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救灾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我乡在可能遭受地质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各项紧急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安徽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六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国家、地方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2.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3.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原则。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避”为主,“防、避、抢、救”相结合,效益服从安全的原则。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同时坚持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原则。
4.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灾害风险
(一)灾害种类
铁冲乡较易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除人为开挖山体外,往往由于强降雨导致,因而可能伴生洪灾。
(二)灾害影响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威胁到房屋、耕地、道路、电力、通信、供水、水利等基础设施,往往带来破坏性影响。
三、组织指挥
(一)组织机构
根据我乡实际工作情况,乡政府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廖 峰 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组长:李贤宏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李学南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刘 友 副乡长
敖 杨 副乡长
成 员:李定祥 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王万宏 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汪永鑫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漆 勇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
张鸿杨 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利民 财政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
李 盛 铁冲派出所教导员
冯 琦 铁冲实验学校校长
何振怀 铁冲卫生院院长
熊才俊 铁冲供电所所长
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李贤宏同志任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村相应成立抗灾救灾领导机构,并组建救灾应急援助突击队,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区域内的抢险、救灾工作。
(二)职责分工
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由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明确各工作组及各部门的分工和工作职责。
1.党政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督促检查灾害救助措施落实情况;负责研究灾害救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临时应急事项,制定具体对策。同时,负责搜集、整理、汇总灾情,经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同意后负责向上级政府和救灾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统一把握上报灾情损失和救灾救济工作的宣传报道口径。
2.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乡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编制并组织实施全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组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险灾情核查、监测与趋势预测,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指导;及时向金寨县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报告险情灾情及发布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协助乡政府进行培训、地灾演练和地质灾害巡查工作。
3.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筹措资金和救灾物资,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灾民的安置和救济工作。
4.财政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心:需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划拨。
5.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帮助农民恢复生产,做好农业开发规划等工作。
6.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交通运输应急救灾工作。负责疏散群众,维持交通秩序,保证道路畅通。
7.卫生院:负责药品供应及捐赠救灾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接收、管理和发放工作,及时组织派遣医疗防病小分队,落实灾区的防疫治病工作。
8.公安派出所: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灾区治安防范、重点目标警卫工作,确保灾区治安秩序稳定。
9.中心学校:负责全乡中小学校灾情监测和学生疏散工作。
10.供电、电信部门:负责被损电网、通讯设施的修复工作,确保受灾地区供电、通讯畅通。
各村责任人负责检查落实所辖区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准备工作,配合工作组开展村内重点防御对象安全检查和应急处理。
乡政府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各自地质灾害工作职责,服从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和指挥,全力开展地质灾害工作。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巡查
1.汛前排查。主要检查各村防灾责任组织机构是否健全,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地质灾害警示牌的设立是否规范;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简易预警工具是否配备;防灾预报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网络是否畅通;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应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立警示牌,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加强汛期安全巡查。各村对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的灾点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铁冲铁冲乡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报告。
3.进行汛后复查。汛期过后,各村应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情况及险情是否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决定是否继续监测或搬迁治理,并通知有关单位和监测人。
(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由强到弱依次为四级:红色级,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很高;橙色级,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高;黄色级,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蓝色等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小。铁冲乡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应及时转发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及时报告铁冲铁冲乡人民政府。
针对黄色至红色级别的地质灾害预警响应,一般要求如下:
1.启动黄色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应急响应。铁冲乡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24小时值班工作,密切注意雨情,按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村民委员会防灾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险情要立即报告并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组织转移受威胁的群众。
2.启动橙色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应急响应。铁冲乡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24小时值班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村民委员会防灾负责人要加强组织对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铁冲乡人民政府及时启动村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对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的群众,按转移预案及时组织转移避让。
3.启动红色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应急响应。铁冲乡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24小时在值班室值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启动村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并组织对其他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包村、挂村或驻村干部指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强行实施疏散避险。
五、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
1.当发生地质灾害时,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严格按照《铁冲乡2024年度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应急调查与监测划分危险区域并设立警示标志,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有关责任人和该区域的群众,组织群众避灾,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避灾疏散,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2.当发生地质灾害后,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需要配合上级有关单位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组成应急处置小组,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同时,协助上级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负责现场调查防范、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置,信息报送以及交通、医疗、物资、通讯、电力、治安保障等各项工作。
3.应急响应结束。应急响应结束的条件是:经专家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地质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已完成;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
如果达到上述条件,乡政府将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结束应急响应。其他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上级决定机关宣布。
只有在确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铁冲乡人民政府及村委会才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的群众适时回迁。
六、预案实施
根据上级要求或本地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由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本预案的时机,根据灾害程度,动态进入预案实施阶段,组织相应的防灾、抢险和救灾工作。
(一)应急准备
1.场所准备。及时准备集中安置点和医疗卫生场所,其数量、分布和服务能力要达到应急条件要求。
2.物资准备。为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乡政府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储备点分布、储备物资品种和数量及保管责任人。同时与主要生活用品销售商建立应急供货协议,由供货商在指定时间内运送到指定地点交付救灾工作组,由工作组根据灾民实际需要进行发放,在物资紧张无法解决应急所需时在紧急采购的同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3.加强救灾装备储备。救灾过程中一切通信、交通工具和抢险救灾装备由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统一调拨使用。
4.人力准备。救援队伍以基干民兵为主体,全体乡村干部、青壮年党员参加,同时吸纳社会志愿者。
5.宣传、培训和演练。一是适时开展防灾避灾、自救和互救知识宣传和培训;二是印制《防灾救灾知识宣传手册》,各村、中小学负责宣传发放;三是由人武部门负责组织基干民兵队伍的救灾演练,演练时要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按照统一指挥、分村分组负责的原则,结合我乡实际,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物资保障
抢险物资:乡政府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工具和抢险救灾物资,包括储备铁镐、十字镐50把、雨衣50套、雨靴50双、应急电筒40把、编织袋3000条,铲车、工程车等随时联系调配。各村要求储备可用树竹100根及铁镐、雨衣等抢险工具和抢险救灾物资;并要求农户每户自储铁镐1把,铁锄1把,雨衣1件。所储备的物资,在灾害结束后按实际消耗,及时补储。
(三)信息保障
1.灾害性天气期间,乡政府设立专用的防灾害指挥室,配置2部专用电话。从灾害消息阶段开始,乡村两级干部、全体党员、村民组长及各组成员所有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乡村两级干部开始24小时值班值守。
2.地质灾害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电话、手机、到户通知等多种形式及时传递到居民、学校。
3.各工作人员要与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情况,发现险情等异常情况,在经过初步了解和分析后,须在第一时间内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发生的险情或异常情况进行核查后,要当机立断,进行力所能及的处置,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及乡政府主要领导报告相关情况。
4.特殊情况下,以锣鼓声作为安全转移的预警信号,以燃放烟火或舞动衣物等作为遇险人员的求救信号,临时安置地点在高处安插红旗。
5.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可随时组织青壮年劳力参加协助抢救等工作,并做好现场指挥,尽量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四)纪律保障
1.主汛期和抗灾期间,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
2.抗灾抢险期间,乡机关各部门、乡直各单位、各村和群众无条件服从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指令,绝不允许推诿扯皮、讨价还价,消极应付。对玩忽职守影响抗灾救灾工作、造成严重损失或责任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经费保障
救灾款物的来源和使用:在请求市、县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财政尽最大努力拨出一定数额的救灾经费。
救灾经费、物资的具体安排原则是:统筹考虑,突出重点。根据灾情,首先确保紧急期间的救助需要,其次重点安排口粮救济、倒房恢复需要。因灾引起的疾病治疗所需药品及衣被问题原则上通过捐赠解决。
(六)宣传教育
1.利用会议、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防灾避灾知识,向广大居民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民众防灾避灾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2.汛期等灾害易发阶段前,组织危险区的居民熟悉撤离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