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后公布】金寨天堂寨镇杨山村规划文本及图件
14.1 村庄布点规划
14.1.1村庄合并实施步骤
① 近期(3—5年)应主要从村庄新建房屋着手,新建房屋一律向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集中。
② 远期5年之后,随着旅游的发展、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中心镇区的不断发展壮大,条件成熟后可以适时用行政手段进行建设。同时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合并的步伐。
14.1.2村庄合并实施策略
① 认真做好村庄合并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
② 加强村庄合并规划的执法管理力度,健全规划管理机构。
③ 强调规划的连续性。
④ 加强规划建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主动迁居。
⑤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制度,各自为政的生产和土地利用方式是阻碍村庄合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的习俗,促进村庄合并的顺利进行。
14.1.3规划期末村庄布点规划
天堂寨中心镇区——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为1.81万人;
重点中心村——渔潭和黄河2个重点中心村,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0.30万人;
一般中心村——前畈村、后畈村、马石村、杨山村和泗河村,规划期末总人口为人0.40万人(前畈中心村人口计入中心镇区人口);
基层村——普安寺等35个,规划期末人口0.32万人。
具体合并情况见下表:
天堂寨镇村庄布点一览表
村名 |
现状村民组数 |
规划中心村个数 |
规划基层村个数 |
前畈村 |
33 |
1 |
3 |
后畈村 |
31 |
1 |
5 |
马石村 |
25 |
1 |
5 |
渔潭村 |
16 |
1(重点中心村) |
5 |
黄河村 |
24 |
1(重点中心村) |
9 |
杨山村 |
20 |
1 |
4 |
泗河村 |
22 |
1 |
4 |
合计 |
171 |
7 |
35 |
14.2 镇村等级结构规划
根据各镇村现状的状况,我们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等级结构规划,天堂寨镇域镇村体系分为三级:中心镇区、中心村(含两个重点中心村)、基层村。
第一级为中心镇区:1个,规划期末总人口人口规模1.81万人;
第二级为中心村:重点中心村,渔潭、黄河,规划期末总人口人口规模0.3万人;
一般中心村,分别为后畈、马石、杨山、泗河、前畈,规划期末总人口人口规模0.5万人;
第三级为35个基层村,规划期末总人口人口规模0.32万人。
天堂寨镇域镇村体系等级规模一览表
镇村等级 |
称谓 |
个数 |
中心镇区人口规模 (万人) |
镇村名称 |
一级 |
中心镇区 |
1 |
1.81 |
天堂寨中心镇区 |
二级 |
重点中心村 |
2 |
0.30 |
渔潭、黄河 |
一般中心村 |
5 |
0.40 |
前畈村、后畈村、马石村、杨山村、泗河村 |
|
三级 |
基层村 |
35 |
0.32 |
普安寺等35个 |
第十五条 镇域镇村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至2030年规划期末,天堂寨镇域镇村体系空间布局为:“一核、两星、三轴、五点、七区”:
15.1“一核”:中心镇区,是规划城镇建设的集中发展区,包括中心生活区、旅游接待区和商业金融区。
15.2 “两星”:渔潭、黄河2个重点中心村。
15.3“三轴”:天燕路、天斑路2条城镇发展轴和镇域北部1条旅游观光轴。
15.4“五点”:后畈、马石、杨山、泗河、前畈5个一般中心村。
15.5“七区”:指天堂寨镇域的4个种植、养殖经济片区和天堂寨主景区、鲍家窝、黄石河3个旅游光区。
第十六条 镇村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根据前面确定的等级结构规划,各镇村具有相应的职能:
16.1中心镇区——天堂寨中心镇区
职能:县域中心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全镇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商业服务及为农业生产相配套的服务设施,是镇域的市场中心,镇域旅游服务基地,集居住度假、旅游观光、特色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美食为一体的慢生活旅游小镇;
16.2重点中心村——渔潭、黄河
职能:镇域副中心,镇域旅游次要接待基地,镇域工业集聚地,主要职能有居住、交通、服务、商贸、工业等,主要是服务于周边一般中心村和基层村;
16.3一般中心村——前畈村、后畈村、马石村、杨山村、泗河村
职能:能带动片区经济发展,成为附近村庄的社会经济服务中心,均设有村委会、医疗站、代销店、幼儿园、小学、集贸市场。并根据现状逐步增设农技站、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16.4基层村——南河村35个等
职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居民聚集点,农家乐服务点,主要为所在的行政村的居民服务,重点完善交通、水电等设施,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质量。由于部分基层村区位较好、规模较大,也同样发挥着中心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