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桃岭乡以增加乡村农民收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加快生态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一年来桃岭乡农村农业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紧抓根本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夯实全乡农业种植基础产业,并加快推进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两区”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问题的反弹。根据桃岭乡实际发展情况,购置插秧机1台,粉碎机1台,开沟机1台,收割机1台,拖拉机1台,加快种植机械化发展进程。在赵院村、桐岗村和牌坊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项目,项目新建沟渠3处,整修水塘两口,新增耕地11处,小田并大田3处174.7亩,整体项目工程覆盖了1576亩基本农田,能够大幅度的促进农业种植发展。积极配合做好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按时按质做好水田、旱地、林地、园地等不同区域45个点位的土壤采集工作,为下一步土壤检测和更好地服务全乡整体农业发展打下基础。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粮食种植任务,高效完成各项粮食生产任务。
(二)践行服务基础,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两强一增”工作建设,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和具体经办人员,同时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调度,乡督查办督查跟进,及时发出通报,促进工作落实。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派驻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陈先志、金寨县幸福冲石俊白茶种植农场石泽俊等8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建立紧密利益共同体,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根据各科技特派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评,评选出2名优秀人员,5名称职人员和1名基本合格1人员,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行茶园和桑园间种、套种、轮作等绿色种养方式,充分发挥蚕桑产业传统优势,种植蚕桑1500亩,养蚕564.2张,收入约为126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6.2万元。大力开展“两个替代”提升行动,推广有机肥1814.21吨、除草机78台、农业无人机2台,粘虫板7万片、杀虫灯5盏以及桶形诱捕器1000套,开展病虫害防治2680亩,开展茶园管理7045亩,水稻机械育插秧280亩,全乡补贴打卡资金169.71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全乡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两个替代”提升行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三)优化生活环境,深推改革建设。持续开展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有序开展,按程序规范操作整理归档,同时将补助资金及时打卡发放到位。2023年全乡共有偿腾退53户,31户集中安置建房,4户安置在先期已建的规划村庄内,18户有偿腾退,腾退宅基地面积58.66亩,群众享受宅改补偿资金516.9万元。每村配备一名兼职宅改信息员,专门对他们进行“金寨县宅基地信息系统和审批平台”录入工作进行培训,不定期开展抽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村的年终重要考评内容。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监管,乡开展常态化宅基地建房监管,每星期不少于一次全乡巡查,严格落实“四到场”程序和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巡查职责,今年以来全乡审批农民建房19宗,同时,对乱占耕地建房2宗已予以拆除,并通过上级验收。
(四)做好水利建设,维护整体稳定。一是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切实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2023年度实施了8个村21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程项目全部按时完工并通过县乡验收,工程质量合格,现已完成项目审计和资金拨付。二是常态化开展防汛抗旱。统筹安排防汛抗旱工作,修订2023年的防汛抢险预案、应急预案,并上报县防汛办。完善村级防治预案,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安全度汛。组织各村和单位应急抢险队伍开展了各种防汛演练10余次,参训人员达300多人次。落实了防汛值班责任制,实行防汛值班、当班、带班制,坚持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及时上报雨情雨量,汛期实行工作人员巡山查哨,对易滑坡、泥石流、塌陷等险段及时排除隐患。2023年,我乡共开展汛期巡查50余次,投入巡查人员300多人次,发现险情2次,都及时进行了险情排除,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三是紧盯水利工程建设与河湖运行管理。全力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实施的协调保障工作,完成铺设主管道28公里,主厂区已完工,设备安装调试到位,下一步将继续配合金水源公司做好移交工作,全部并网接水入户。向水利局申请赵院村四冲、龙潭村龙潭河、桃岭村河西山洪沟3个项目,已列入山洪沟治理项目库,争取2024年-2026年实施。桃岭乡两个小型水库均已落实了三名责任人,并张贴公告牌,人员的变动及时更新。吴湾、龙潭两座公益性水库,已落实小型水库的管理工作,并将养护资金全部拨付,并建立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制,对其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根据“一站一策”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组建了一支队伍,对生态流量进行监测。1个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正常,监测平台上线率、合格率均达到要求,生态流量计、监控设备全部运行正常。四是抓好水土保持工作。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强化水土保持设施及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成果管护,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督促辖区内企业各类生产建设活动主体落实水土保持预防、治理责任。今年以来辖区内无未批先建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五是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坚持系统治理,确保河长制工作成效。对全乡河湖全面摸排、强化管理、专项整治和加强监督,重点集中整治渔业资源,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六是严格执行水行政执法与河道管理工作。严格开展各项执法工作,全年共查处非法采砂和运输砂石4起、并对采砂下河道路进行了封闭,暂扣车辆3辆,扣押机械1台,制止群众下河采砂10余次,有效遏制了非法开采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工作认识不深。农业发展的牵扯面广泛而深入,但是仍然存在对农业各项工作认知只是停留在上级下发的文件方面的情况,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乡镇农业发展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员和工作安排不合理。
(二)农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人员年龄整体偏大,老干部固然有很丰富的实践和工作经验,但是在资料整理和日常的系统操作中稍显不足。
(三)山区田块分散。山区土地无法像平原地区一样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和机械化种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正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前进脚步。
三、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压实领导责任和领导职责,多方统筹,强化农业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加强农业认知,深刻认识到农业工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具体担负着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直接关系到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农业基层走访工作,在实际的农业整体工作中,合理的对农业人员进行管理和使用。
(二)突出个人优势,深化经验交流。专业人才从事专业性工作,对于农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要进一步发挥其专业优势,突出专业本领,在其专业的领域发挥独特优势。年轻干部要加强个人的学习和注重与老干部的经验交流,学习本领,提高素质。同时,为扩大农业产业的总体发展,县级可以定期搭建农业知识和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助力乡村农业工作平稳发展。
(三)加快土地平整,全面推广机械。积极开展乡村土地集中整治行动,联系乡村群众,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从群众利益出发,讲清政策规划和发展方向,集中进行土地平整,将各个地块连成一片,实现机械化种植的基础。同时,政府方面帮助企业大户和部分群众进行机械化购置,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确保机械化种植平稳开展,保障农作物种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