理垃圾、拆除违建、绿化美化等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同时,建立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考核,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二)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 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和“三大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通过实施这些行动,全面改善镇容村貌。在农村厕所革命中,加大改厕力度,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农村污水治理上,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通过村庄清洁行动,保持村庄环境整洁;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优化村庄布局,提升村庄建设水平。
(三)加强生态环保重点领域监管
深化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紧盯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如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的指导和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通过加强生态环保重点领域监管,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五、组织振兴政策
(一)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符合镇情实际的发展路径。在改革过程中,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赋予镇政府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镇政府统筹发展的能力。通过改革,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汤家汇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强村班子建设
对村班子运行情况进行逐村研判,储备充足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通过定期对村班子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加强村班子建设,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和效能督查
持续加强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和效能督查,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培训、廉政教育等活动,增强镇村干部的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效能督查机制,加强对镇村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同时,关心关爱镇村干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与基层治理水平
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增强为民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包括政策法规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群众工作方法培训等,提升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活学善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村组网格“多网合一”为抓手,高质高效办理市长热线、书记信箱等平台反馈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25年汤家汇镇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汤家汇镇有望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