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加强在田水稻管理
合理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适时提早各期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避免因氮肥过量导致的徒长和病虫害增加。因时因地施肥:整个生育期采取“少吃多餐”的施肥法,即多次少量施肥,以提高稻米质量,保证安全成熟。特别对于中晚熟品种,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避免过量施用。侧深施肥:推广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将肥料直接施于水稻根系附近,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节水灌溉: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宜的灌溉方式。幼穗分化期和抽穗前期采用间歇式节水灌溉技术,抽穗后可采用浅水湿润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稻秆、稻穗的壮实。适时排水: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和天气情况,适时排水。对于长势旺盛的稻田,应采取排水晒田措施,以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根系功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同时,要注意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的原则。保持水层:在高温和强日照天气下,适当加深水层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2~3寸深。这有助于降低田间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综合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重点防治:以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为主要防治对象。对于稻瘟病,重点保护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及时喷药防治叶瘟和穗瘟。对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绿色防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使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封闭除草:在水稻移栽或播种后,及时采用封闭化除技术控制杂草的生长。这可以减少后期除草的工作量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茎叶处理:在杂草生长旺盛期,采用茎叶处理剂进行除草。注意选择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