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结构分析
(一)总体布局
2024 年,麻埠镇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达 1640.08 亩。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以 773.99 亩的种植面积,占比 47.19%,成为种植规模最大的品类;油料作物以 579 亩的种植面积,占比 35.3%,位居第二;中草药材种植面积 274 亩,占比 16.7%,也占据一定规模。
(二)细分作物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和芝麻为主要种植品种。花生种植 105 亩,油菜籽 420 亩,芝麻 54 亩。相较而言,油菜籽在油料作物种植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出本地在食用油原料种植上的侧重。
其他作物:瓜果类种植面积仅 3.4 亩,食用坚果虽种植面积未统计,但产量达 1.2 吨,其中板栗贡献了全部产量。
二、产量情况分析
(一)总体产量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 1310.818 吨,在所有统计作物中产量最高,这与该品类较大的种植面积相符,反映出其在本地农产品供应中的重要地位。
(二)细分作物
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总体产量 68.453 吨,其中花生 17.745 吨,油菜籽 46.622 吨,芝麻 4.086 吨。从单产来看,花生亩产量约 169 千克,油菜籽亩产量约 111 千克,芝麻亩产量约 76 千克,不同作物单产存在差异。
瓜果类:瓜果类产量 1.483 吨,亩产量约 436 千克。食用坚果中板栗产量 1.2 吨,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板栗产业在麻埠镇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三、发展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多元化种植:麻埠镇种植作物种类丰富,涵盖油料、蔬菜、中草药材、瓜果等多个品类,多元化的种植结构降低了单一作物带来的市场风险,也为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特色产品潜力:板栗在食用坚果领域产量突出,具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潜力,有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挑战
部分作物规模小:部分经济作物如瓜果类、花卉等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待提升。
产业延伸不足:当前农业生产多停留在初级农产品供应阶段,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附加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四、下一步计划
(一)优化种植结构
依据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适度扩大具有市场潜力和本地优势的作物种植规模,如板栗、中草药材等。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作物品质和单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板栗为例,可开发板栗加工产品,如板栗糕、板栗罐头等,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此外,加强品牌建设,提升麻埠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