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处置措施】麻埠镇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麻埠镇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2年度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 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金寨县《关于印发麻埠镇2022年度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金政办秘(2022)28号)等规定, 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根据2022年汛前调查结果,截至3月底,全镇共有地质灾害 隐患点4处,威胁6户24人、财产122.5万元。
(一)按照灾害类型分: 崩塌4处。
(二)按照稳定程度分: 不稳定4处。
二、地质灾害重点威胁对象、范围及防范重点
(一)威胁对象。 主要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山区农民建房 居民点、公共设施和建筑以及较大弃土场周边一定区域;小流域 泥石流区域;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和新建乡村道路两侧一定 区域;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弃土场、尾矿库、临时堆场、蓄水 池等区域。
(二)威胁范围。 全镇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三)防范重点。 2022年汛前调查确定的4处在册地质灾害隐 患点(见附表),2019年10月全镇调查纳入切坡建房隐患监管的5 处切坡建房点,2021年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第一次反馈的3处疑似 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发现其它需要纳入的隐患点。
全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主要防范因降雨、台 风等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其次是1月至2月,主要防范因融雪雨 水下渗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年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山 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2022年我省汛期(5-9 月)降水量淮河以北、沿淮东部和沿江江南较常年偏多,其他地 区偏少。暴雨日数偏多,有区域性洪涝或内涝。淮河以南入梅较 常年偏早,出梅接近常年,梅雨期偏长。江淮之间梅雨量偏少、 梅雨强度偏弱,沿江江南梅雨量偏多、梅雨强度偏强。台风2~3 个,较常年偏多,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9月。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合我镇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排除地震及极端灾害天气等影响因素,预测2022年全镇地质灾害灾险情较往年偏多,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往年严重,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为主。
五、主要防治措施
(一)切实加强"三查"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隐患排查制度,全面开展汛前调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紧盯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和重要地区,将人口比较集中的村组、居民区、学校、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交通、电力、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作为巡查排查的重点,全面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动 态变化情况,对发现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建立问题、责任、整 改"三个清单",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
(二)严格落实动态监测。对4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 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主要有坡体裂缝的宽度、长度变化以及裂缝相对位移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监测次数和时间 要求为:旱季每月监测3次;重点防范期(5月一9月)每天进行监测;如发现监测点有异常变化或暴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水量达50mm以上时)2小时监测一次,昼夜安排专人监测。每次监测均应及时记录并保存。
(三)强化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 镇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 务中心要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和预警联 动机制,联合开展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最大程度减少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镇应急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麻埠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应 急处置。
(四)全面开展地灾应急演练。 科学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周密制定临灾避险方案,设立醒目警示标志。要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使群 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
(五)积极推进地灾综合治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行动明确 的目标任务,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针对风险高的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加大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积极推进地 质灾害综合治理,力争消除一批威胁重要地段、重要设施的地质 灾害隐患点。对于在册地质灾害点受威胁户实施避让搬迁的,经 验收合格后将按"以奖代补"形式争取资金给予补助。
(六)落实切坡建房点管理。对2019年排查的已纳入切坡 建房隐患监管的5处切坡建房点再次排查梳理,以属地村为责任主体,落实村包组、组包户的包保责任,建立明细台账,按一户一档标准完善好档案资料,加强后期跟踪、监测、治理和管理。
(七)落实风险调查反馈疑似隐患点管理。对2021年地质 灾害风险调查排查第一次反馈的3处疑似地灾隐患点,以属地村 为责任主体,积极开展治理和搬迁避让处置措施,对没有采取措 施的疑似隐患点,落实辖区村包保责任,建立明细台账,参照在册灾害点管理标准,完善好疑似隐患点档案资料,加强汛期监测和管理。
六、保障措施
(一)注重宣传教育。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段,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抖音、互联网等媒体和张贴宣传画、公益广告、举办业务培训班 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镇、村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一线人员的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受地质灾害威胁 群众的识灾、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落实防治责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属地管理、分级负 责的原则,实行镇、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三位一 体"、网格管理、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 理,明确属地行政村的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 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行政首长负总责的管理机制。镇人民政府镇长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 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镇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为地质灾害监测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工作。
(三)科学编制方案预案。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年度地质灾害防 治方案,修订各重点隐患点应急预案,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表,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明确各重 点隐患点监测人员、预警方式、应急避险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和 自救方法,并落实到单位、村组和具体责任人员,确保地质灾害 防治科学、规范、到位。
(四)严格值班值守。认真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汛期和极端天气期间,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网格信息员(监测员)坚持到岗到位、履职尽责。坚持信息日报告、灾情速报和零报告制度,重要情况随时上报,及时上传下达灾情险情和防灾部署要求,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无误。加强对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情况的抽查检查,对虚报、瞒报、漏报、不报的单位和擅离职守的工作人员严肃查处,及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