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后公开】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村庄规划(2016-2030年)

2023-05-01 15:15来源:金寨县关庙乡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章  现状概况

 

一、区位概况

1、大埠口行政

大埠村位于关庙乡东部, 史河源头和关南公路贯穿全村, 素有“关庙乡东大门”之 称, 7 个村民组, 438 户,1830 人,总面积 28 平方公里, 其中山场面积 21507 亩, 耕地面积 752 亩。外出务工、 经商、养殖业、种植业、服务加工业是本村主要经济支柱。

2、大埠口自然村

大埠口然村是《关庙乡村庄布点规划》确定保留的自然村之一, 位于大埠口行政村 部,位于大埠口村民组,由高湾、大埠口村民组合并而成。

、现状道路

大埠口自然村目前依托 060 县道联系村庄内外, 路宽 7.0 米。村庄内部道路大部分 ,部分巷道以及入户路为碎石土路。

、现状建筑

房屋均为村民自建房,分布较散,有近几年新建的房屋,也有年代久远的房屋。 墙有涂料、有面砖,也有部分躶露的红砖房;屋顶有坡屋顶也有平屋顶。

为了村庄建筑质量有更清晰的认识、更科学合理的判断村庄发展和改造模式, 需对 现有房屋建筑进行分类及评价。 对建筑质量评价主要分为一类、 二类、三类三个类

建筑: 指原有建筑质量较好, 不影响规划, 可以保留或稍加改造便可符合规划的 筑。

二类建筑: 指原有建筑质量尚可, 具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但建筑年代较远, 立面效果 差,需要改造翻新的建筑。

三类建筑: 包括危房和严重影响村庄景观的附属建筑(厕所、猪圈、鸡舍以及其他 建筑),需要拆除。

四、现状公共设

大埠口自然村现状公共设施有小学、 幼儿园、敬老院、便民超市等。

 

、现状基础设施

1、给水现状

现状住户已通自来水,水源来自村庄东北部的高山引水工程

2、排水现状

村内现雨水采用民房周围排水沟散落汇集排入水体。无污水处理设施, 部分住户通 过化粪池处理,大部分直接排入农田沟渠。

3、电力电信现状

供电引自关庙乡变电所,基本沿路架设,沿 060 县道设有路灯。

村内电信装率较低, 电信线路架设较为混乱, 电信分支器老化, 村民乱接线路的现 比较多,对村庄风貌有一定影响。

4、环卫现

状沿道路设有垃圾桶,但是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使用,现状没有公厕。

 

第二章  大埠口自然村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

庄范围主要位于现状大埠口组,规划面积约为 3.15 公顷,村庄风景秀丽,周边的 山体农田形成了优美的生态大背景, 为村庄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村庄规划布局

1、功能结构规划

规划村庄展用地布局, 首先沿承现状村庄肌理, 预留远期发展备用地, 规划布局主 沿承村庄建设的肌理进行建设,考虑近期建设的需求,也要考虑远期村庄的发展用地。

形成“一轴、二区”的布局模式。

一轴”:贯穿村庄的 060 县道,是村庄的主要发展轴线。

”:以道路为界,将村庄划分为东部片区和西部片区。

2、村庄详细布

村庄局充分尊重村庄现有的风貌, 结合地形地势选择合理的新建村民住房用地,  布局结合现有的建筑肌理进行融合创新,最终形成具有山区聚落特色的布局形式。

村庄西部片区

以周边山林绿地为本底, 结合势, 延续村庄现有的带状组合建筑空间布局, 在可利 用地块新建住房,建筑色彩结合整体建筑格调设置,新建住房要与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

在新建住房北部新建健身活动场地 片区入口处设置公厕, 在敬老院北侧预留发展备用地,


 

 

 


结合西部片区农田水系等自然资源, 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

村庄东部片区

此片是现状住房保留最多的片区, 规划结合山体背景, 以建筑整治提升为主, 整治 现有建筑, 保留质量较好的建筑, 整治现状环境,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 形成独特的 息,结合现状农家乐,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要技术经济指标

数据

划用地面积

3.15

ha

 

居住户

现状户数

72

期新建户数

8

展备用地户数

12

居住人

现状

274

规划

350

均人数

 

3.8

/户

绿化率

46.58

均宅基地面积

118

均占地面积

90

 

 

 

三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规划原则

村庄道路建设应与村庄规模、地形相结合, 合理确定村庄道路等级, 实现户户通,  便村民出行。

沿村庄道路及宅前硬化设置分散式停车位,满足停车需要; 提高村庄公共交通能力 公路两侧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划定建筑控制区。

(1)高速公路隔离栅栏外两侧不小于 30 米;

(2)国道两侧边沟外缘外不小于 20 米;

(3)省道两侧边沟外缘外不小于 15 米;

(4)县道两侧边沟外缘外不小于 10 米;

(5)乡道两侧边沟外缘外不小于 5 米

、道路规划

规划将村庄道路分为过境道路、村庄干道、村庄巷道三个等级

过境道路 060 县道,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规划 060 县道 7.0 米,规划完善 行道等道路设施。

村庄干 ——村村通水泥路,构成村庄道路骨架,规划村庄干道 4.0 米。

村庄巷道 ——主要是宅间道路和入户路,是对主要道路的补充,宽度按 2.5 米3.5 控制,水泥路面。

、交通设施

结合宅前硬化设置分散式停车位,满足停车需要。

 

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DB34/T5011-2015) ,并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分 为刚性和弹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考虑到村庄距离中村较近, 因此大部分设施与中心村共享, 村内设置健身活动场地。

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类别

置要求

置项目

备注

 

 

 

共服务设施

刚性配置

健身活动场地

位于新建房屋北

弹性配

便民超市

现状保

弹性配

小学、幼儿

现状保

弹性配置

老院

现状保

 

 

 

五章  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①根据上一层次规划选择合理供水水源, 提倡分散式给水向集中给水方式过渡, 保护 水资源。

用水量包括生活、消防、浇洒道路和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综合用水指


 

 

 


标选取 100 升/人 · 日,村庄规划人口为 350 人,则用水量预测为 35 吨/日。水质符合国 家《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饮用水卫生标准。

③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

2、水源选择

埠口自然村供水依靠现有供水设施,规划扩建供水设施,确保村庄用水。

3、管网布局

给水管网则呈枝状设置。主管管径为 DN100, 支管管径为 DN30。铺设应根据需要 采取防冻温措施, 给水管的埋设深度在 0.8 米左右。给水管道距离树木及建筑外墙不小  1.5 米, 与污水排放沟渠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 0.5 米;给水管道材料可选择铸铁管或 pe 料管等。

村庄充分利用天然水体作为消防水源, 因地制宜建设消防取水设施, 因村庄水系发 ,水资源丰沛,故村庄配水管网上不再设置消火栓。

、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村庄排水体制选择分流制。

②布置排水管渠时, 雨水充分利用沟渠排放;污水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 排水管、渠 按重力流设计。

③污水放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污水用于农田灌 ,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靠近水源地的村庄, 水排放应满足国家水源要求。

2、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排放采用“分区排水,就近排放”的原则,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排水沟采用 40cm 深,40cm 宽,5#水泥砂浆砌 20#毛石的梯形沟,坡度>0.3%, 足重力排水的要求。排水沟沿道路敷设。

村民住房墙外地面设置散水, 宽度不应小于 0.5m,用水泥砌筑, 并在庭院外设排水沟。

(3)污水工程规划

污水总量按照总用水量的 80%计算, 为 28 吨/日。规划村庄西部设置三格式化粪池 理设施规划采用枝状管网系统,利用重力流收集污水,管道采用 DN200 —DN400 的双壁 纹管。

、电力工程规划

乡镇供电规划为依据, 线路进出方便和接近负荷中心。主干电力线路敷设方式为架 绝缘电缆。配电设施必须保障村庄道路照明、 公共设施照明和应急照明的需求。规划设  1 处配电房, 电源来自关庙乡变电所, 进线为 10KV,村内供电主线形成环状, 支线形成 状,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筑物后退架空电力线路边线的最小距离按以下规定执行:电压等级 10KV,退 5 米; 电压等 35KV, 退 10 米;电压等级 110KV, 退 15 米;电压等级 220KV, 退 20 米;电压等  500KV, 退 25 米。

四、电信工程规

主干通信线路敷设方式为架空绝缘电缆,线路沿村级主干道路敷设。

有线电视、广播、宽带网络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全面覆盖, 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 敷设方式,有线电视、广播、宽带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 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播电视宽带通道位置。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建立健全“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在适宜的位置 垃圾箱,垃圾箱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 70m。村庄设置垃圾收集桶,将垃圾收集的垃 集中分类,运送至乡垃圾处理场。

2、庄应建立一支环卫保洁队伍, 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 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 运送至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积极鼓励农户利用有机垃 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

3、修建环保卫生厕所,规划共新建 1 座公厕。

 

六章  景观绿化规划

 

、绿化建设原则

发挥村庄生态优势, 充分利用水边、路旁、 房前屋后栽种以地方树种为主体的乔灌木, 以乔木为主,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在村庄主要道路和公共活动场地、水系形成绿色系统。保持生态多样性, 绿化树种

单一,应乔木与灌木搭配、落叶与常绿树种搭配。


 

 

 


充分利用各种空间, 见缝插绿, 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村庄。村庄绿化覆盖率应  50%以上,绿化品种乡土、适生,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乡土自然侧绿色景观。

、绿化建设内容

规划将村庄绿化分为四类, 分别为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宅前屋后绿化和农家菜园绿 化。

道路侧绿化 ——道路两侧的绿化,以乔木为主,主要种植女贞、高杆桂花等。

广场绿化 ——集中活动区域的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结合为主,主要种植香樟、桂花 女贞等

宅前屋绿化 —— 以果树和灌木为主, 主要种植桃树、柿子、桂花、枇杷、竹子、石 、红叶李、桃树、杏树等,对需要景观要求的地段可以种植一些移花接木球等,以及本 一些树种,如映山红、茶树等。

农家菜绿化 ——规划建议对村内农家菜园进行保留, 同时考虑到景观的要求, 需要 园进行绿化遮蔽和分隔,规划采用绿篱的形式,以木栅栏、竹栅栏等样式进行遮蔽、 

 

七章  新建建筑引导

 

一、指导思想

着中央的逐步重视, 村庄建设的重心逐步由表面逐步向深层次发展, 对建筑的整治 充分尊重民意,同时注重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发掘及提升。

本次规对现状建筑进行梳理, 对规划建筑进行引导, 提供建筑户型意向图, 使村内 筑在形式上能够达到统一。

、新建建筑引导

增农房选取 1 种户型,供农民建房参考。

1、户型设计综

住宅规划设计, 应充分体现以现代农村居民居住生活为核心的设计思想, 结合村落的 实际情况, 在尊重村民传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弥补住宅缺陷, 改善居住条件, 创造出文明、 完备和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住宅。

新型农村住宅的组成与传统居民构成上既有相同的部分, 也有其不同部分。由于农

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的住宅功能发生了变化, 并增添了一些新的内 容。从住宅套型设计上看, 每套住宅都应该做到功能齐全, 方便实用, 各功能空间确保 程度的专业性和私密性的需求。

2、住宅户型设计

本次划设计示范户型均为二层半, 这样有利于房间的节能,尤其是卧室的保温得到 很好的保障。同时房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由于活动的空间层次向高处发展, 街道的可 范围增大, 小区的安全性也得到大幅提升,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空间也得到了拓展。 建筑设计上满足分期建设的需求,按照农户自身的经济条件按照设计分期进行建设。

3、住宅套内设计

起居室与主卧室: 强调大起居厅的活动空间和良好视野, 主卧室与起居室均朝南,  大限度地利用冬季南向的直射阳能, 增加室内温度, 并在夏季能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 降低室内温度。复式套型内巧妙的利用交通安排上下的楼梯, 并使楼梯成为起居室内的 景。

厨卫设计: 在厨房、卫生间设计上综合考虑现代生活用品设备的布置, 满足现代使用 能要求,采用整合设计方法, 综合考虑操作顺序、设备安装、管线布置及通风的要求。 厨房具良好的自然通风和直接釆光, 按操作程序布置厨房器具与冰箱机位, 同时设置排 道, 集中处理厨房内排出的油烟废气; 在卫生间内设置一道内隔断, 将便溺、洗浴与洗漱、 洗衣等功能应适当分离与组合, 以减少使用干扰。分层设卫生间。有条件的套型, 可设 房或设备间。

藏:套内尽可能安排贮藏间, 并在卧室内留有壁柜的空间。

阁楼: 住宅顶层的阁楼空间在不增加坡屋顶高度的前提下, 对坡顶内净高大于 2 间加以利用,并向南形成大平台和屋顶花园。

4、结构设计

住宅结构设计以满足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为前提, 尽量釆用新结构、新构造和 料, 使住宅设计更灵活、多样, 更有适应性和可改性。建议釆用框架轻板轻墙等技术,  用新型墙体材料, 使墙体构造具有更佳的隔热、保温效果, 同时分户墙、板应达到隔声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