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2024-04-09 11:23来源:金寨县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发生趋势:

预计我县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

二、主要依据:

1、环境菌源充足小麦赤霉病是常发性病害,小麦轻简化栽培秸秆还田面积大,有利于菌源积累田间菌源量大。

2、品种与生育期因素。我县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不强。小麦播种期不同,生育进程不一,抽穗扬花期拉长,遇阴雨天气风险大。

3、气候条件有利4月我县降水量较常年较多,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预计我县4月中下旬有2次降水过程,4月中旬起我县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气象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

三、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在前期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按照“两控两保”(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两次防治不动摇,切实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防治适期: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第一次用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施

3、防治药剂:推荐选择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 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氰烯·己唑醇、戊唑·醚菌酯等一批对赤霉病防效好、毒素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优质药剂。另可添加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调节剂,以促进小麦灌浆结实,延缓早衰。第一次要按照农药标签用量的上限使用,第二次要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   

4、科学施药:优先选用智能植保无人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为 1.5L-3.0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5m-3.0m、飞行速度小于 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

加飞防助剂,配合稳定剂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