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双河镇2025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及金寨县农业部门监测,2025 年双河镇小麦赤霉病存在偏重至大流行风险,主要依据如下:
菌源基数充足:受秸秆还田面积扩大和轻简化栽培模式影响,田间镰刀菌积累显著,菌源量已达流行阈值。
品种抗性薄弱:本地主栽品种多为中感或高感赤霉病类型,且抽穗扬花期拉长(4 月中旬至下旬),与病菌孢子释放高峰期高度吻合。
气候条件有利:气象部门预报显示,4 月中下旬双河镇将出现两次集中降水过程,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1-2℃,高湿环境极利于病害侵染扩展。
二、防治技术意见
(一)防治策略
贯彻 “预防为主、主动出击” 方针,以 “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 为核心,实施 “见花喷药、两次防治不动摇” 的防控措施,结合农业防治与科学用药,降低病害风险。
(二)关键技术措施
精准把握防治适期
首次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见花 5%),优先选用耐雨水冲刷剂型。
二次补防:首次用药后 5-7 天,若扬花期遇连续阴雨或结露天气,需抢雨隙施药,药后 6 小时内遇雨需补治。
科学选用药剂
推荐药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等复配剂,优先选择兼具毒素抑制作用的药剂。
轮换机制:两次用药需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如唑类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延缓抗药性。
兼治方案:结合蚜虫、锈病防控,可混配吡蚜酮、戊唑醇等药剂,同时添加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实现 “一喷多效”。
优化施药方式
器械选择:优先采用智能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 1.5-3L)、电动喷雾器等高效设备,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
技术规范:无人机作业需添加沉降剂,飞行高度控制在冠层上方 1.5-3 米,速度≤6m/s;手动喷雾需均匀覆盖穗部,确保药液渗透。
(三)保障措施
强化监测预警:加密田间调查,结合气象数据动态发布预警信息,明确重点防控区域。
推进统防统治: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 “五统一” 防控(统一方案、药剂、时间、作业、管理),提升防控效率。
加强宣传指导:通过广播、明白纸、技术培训等方式普及防控技术,确保措施落实到田。
三、注意事项
避免单一药剂连续使用,严格按标签剂量上限用药。
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减少对授粉昆虫影响。
病害发生田块需单独收获,及时晾晒烘干,降低毒素污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