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体镇村干部以奋进之力应发展之需,以务实之举应民生期盼,不遗余力推动斑竹园镇国民经济发展之路走深走实。
2025年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心无旁骛建设好2025年金山—邢湾片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不断提高和美乡村建设质效,提升群众宜居宜业水平。二是抢抓在金山村实施的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确保形成一套可供全县复制推广经验做法,保障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是转换发展赛道,围绕“红”“绿”资源和民宿优势,全力发展红文旅融合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四是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确保全镇人民群众尽快吃得上“放心水”。五是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微心愿”。
(一)坚持发展为重,建设好和美乡村,发展好乡村产业。
凝心聚力建设和美乡村。依托积极争取的2025年金山—邢湾片区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全县仅有4个名额),心无旁骛把片区产业谋划发展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好,确保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质效。立足精品示范村片区周围继续打造4个县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并积极争创县级“十佳美丽宜居村庄”称号。盘活瑞士小木屋文旅项目,实施好路域环境镇直,常态长效落实“归零清洁日”“镜头下的斑竹园镇”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提升镇村宜居水平。
持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用心用力做好在金山村实施的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努力形成一套可供全县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群众权益。有序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继续稳定黑毛猪等生猪产能,新增蚕桑240亩。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实施致臻丝绸公司升级改造,建设丝绸馆,打造丝绸重镇,振兴蚕桑产业。
(二)坚持安全为基,保障好社会稳定,提升好治理效能。
织密织牢安全生产网格。严格落实好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紧盯道路交通、燃气液化气、消防、加油站、用工企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以及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冬春用火用电取暖,常态化开展好安全生产检查。联合镇公安部门持续抓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织密织牢安全生产网格,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推深做实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县委县政府推出的“多网合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56名网格员在群众诉求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及协助村两委办理村级事务等方面作用,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网格管理目标,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水平。积极发挥“村规民约”和文明实践引领在弘扬时代新风上的积极作用。
(三)坚持民生为要,回应好群众期盼,夯实好社会事业。
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强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坚持“四个不摘”原则,重点围绕“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等领域完善好防返贫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最大程度发挥好第九批选派干部驻村帮扶作用,做实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全面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放大镇平台公司在盘活闲置资产、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积极作用,争取6做到6个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以上。
实施好一批暖民心惠民生项目。在落实50项民生实事基础上,结合镇村干部遍访工作机制,全面摸排掌握群众“微心愿”“小诉求”并加以解决。如加速推进惠及全镇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力争早日让全镇人民群众喝的上“放心水”。谋划推进贯通王氏祠联盟至南湾水泥路,有效解决40余户出行不便困难,消除汛期带来的安全隐患。协调争取龙潭河水库项目早日落地建设。积极对接县民政局早日建成斑竹园镇同心留守儿童培育中心,给予全镇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关爱,呵护其身心健康成长。
落实好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实施好低保等困难群体评定工作,按时发放好相关财政补助。用好各种宣传载体把2025年最新医保政策宣传好,坚决做到“应保尽保”,打通服务保障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大与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对接力度,举办好“春风送暖”招工活动,进一步挖掘本地就业潜力,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完善老年食堂经营管理制度,持续开展斑竹园镇村BA、乡村春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