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1、制定背景。自金寨县全面启动乡镇志名村志编纂文化工程以来,白塔畈镇积极行动,立即开展了镇志编纂工作的研究和部署,安排专人负责,挑选多名熟悉镇情、有一定写作基础且热衷社会事业的老干部、老教师、老村干等参与镇志的编纂工作。截至2020年底,我镇镇志工作小组已整理出27万余字的镇志初稿,基本资料收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我镇镇志始终没有编写完成,加上镇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等几经调整,致使该项工作就此搁置。
2、制定依据。以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直笔筑信史,彰善引风气”的重要批示。充分利用地方志的独特优势,全面、客观、系统记述白塔畈镇社会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具有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功能,编纂地方志书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机构改革工作的实施,部分单位和村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合并更新改造。面对行业划分、乡村变化的新情况,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乡村文明,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迫在眉睫。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积极借鉴其他已成书兄弟乡镇的成功经验,结合我镇软硬件实际,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并多次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最终制定本方案。
四、工作目标
2023年,加快推进我镇志名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积极对接专业出版社等单位,力争在年底前成书,进一步宣传我镇的历史,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编出一部权威性、综合性的地方志书,全面系统、客观真实、丰富正确地反映我镇历史变迁、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党的建设等方面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为各方面专家学者研究地情提供最基础、最可靠的信息和参考资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的乡土教材,为扩大对外交流提供新的平台和窗口,为游子了解家乡、建设家乡提供桥梁和媒介,给后人留下一部上乘的镇志历史。
五、主要内容
确定领导组织、时间节点和各阶段方法步骤,确保镇志编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编写原则。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方法论和求真务实的原则,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反映镇域内的自然、历史与现状,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重要作用。
(二)体例规范。要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综述史实,述而不论。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志书上限可尽量上溯,下限时间截止2022年底。志书结构采用纲目体,编纂纲目的设置要分类科学、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做到贯通历史、系统完整、大事不漏、要项不缺。志书体裁以述、记、志、传、图、表、录、引为主,合理运用“特载”“专记”等形式,探索使用专题调查、口述历史、影像图示等创新体裁,最大程度地展示志书鲜活生动的内容。
(三)志书质量。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要求,严把志书质量关、政治关、保密关、民族宗教观,做到政治观点正确,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等政策规定。
(四)力求特色。要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浓郁的“乡土味”,不求“高大上”,提倡“接地气”,以细取胜,以深见长,把历史特性、时代特点、地方特色作为记述重点,突出个性化,避免千志一面。在编纂形式、体裁运用、内容取舍、资料选择、要素创新、特色呈现等方面,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灵活性。
六、创新举措
为更好地完成镇志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我镇拟将镇志编纂发包出去,由专业的出版社等单位承担具体的编写工作,镇政府负责资料的收集和其他配合工作。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在镇编纂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全镇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二)选优编纂人员。要按照专家修志的要求,选聘政治素养好、熟悉本地情况、谙熟修志专业、有较强文字能力、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同志担任编辑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各村、镇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并确定一名采编人员负责资料编纂、报送。
(三)确保工作经费。划拨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镇志的编纂、评审、业务培训及印刷出版。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对镇志编纂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编志事业,多方提供史志资料线索,为镇志编纂形成良好氛围和条件。
八、政策解读机关及解读人等信息
解读机关:白塔畈镇人民政府
解读人:王月娟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64-7328005
地址:白塔畈镇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jzbtfd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