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庙乡第十六届人大 ※
※ ※
※ 五次会议文件(十三) ※
※ ※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4月21日在乡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詹绍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略)
二、2011年工作安排
新的五年,新的征程。新的机遇,新的希望。“十二五”县委、县政府把关庙作为县城经济发展的重点,定位为“承接钼矿开发大机遇,建成为工业重镇,农业强镇”,并明确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撤乡建镇”的目标。
根据乡党委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转型、强基础、抓建管、重民生、保稳定”这一主线,重点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经济强乡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关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实现乡党委提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1.44亿元,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160万元,增长20%以上;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4918元,增长1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攻重点,增强乡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组织大招商,加速经济外向化。一是挖掘资源抓招商。充分挖掘我乡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尽快洽谈引进落户一批客商。紧抓钼矿开发的大好机遇,整合多种要素,力争在三产服务领域落户2-3个项目,引进资金超过1000万元。二是突出重点抓招商。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攻区域,以创优服务为保障,以引进创新型、环保型项目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乡情、亲情、友情优势,广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多渠道集聚乡城经济快发展资金。三是创优环境抓招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小组”的方式,全程做好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严厉打击强买强卖等破坏招商环境的人和事,努力为客商营造一个投资收益好、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洽谈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以及项目竣工率,确保引进一个投资超3000万元的工业项目,确保完成2700万元目标任务。
(二)建设小城镇,加速乡村城镇化。一是坚持规划与实施并重,突出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修订集镇总体规划,突出主干路网、雨污水管等局部控制性规划制定,着力做好商贸服务、拆迁安置、办公用房等单体规划设计,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努力培育有山区特色的工业服务小城镇。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建集镇水冲式公厕两座,硬化老街及祠堂安置区路面,建成排水排污管网,绿化、亮化主干街道;争取建成一处群众性休闲娱乐场所,不断提升关庙小城镇的承载能力。二是坚持建设与开发并重,突出城镇经营。牢固树立土地市场政府一级垄断经营理念,继续实行规划调整期间规划区范围内一切建设项目审批冻结政策。在去年土地清查的基础上,严厉打击一批私自买卖、转让土地的人和事,严格处罚乱占滥建、超面积建设等违法违规经营者,切实扭转城镇经营的不良局面。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加快土地资本的运营,统一征用、收储、供应规划区内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金的利用。广泛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公共服务建设,争取建成行政接待中心和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严格土地供给招拍挂程序和规定,力争集聚集镇建设资金300万元以上。三是改造与创建并重,突出城镇管理。按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要求,加大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文明创建工作,成立关庙集镇环卫所,兴建垃圾填埋场一处,配置垃圾集中收置筒50个,建立健全以“门前三包,有偿服务”为重点的城镇创建长效管理机制。规范集镇车辆停放,严格整治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等不良行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经营户创建评比活动,加速提高集镇文明化水平。
(三)紧盯大市场,提升农业产业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用发展工业理念抓农业。一是抓市场带动,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经济。在规范现有的菌药、茶叶、山核桃等农特产品市场的同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和经济优势,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的合作,继续扩大食用菌、茶叶、山核桃、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新建油茶、香茶菜、金银花生产基地,以特色产品带动农民走向市场、增加收入。二是抓龙头带动,引导群众发展规模经济。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扩大辐射,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尤其是专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购销大户,加强与农产品加工经销实体、农业龙头企业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进行专业合作和联合,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建立起紧密合作的联系纽带,共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三是抓示范带动,引导群众发展品牌经济。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扶持大埠口生猪养殖示范村,胭脂、墨园肉牛养殖示范村,仙桃山核桃种植示范村,关庙中药材生产示范村,银山茶叶种植加工示范村建设,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管理,加速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基地步伐,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建立起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标准化生产新格局。
二、突出难点,优化乡域经济发展环境
(一)多路出击,在项目争取上求突破。紧抓“十二五”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良好机遇,突出推介沙坪沟钼矿亚洲规模最大、品味最好这一优势,立足集镇开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生态农业、农网改造、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优选、整合、编制一批超1000万元项目,加大宣传推进力度,加大去县跑省到部门争取力度,拿出盯劲、钻劲、挤劲,确保在水利建设、县乡道路改建流域综合治理、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等资金中争取更多的份额。
(二)多方联动,在基础建设上求突破。继续推行领导挂钩联系项目责任制,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快项目进度,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完成占坪砂石路、关银砂石路、章天砂石路新建、改建任务,新建墨园、胭脂两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改造关南公路黄庄至南溪段、整修黄庄至关庙段路面,完成乡内6座危桥加固工程。加快实施银山整村推进、关庙河堤、胭脂等村农网改造工程。及时完成集镇农网改造、校安工程、河坪水库加固工程、银山安全饮水等在建工程,确保及时发挥效益。
(三)多管齐下,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求突破。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重点,不定期召开企业和个、私经营者座谈会,邀请纳税大户参加会议,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市场环境的清理整顿,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真正形成依法经营、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推进阳光政务、阳光村务,建设阳光政府,充分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清理各类收费项目,进一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生产生活环境,做到引得来、留得住。
三、关注热点,抓好乡域经济发展保障
(一)积极有效地抓好财政工作。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支持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建设,壮大乡域经济实力,夯实财源基础;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外地资金,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发展,培植壮大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坚持依法征收、均衡入库的原则,加强财政收入分析,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任务。进一步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坚决依法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对重点税源、主要税种、重点企业,加强调度和监控,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把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土地转让收入等非税收入收缴到位,防止非税收入流失。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做好资金的筹措、调度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支出。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人口建档工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扶贫户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和贫困人口素质为目标,坚持做到“六个一”,即: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学习一门实用技术、提供一条致富信息、选定一个致富项目、解决一道致富难题、帮办一件好事实事,以实际行动促群众增收,帮群众致富。加快整村推进扶贫村项目规划实施工作,及时启动6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确保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发挥效益。
(三)深入持久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抓基层,强基础;抓机制,明责任;抓过程,求效果;抓示范,推全面;抓难点,求突破;抓平时,促全年”的基本思路,以“两查两补六到位”活动为抓手,以深入宣传新的《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契机,认真落实奖扶政策,强化“人见人检”优质服务,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以“村为主”为重点的村民自治试点,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加强基层班子、队伍、阵地、制度建设,依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民生工作格局,构建鼓励和制约并举、政府推动与基层自治互动、部门政策与国策相对接、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努力实现计划生育工作“升类进位”目标。
(四)齐心协力地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扎实做好新农保参保扩面工作;及时发放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农民养老保险金,确保困难群体“老有所养”。巩固农村卫生体制改进成果,积极推进新农合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确保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救助体系,确保适龄孩子“学有所教”。全面落实家电下乡、购置农机具、粮食、粮种、公益林管护和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按照惠民直达工程“五个一”要求,及时发放水库移民后扶、优抚等资金。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计生定点分娩“降消”项目、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多项民生政策落实,确保农村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认真开展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民心安定。
(五)一如既往地抓好维护稳定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推进“平安关庙”创建活动,健全综治工作网络,强化综治工作基础,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开展好大排查、大调解、大巡防等活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切实减少各类案件发案率;加大黄、赌、毒查禁力度,解决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关庙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及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工作,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高度重视森林消防和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增强防范自然灾害等各类风险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广“村民直评村官”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全力打造“平安关庙”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对食品、药品及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