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粮作物“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
在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开展“一喷多促”(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是秋粮中后期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关键措施。各乡镇要坚持“分类施策、优选肥药、精准喷施、确保安全”的原则,推进实施“一喷多促”,全力夯实全区秋粮丰产丰收基础。
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目前夏玉米已进入开花乳熟期、夏大豆进入结荚鼓粒期,要重点关注干旱渍涝、以及玉米锈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大豆霜霉病、豆荚螟等病虫害。中籼稻多处于灌浆期,要重点关注干旱、洪涝、后期寒露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各乡镇要根据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生育进程、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因地因苗因时因灾综合实施“一喷多促”。
二、优选肥药,科学搭配
应对自然灾害,干旱地区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剂;渍涝地块及时排水后可叶面喷施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玉米生长调节剂主要选择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等;大豆生长调节剂主要选择芸苔素内酯、噻苯隆、赤·吲乙·芸苔、14-羟芸·噻苯隆等。应对病虫害,玉米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醚菌酯·氟环唑等,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大豆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杀虫剂主要选择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毒死蜱等。水稻杀菌剂可选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噻呋酰胺、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杀虫剂主要选择三氟苯嘧啶、四氯虫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等。
三、适时喷施,精准用量
时间上,作业时风力应在三级以内、温度不超过30℃,一般选择在无雨天的上午9时前、下午4时后进行,避开正午高温时段,白天温度过高,可采用夜间作业;如喷后24小时内遇中到大雨,要及时补喷;可因地制宜选择无人机夜间作业。用量上,采用无人机作业时,每亩喷液量2.0升以上,并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喷雾助剂,提高雾滴沉降、抗飘移、抗蒸发等性能。
四、统一作业,确保安全
在开展“一喷多促”统防统治时,作业前依照有关法规提前公告,作业时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中毒、药害等事故发生。选择无人机统一喷防作业时,飞行速度控制在3-5米/秒,飞行高度要根据无人机载重量进行调整,载重30升以下无人机飞行高度距作物冠层2-3米,载重30升以上无人机飞行高度距作物冠层3.5-4.5米,防止作业时吹断茎秆;无人机起降作业时,应远离障碍物和人员,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开喷雾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喷施作业前,综合评估潜在风险,防止喷雾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大规模施药前须开展小范围试验。
五、科学防范,减损提产
气象部门预计,当前正是厄尔尼诺向拉尼娜交替期,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偏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复杂。各乡镇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加强在地秋粮作物中后期的苗情监测,防范局部地区干旱、强降雨、旱涝急转和后期低温。各乡镇要加大实施“一喷多促”力度,增强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抗逆能力,促进植株正常发育结实,落实关键生产措施,主动防御极端气象灾害,减轻灾害影响,力争秋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