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标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对六安农业发展战略定位,全链条打造,全要素对接,全方位合作,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六安农业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六安市推深做实“6969”工程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提出我市今年抓好产业振兴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为贯彻落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精神,尽快办理市政府分管市长领衔督办我市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首批调研课题,全面抓好《六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第二年工作,推深做实2022年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六安市推深做实“6969工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贯彻落实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6号)文件精神,把王清宪省长关于“把六安作为我省推进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示范城市”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我市农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从园区平台载体建设、打造规模优势主导产业基地、集聚食品加工园区、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六安市推深做实“6969”工程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是在经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亲自指导下,充分领悟市领导相关指示精神,结合2021年各县区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完成情况,进一步提高实施任务精准性、可操作性。市农业农村局前期专门赴各县区调研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实施情况,并认真听取县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并专门组织成立文件起草专班,抽调业务骨干力量认真撰写,于2021年12月上旬形成初稿。12月13日,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各县区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12月29日再次征求市直相关部门意见。经两次修改完善后,于1月3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孙学龙同志专门召开农口部门重点课题讨论会,在听取有关汇报后,孙市长给予了深入指导意见,最终形成送审稿,并经司法局规范性审查通过后,制定下发全市各县区,按照年度任务分解推进落实,并在每季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会上对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完成情况进行重点部署和调度。
四、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推深做实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金寨县、舒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能统筹好园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及市县涉农整合资金,重点抓好园区内产业基地提质增效,加工主体升级改造等建设行动,打造成国内一流园区建设标准。各县区重点围绕3个左右特色主导产业,推行单企业单品种规模经营模式,发展一批集中连片的规模种养基地。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的产业发展思路,在产业基地项目发展上能有所突破,建立标准化规模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全市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向全省20强园迈进。在骨干龙头企业培育方面,通过不断扶持壮大,力争打造全市9个龙头企业航母。
五、主要内容
《六安市推深做实“6969”工程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一是强化园区建设。对标对表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对已有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优化提升,力争在3年内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大规模,提档升级,积极申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或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每个县区建设1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做大做强园内企业实力,积极招引“头部企业”,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力争3年内形成50亿元的加工产能。二是狠抓基地建设。对照全省十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引,因地制宜推进优质粮食、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蚕桑、油茶、畜禽、水产9个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推行单企业单品种规模经营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千亩连片、万亩集聚的高效种养基地,力争3年内形成百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壮大骨干企业。分产业、分档次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行动,对年销售额500万元龙头企业全面登记造册,按照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状况进行分类监测和动态调整,推动龙头企业小升规、小升高和亿元级产业提升。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装备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应用,加强监测运行、经营调查和梯次培育,发展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航母”。
六、创新举措
一是严格对标国家级园区监测评价办法,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监测核心指标纳入年终各县区园区建设绩效评价依据,对各县区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和建设方向上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有效提升我市园区整体承载力。
二是强化绿色食品“双招双引”。明确了各县区要以县域内优质主导产业为基础,瞄准行业内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按图索骥,精准招商。规定了各县区年度需要引进园区内项目个数及投资额,明确时限和任务要求,进一步挂图作战。
三是聚焦“两强一增行动”。依托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两大行动,重点在农业生产环节力争取得新突破,实现规模优势主导产业基地提质增效。以数字农业改造为抓手,着力提升农民收益。
四是突出龙头带动作用。提出全市打造9个骨干龙头企业目标,进一步要求各县区充分整合涉农资金,有效支持县域骨干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之间高度融合,实现税收、就业等方面效益显著提升。
七、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了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社会力量、经营主体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求各县区要根据市级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序时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高质量统筹整合市、县(区)两级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的撬动作用,对当年新扩建或开展技改项目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要求各县区依托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融资平台建设,提升融资能力和投资效率,支持经营主体发展,重点支持骨干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展长三角销售市场。
三是强化项目管理。要求各县区要对照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内容明确扶持产业和实施主体,对统筹整合资金进行项目化、企业化管理。在从资金配套、建设内容、绩效预期等方面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实施项目的具体任务。在当地产值、收入、就业、税收等4个方面考量项目实施示范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强化督导调度。明确市委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各县区委书记专题汇报。市政府开展“6969”工程专项月督查、月通报、月调度机制。印发《六安市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考核办法》,将“6969”工程纳入各县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要求建立重点农业企业帮扶联系制度,通过定期座谈等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条目式向相关县区和部门交办,要求限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