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入推进国防动员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之年,全县双拥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整合凝聚各方资源,协同调动社会力量,持续深入开展军地共建,激励党政军民同心,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县。
一、提高政治站位,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当前工作,围绕“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2.重点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
二、加强体系建设,完善制度机制
3.完善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双拥专题会商会议、走访慰问帮扶等制度,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研究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持续将双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规划方案,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驻县部队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中要明确双拥内容。
5.进一步规范军地合署办公制度,加强军地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协调部队与地方开展共建活动。
6.完善军人荣誉表彰机制,安排专人上门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悬挂或换发“光荣之家”牌匾,建立悬挂光荣牌台账;做到新兵入伍“四尊崇”、退役返乡“五关爱”;官兵立功受奖喜报、慰问信及时送达并予以宣扬。
三、抓好双拥共建,浓厚双拥氛围
7.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驻县部队要继续坚持把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计划,列入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领导干部要主动参加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带头开展双拥活动,营造浓厚双拥工作氛围。
8.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开展走访慰问部队活动,持续开展“暖军支前”“飞地拥军”“情系边海防”等活动。
9.加大国防教育宣传,在元旦、春节、清明、八一、国庆、“9·30”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勤俭简朴的纪念活动和群众性国防双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兵校长”到校上好国防教育课及红色宣讲队开展红色宣讲。
10.深化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1周年系列活动,举行第13届双拥杯运动会,2024年新兵欢送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群众双拥文化生活,加强双拥文化建设。
11.丰富双拥宣传内容形式,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双拥宣传平台和固定宣传牌、宣传橱窗、阅报栏、电子屏幕等设施进行双拥宣传教育,加深社会各界对双拥工作的认识理解,提高双拥宣传效果。
12.开展普法宣传,继续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的学习宣传贯彻。
13.重视培养、宣传双拥先进典型,选树2024年度双拥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在社会治理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珍惜荣誉、保持本色、接续奋斗。
四、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政策落实
14.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入学和重点优抚对象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落实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优待抚恤保障水平。加大对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的救助帮扶力度,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15.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积极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导向,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拓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渠道,广泛动员退役士兵参加专场招聘会、就业推荐会,指导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16.认真落实优待政策。及时制定完善优待目录,相关单位要在车站、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窗口单位落实军人依法优先等规定,设置残疾退役军人、烈属和现役军人等优先优惠服务标识,积极主动提供服务;景区、住宿、餐饮等行业要积极主动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待服务;各类公共收费停车场所设有军车免费停放标志。
17.持续深入开展行业拥军活动。大力开展教育、科技、法律、文化、医疗、体育等行业拥军,拓展延伸“送政策进军营”“送医进军营”“送文化进军营”“送法进军营”“送科技进军营”等行业拥军活动,深化双拥工作成果。
18.做好涉军维权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退役军人信访问题可防可控,重点问题妥善化解,重点人员息诉息访,实现“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工作目标。切实发挥乡镇、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作用,将涉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状态。
19.大力推进社会化拥军。充分发挥“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作用,积极发动“两新”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拥军,汇聚各方力量促进双拥工作有力发展。运用发挥好“军人驿站”“五星双拥街”“社会化养老服务”“爱心送进光荣门”拥军作用,鼓励更多爱心企业加入拥军优属事业,更好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
五、支持部队建设,促进军民融合
20.积极支持部队建设改革。支持国防和军事工程、设施等建设,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确保交通、通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兼顾国防和军事需求,人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军事设施保护有力。大力开展拥军支前,了解部队在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等方面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1.助力驻地经济社会发展。驻县部队要发挥人民军队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圆满完成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维稳保障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支持驻地学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按规定组织军营开放日,支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为驻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2.发挥军队政治工作优势,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官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着力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树立人民军队良好形象。严密组织征兵工作,确保兵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