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

- 内部因素包括地形、斜坡岩土体强度、结构面性质和斜坡植被覆盖度等;
- 外部因素包括地震因素、气象因素(如降水和融雪)、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如对斜坡底部的开挖和顶部的堆载等),都有可能降低斜坡的稳定性系数而形成滑坡。
山体滑坡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往往非人力可制止,但我们可通过了解山体滑坡前的征兆,及时防范避险。1.泉水流量突然异常,如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突然干涸、井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2.四周岩体(土体)出现碎石掉落、小型坍塌等现象;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地灾监测预警室主任肖锐铧介绍,目前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包括红、橙、黄、蓝4个等级,蓝色预警通常是较轻微的警告,而红色预警则表示最严重的威胁。




1. 保持冷静,迅速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高地逃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

2. 当无法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大树等固定物体,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3. 滑坡停止后,应继续待在安全区域,勿立即返回灾害区搜挖财物,避免二次遇险。
- 滑坡发生后还可能发生二次滑坡或崩塌灾害,在滑坡源区的后壁和两侧往往有临空面,是发生二次滑坡的高风险部位;
- 滑坡发生后会形成大量松散的堆积物,在强降雨的条件下,可能会形成泥石流灾害;
- 滑坡若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会导致淹没灾害,堰塞湖一旦溃决,会形成洪水灾害等。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