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前公示】《金寨县梅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

2024-02-26 17:17来源:金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优化梅山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编制《金寨县梅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目前,《规划》草案已经编制完成。为使公众充分了解《规划》草案内容,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公示。

一、公示时间:2024226日至2024328

二、公示方式:网上公示、现场公示

三、意见反馈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邮寄信件、传真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邮寄地址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人民政府 邮编:237300。来信请注明“征求意见”字样。

电子邮箱 mszdzbxx@126.com

联系电话 :0564-2701001


《金寨县梅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梅山镇行政辖区全域国土空间,包括其下辖的梅山镇的11个社区(潭湾社区、新河社区、江店社区、青山社区、红村社区、红河社区、红星社区、红源社区、朝阳社区、新楼社区黄林社区),14个行政村(梅山村、徐冲村、小南京村、清水村、三湾村、马店村、汪冲村、船冲村、三合村、开顺村、百禄桥村、洪冲村、苏畈村、南水村)现代产业园的7个社区(龙岗社区、红石社区、郑岭社区、司楼社区仙花社区、早冲社区、三里井社区以及金寨县第一蚕种场、梅山水库、史河、响洪甸水库,总面积339.98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二、规划定位与目标

1.规划定位

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别山区域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的生态城镇。

2.规划目标

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形成安全、高效、协调的国土空间格局,支撑“全国红色文化名镇、大别山生态旅游强镇、六安农业特色产业重镇”的蓝图变实景。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落实三区三线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4.13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3.88平方公里(2.08万亩)。

附图1镇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全域总体格局

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四区”的国土空间格局。强调以中心镇区为主核心,史河休闲游憩带贯穿南北,同时塑造以合六发展轴线、县城—古碑—斑竹园发展副轴(沪汉蓉发展轴)为发展轴线,四大片区为补充的重点突出、结构鲜明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核:中心镇区所在地,为全镇的综合服务核心,同时作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辐射全域。

一带:为史河休闲游憩带,依托史河水系资源打造滨河休闲游憩带,激发城镇活力。

两轴:即合六发展主轴、县城—古碑—斑竹园发展副轴(沪汉蓉发展轴)以重要交通干线为空间发展轴,促进各类要素有序流动。

四区:包括东部现代产业聚集区、南部乡村融合发展区、北部特色农业示范区、中部城镇综合服务区。

附图2 镇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落实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要求,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管控属性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将梅山镇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六大规划分区。

附图3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四、产业发展引导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梅山镇的现状资源,规划以“基础优势”+“平台带动”+“多元融合”为突破口,细化延伸、创新升级,以特色农业、高新产业为根基,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手段,为产业谋划适宜的发展空间,形成城镇综合服务区、特色农产示范区、生态涵养观光区、乡村休闲旅游区、红色文化体验区、现代产业园区六大产业发展区。规划结合现代产业创新方向,在乡村地区布局重点项目。

城镇综合服务区:结合城镇空间,提供全面、综合的基础公共服务。

特色农产示范区:以蔬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结合徐冲村蔬菜种植基地项目,打造高档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

生态涵养观光区:结合西南部的绿色山地、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自然生态景观,发展滨水生态涵养产业,生态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

乡村休闲旅游区:围绕南部三湾欢乐谷重点项目,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红色文化体验区:依托一系列红色历史景点打造“红色记忆将军镇”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现代产业园区:依托现代产业园,推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附图4 镇域产业发展引导图

五、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1、综合交通

构建“衔接顺畅、四通八达”对外交通体系。落实镇域北部沪渝蓉高铁(金寨段)修建工程,新建金寨东站,强化与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的联系,融入沪汉蓉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廊道。

完善“结构合理、覆盖全面”的镇域公路网络布局,构建“三纵两横一联”的镇域公路网络,加强国省道、县道、乡道三级道路网络建设,实现国省道对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的全面覆盖。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和安全服务水平,加快构成网络完善、衔接良好、畅通便捷的镇域公路网络体系。

附图5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2、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科学布局、因地制宜、集约节约、复合用地、公益优先”的原则,构建“县级-乡镇级-村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镇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结合社区等基层管理需求划定城镇社区生活圈建设乡村社区生活圈,提升农村地区宜居水平。

六、镇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1.空间格局

金寨老城组团以城市更新为主,新城组团以向东、向北方向发展为主,促进城区空间有机延展,推动新老城区组团连片发展。完善城区空间发展骨架,加强各片区环境的营造,提升城镇品质,优化城镇功能,规划形成“一带、两廊、三片、四轴”的空间格局。

附图6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2.交通组织

打造高效便捷、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在中心镇区构建城市过境路、干道、支路三级交通体系,形成“六横六纵”的主干路网格局。

七、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落实“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体系,分层、分级落实《金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本规划确定的2035年目标和各项指标,推进重点地区的规划研究和编制。

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维护机制,根据规划实施评估结果经行动态维护。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形成全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