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军乡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目标,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个坚定要求,凝心聚力促乡村振兴,齐心协力保社会和谐,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优生态、重环保,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生态为本, 践行“两山”理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体系+管理”,生态环境更优。持续推进“三长制”,调整“河长”“林长”“田长”人员,构建“乡+村+公益岗”的网格化体系,下达管护任务,压实管护责任。强化监管执法,制止野外用火行为20余次,滥伐林木行为23次,查处林业案件11起、非法采砂和运输砂石案件3起。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人工造林43.2亩,天然林保护3790亩,完成森林抚育2500亩,公益林抚育600亩,封山育林300亩,清理疫木1.1万株。同时,持续推动“两个替代”,常态化开展渔政资源管理。“整治+评比”,人居环境更美。围绕“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总要求,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针对集镇乱象开展集中整治,拆除乱搭乱建20余处,清运垃圾1500余吨。发挥群众参与力量,评选“最美农户”,曝光“卫生黑榜户”,营造共建美好卫生环境的浓厚氛围,2022年,全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数达5.63万人次,清理沟塘260处,清理乱堆乱放3460处(户),拆除废弃旱厕670个,拆除无功能住房130间2500平方米,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宅改+土改”,耕地保护更实。规划新建桃岭村太阳中心村庄,全乡共有偿腾退54户、奖补资金516.88万元;全面开展抛荒地摸底整治,共摸排整治抛荒地673.13亩;强力推动土地整治,完成旱改水83.85亩,新开垦耕地112.87亩。
惠民生、提服务,社会事业稳中向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心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对全乡7640户农户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识别监测户15户57人;完善乡村两级网格体系,落实“网格化”管理,全面掌握农户家庭情况。强化到户政策帮扶,做好稳岗就业,发放就业补贴1421人次130余万元;做好公益岗管理,对501个公益性岗位实行月考核,动态调整29人;做好产业帮扶,发放产业奖补资金996户295.15万元;做好金融帮扶,2022年共发放脱贫户贷款198户892.8万元。全面筑牢疫情防线。严格贯彻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及优化措施,摸排登记居家未外出农户7934人,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始终将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前哨作用,乡内集中采购布洛芬7.5万片,连花清瘟胶囊400盒,向全乡65岁以上常住老人免费发放3389人次,解决老人燃眉之急,守护老人生命安全。全面落实民生事业。规范社会救助评定审查程序,做好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动态调整,新增农村低保138人,新增特困供养人员14人。新建6所老年学校和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全面稳定社会大局。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排查整治校园周边消防安全隐患41个;开展防汛演练9次,森林防灭火演练11次,参训人员达600多人次;发放燃气报警器300个,救生衣254件。大力推进扫黑除恶,做好“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及反电信诈骗宣传,完成反诈骗APP安装1.4万余人次;正确处理矛盾纠纷,共排查矛盾纠纷236起,调处成功236起,调解满意率达100%;开展法制宣传月、“江淮普法行”“宪法宣传周”等普法宣传活动13次,张贴宣传画850余张,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2万余份。
转作风、强效能,政府建设提质增效。2022年,我们狠抓政府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坚决纠正“六不”作风,全面落实“十做到十严禁”,大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以工作实践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履职能力。从严自律守底线。严肃执纪问责,提升村级小微权力工作水平;加强作风建设,制定“全军乡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管理制度”,对干部在岗、会风会纪、公款吃喝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共计印发效能通报6期,对违反工作规定、出现工作失误的干部进行提醒谈话37人次、诫勉谈话9人次,立案4件,党内警告1人,党内严重警告2人,留党察看1人。培育新风树正气。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桃岭特色课。积极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我们讲文明”微评比。加强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完善《全军乡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引导群众集中办理红白喜事,共劝阻白事44起,红事27起,宴席13起。加强振风超市建设,常态化开展振风超市评议,推进振风超市积分评比和红黑榜评选,倡导文明新风,全乡共评比1050人,发放振风超市积分17.66万分,促进全乡群众文明素质的总体提升。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抓住“产业”这个关键,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茶叶、蚕桑、中药材三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全面打造“关山半岛——龙潭河——劳模茶园——悬剑山”精品旅游线路,激活产业融合新动力。
二是聚焦“生态”这个重点,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细化制度建设,牵住“牛鼻子”。以“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为抓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在巡护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好各级“三长”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生态管护监督中来,共同抓好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环境治理,形成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
三是突出“宜居”这个导向,全面整治人居环境。以“三大革命”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人居环境提质提效,精心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全军。
四是拧紧“民生”这个根本,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高群众的获得感贯彻到政府工作始终,兑现政府对人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