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新阶段、新征程、新任务,乡十九届人民政府要用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更加昂扬的斗志创新破难、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全力推进铁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五年,全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视察金寨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开创生态优、产业强、百姓富、文化兴、生活美的多彩铁冲新未来。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三五”翻一番,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设产业振兴的富裕铁冲。紧紧围绕茶叶、油茶、香菇、蚕桑、中药材、黑毛猪等重点产业,继续加强农业产业生产、加工、收储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不断激励引导产品创新、品牌和产业链建设,构建铁冲乡特色产业集群。开发特色农产品,提升电商示范乡镇创建水平,构建线上销售新格局。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增速,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二、建设文旅融合的养生铁冲。坚持规划先行,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争取重大项目,打造“多彩乡村 养心铁冲”新品牌。推进望春谷、杜鹃岭、陈家寨、金刚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红28军红色遗址群;宣传“长寿之乡”生态优势,发展养生民宿和农家乐经济;开发旅游产品,扶持电商带货。打造吃、住、游、玩、购一体化的旅游养生特色小镇。
三、建设文明和谐的幸福铁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兜住民生底线,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立智慧乡村治理体系,充分激发群众参与自治。大力推进文明创建,形成向上向善的和谐乡风。
2024年是接续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风险挑战与重大战略机遇交织,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铁冲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精准把握并处理好主题教育和中心工作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关系、增进民生福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等,全力以赴抓落实,为打造“小而精”“富而美”的幸福铁冲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产业兴乡不动摇。
一是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常态化组织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巡查检查工作,完善高标准农田配套项目,着力发展高山有机稻,筑牢粮食安全“耕”基。二是持续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推进国家产业强镇项目和油茶抚育链式资金项目,对全乡1.62万亩油茶林实施抚育提升工程。三是做优中药材产业,积极推动药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生产、参观、旅游为一体的灵芝基地;提升香菇等食用菌附加值产品;结合庭院经济大力发展药用菊花,力争2024年种植面积超500亩。四是做强蚕桑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基地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五是扩大黄缘闭壳龟养殖范围,建设高标准养殖基地,聚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龟鳖养殖示范点。六是谋划推动乡级电商平台建设,在“铁冲映山红”“铁冲姑娘”品牌基础上,组建一支更加专业化的电商团队,扩大铁冲电商的影响力。七是擦亮花海经济名片,倾力打造“四季花海”旅游乡村,以花为媒,围绕百亩药用菊花、千亩油菜花、万亩玉兰花、万亩映山红,万亩油茶花,依托望春谷、杜鹃岭等旅游景点,完善“冬晓·栖溪山舍”宿集配套设施,打造精品文创产品,举办首届望春谷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和2024年第七届中国·金寨春天文化旅游节,通过文旅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
一是持续发力“双招双引”。用足用尽政策红利,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任务”,成立“双招双引”工作领导组,进一步整合招商力量,明确招商任务,围绕全县“两环、两湖、两带”产业功能分区,点对点精准招引企业。充分发挥铁冲乡商会作用,以商招商。坚持“一企一策”,积极解决企业困难,确保既能招得来、还能稳得住、更能发展好。二是坚定不移谋划项目。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实施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申报实施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工程986万元,投资313万元拓宽改造长河村天鹅山茶厂道路4.95公里,争取长江河中小流域治理项目(铁冲段)3000余万元、李桥村灰冲山洪沟治理项目1560万元,争取资金540万元实施杜鹃岭公共服务设施与上棚环境整治,完善杜鹃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扩大景区接待能力,带动经济增长,努力营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倾力打造精品示范村。积极申报高畈李桥片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谋划实施项目20个,计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民宿为支点、“映山红遍”为品牌,整合杜鹃岭、上棚红军洞、白龙潭大峡谷等自然景点,打造小泗路铁冲段网红精品自驾线路,围绕“红色+绿色,研学+旅游”的模式,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各项内容进行整体性提升,改善村庄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力争打造成为安徽省红色文化教育和研学基地、国内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三)坚持生态立乡不动摇。
一是继续实施村级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工程,对道路、挡墙、涵板等进行修缮,有效补齐“双基”建设方面的短板和弱项。投入资金260万元完成覆盖4个村8个自然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以强基础、补短板为重点,突出“五清一改”“三大革命”,按照“十有十无”建设标准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提升,实现乡村面貌“六个转变”。二是严格落实“一河一策”,持续建设生态示范河道,强化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治理,开展水源地保护行动计划,巩固河道“六乱”整治成果。三是坚持“保护优先 加快发展”的林业发展思路,认真实施2598亩国土绿化建设项目,扎实推进2.4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做好李桥村望春谷玉兰树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抚育保护150亩玉兰树,采种育苗3亩,修建3条总长5千米的林区防火道路。
(四)坚持民生导向不动摇。
一是持续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继续坚持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强化帮扶干部、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监测户,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强化群众“造血”功能,做到应帮尽帮、应兜尽兜,把“精准”一以贯之落实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去。同时,继续深入问题整改成果,兜牢防止返贫致贫任务底线。二是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审批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跟踪已保家庭收入状况,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调整,对新出现的困难家庭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严把审核、审批关,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多措并举抓好抓实稳岗就业。制定个性化就业帮扶方案,特别是为特殊人群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扶志扶智结合,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加强与本地用工单位、县内外集中用工单位对接,引导和鼓励更多群众就业。四是着力实现救助帮扶精准高效。抓牢社会救助工作,以优质服务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有效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五是不断夯实巩固养老服务水平。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完善康养中心养老工作,让为老服务更主动、更快捷、更高效服务,继续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2024年实现老年助餐全覆盖,严格助餐服务要求,拓展助餐服务内容,做好重点人群送餐服务,保障老年人用餐。六是创新工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构建“红色评议站”,激励老党员、老村干充分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意见建议收集等各项工作,开辟基层自治的新局面;加大“一合两联”工作质效,更好发挥“一站三中心”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深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