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依据
背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创优营商环境、招标投标领域党风廉政建设
依据:根据《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库和专家管理办法》《六安市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人不良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进场交易活动行为守则》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通过规范开评标区管理,明确各方职责,强化纪律约束,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公正性、规范性、高效性,防范暗箱操作、信息泄露等风险,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我县公共资源交易进场交易工作开展情况,于2025年1月1日起草了本文件,经单位党组会议讨论与修改,决定于1月10日印发。
四、工作目标
构建开评标全过程的规范化体系,推动市场交易主体合规参与交易,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五、重要举措与意义
(一)开标区管理重点
1.场地规范
代理机构需提前预约开标室,非特殊情况不得调整开标时间及场地,确保交易流程可追溯。
意义:避免场地使用冲突,保障交易流程的严肃性和计划性。
2.人员管理
交易主体需提前30分钟到场,代理人员须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无关人员禁入开标室。
意义:通过着装标识和身份核验,确保参与人员合规性,减少外部干扰。
3.程序与秩序
开标按公告程序进行,代理机构需同步线上分享不见面开标过程。
禁止喧哗、吸烟、赌博等行为,开标后须清理场地并检查设备。
意义:强化流程透明化(线上线下同步),维护现场秩序,落实责任到人。
4.违规处理
代理机构若管理混乱将面临整改、考评扣分、暂停场地服务等处罚。
意义:倒逼代理机构提升专业性和规范性。
(二)评标区管理重点
1.人员准入严控
仅允许评标专家、监督人员、代理机构(限1人)、交易中心见证人员等进入评标区,且需核验身份。
意义:通过物理隔离和权限管理,最大限度减少评标干扰和信息泄露风险。
2.通讯工具禁用
手机等通讯工具须存入柜中,特殊情况需使用专用录音电话并经监督人员同意。
意义:阻断评标期间内外信息传递,防范串通投标或专家被操控。
3.评标纪律强化
评标专家需集中研读文件、独立评审;澄清问题仅通过线上系统进行,严禁投标人进入评标区。
意义:确保评标独立性,防止人为干预或利益输送。
4.保密与追责
评标信息全程保密,评标专家及工作人员对泄密承担法律责任。
意义:通过法律约束提升参与方责任意识,维护交易公信力。
(三)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纪律要求
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需佩证上岗、文明服务,代理机构及交易主体需自觉遵守纪律。
意义:统一服务标准,树立专业形象。
2.廉洁与回避
严禁接受礼金礼品、宴请,需主动申报利益冲突并回避。
意义:从制度源头防范腐败,确保交易廉洁性。
3.应急与保障
工作人员需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突发状况,并按规定上报。
意义:保障交易流程顺畅,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六、保障措施
1.全流程透明化
不见面开标线上同步、评标信息线上澄清,减少人为接触,提升透明度。
2.科技赋能管理
通过门禁系统、存储柜、电子评标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物理隔离和操作留痕。
3.责任链条明确
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违规行为直接挂钩考评、服务资格等。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加强对代理机构业务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评标专家独立评审责任;严格交易主体行为规范;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