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解读
一、起草背景与过程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6月15日印发)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由市扶贫办牵头,会同市直有关部门起草我市《实施意见》。
我办于8月底启动《实施意见》起草工作。
9月中旬收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块内容整理形成初稿。
9月26日召开《实施意见》起草工作调度会,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结合部门工作对《实施意见(初稿)》进行修改,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把关签字后反馈市扶贫办。
10月中旬,我办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形成《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各县区、市直部门意见,汇总后形成送审稿。
11月4日通过市法制办合法性审查。
11月13日,召开《实施意见(送审稿)》专题讨论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参加。会后,我办充分吸纳参会单位意见,再次对文件进行补充完善,形成草案并报有关市领导审阅。
11月20日,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实施意见(草案)》,要求我办结合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精简浓缩。
二、主要内容
全文共7部分37条:
第一部分为进一步锁定脱贫攻坚工作主线。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3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帮扶措施。包括强化深度贫困地区帮扶措施、强化产业扶贫工程帮扶措施、强化就业扶贫工程帮扶措施、强化教育扶贫工程帮扶措施、强化健康扶贫工程帮扶措施、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帮扶措施、强化生态扶贫工程帮扶措施、强化兜底扶贫工程帮扶措施和强化扶贫扶志工程帮扶措施等9个方面。
第三部分为进一步补齐脱贫攻坚“双基”短板。包括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电力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网络基础设施短板、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等6个方面。
第四部分为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支持保障。包括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作用、加大脱贫攻坚用地支持力度、发挥人才和科技支撑作用等4个方面。
第五部分为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包括全力推动定点扶贫工作落实、全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落实、全力推动扶贫志愿服务工作落实等3个方面。
第六部分为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包括夯实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基础、夯实贫困对象稳定脱贫基础、夯实贫困数据精确管理基础等3个方面。
第七部分为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包括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压实市直部门扶贫责任、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培养锻炼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营造脱贫攻坚良好舆论氛围、防范化解脱贫攻坚各类风险、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等9个方面。
三、与省《实施意见》主要区别
(一)结构方面。中央《指导意见》共8个部分41条、约1.7万字,省《实施意见》共9部分42条、近2万字,我市《实施意见》共7部分37条、约1.3万字。对比省文件,我们精简了2部分、5条内容:
一是整合省文件中第一部分“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和第二部分“全面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总体要求”,精简了1部分。
二是整合省文件中第三部分“聚焦发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第四部分“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措施”,将第三部分“持续推进深度贫困重点区域脱贫攻坚”“持续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持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整合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帮扶措施”;将“着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着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合并为一项;将“着力实施综合保障性扶贫工程”和“着力实施贫困残疾人脱贫工程”合并为一项,共精简了1部分、4条内容。
三是因县域结对帮扶工作为省级层面主导,故市文件中未予体现,即精简了省文件中第七部分第二条“深入推进县域结对帮扶”内容。
(二)内容方面。
首先,围绕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紧盯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薄弱环节”,将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摆上重要位置。
其次,在强化深度贫困地区帮扶中提出聚焦金寨县、霍邱县两个省级深度贫困县、全市34个深度贫困村和240个“双基”薄弱村,在资金、项目、政策上予以倾斜;坚持把行蓄洪区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正面战场和重要战役,加快推进“双基”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再次,在十大工程帮扶措施中也提出很多符合六安实际的创新举措,例如产业扶贫中提出以“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特色产业发展“四大平台”为支撑,重点培育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十大产业”,等等。
(三)指标设置方面。市《实施意见》中各项任务指标均严格执行省定标准,既没有降低标准也没有吊高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