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乡村旅游扶贫总结

2021-11-26 15:57来源:金寨县梅山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金寨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重要讲话精神,确立“旅游富县”战略,紧紧围绕“希望之城、养心金寨——大别山在这里等您!”旅游形象定位,加强改革创新、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融合发展、促进要素优化、推动资源整合、提升公共服务,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我县目前有5A景区1处、4A景区6处、3A景区5处,省级农家乐34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22家,三星级8家。2016年我县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年梅山镇小南京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5年天堂寨镇创建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现有特色小镇1个、中国传统村落2;创建省级“森林人家”5家、家庭农11家;发展以“大别山的问候”为品牌的农家小院、养生小院、茶谷小院282家。近三年来,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42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0.5亿元,带动648322741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做强旅游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加快旅游强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建设“红色旅游名城、绿色旅游名县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同时编制了全县1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或开发指南,制定了《金寨县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为全县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绘制了蓝图。强化政策支持,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民宿产业奖励办法》《关于创建金寨农家小院示范户(村、乡镇)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定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旅游扶贫政策,每年县财政设立2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突出项目建设。近年来,全县投入各类资金近30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我县整合省、市、县三级旅游发展资金2244万元,其中县本级1860万元,集中投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涵盖17个乡镇31个村,惠及1万余名贫困人口。2018全年共整合旅游扶贫项目资金4613万元用于实施乡村旅游“八个一”项目建设。2019年又投入360万元用于旅游扶贫项目,实现资产股权年收益率6%,带动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总收入)1.8万元/村,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不少100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数不少于800人。

三是创新扶贫机制,共享发展成果。2016年起,我县探索推行了旅游企业“1+N”结对扶贫模式,即1家旅游企业结对至少3户贫困户结成对子,按照“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务工则务工”的原则,由贫困户为旅游企业提供务工、餐饮原材料供给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县共有265家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1087户,直接带动2400余人就业,贫困户户均增收1400余元。选择了一批具有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的乡村,拓展农业观光、体验式旅游等功能,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采摘耕种、餐饮住宿等,截止2019年累计带动全县贫困户648322741人通过旅游带动增收。支持利用贫困户搬迁腾退老宅等发展民宿和农家小院,推进“民房变客房”,建成大湾等精品民宿10处,全县建成农家小院282户,其中9户贫困户发展起了农家小院脱贫,针对建成农家小院的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贫困户的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结合“三变”改革,将项目资金和集体资产入股到旅游经营主体,获取稳定的股份分红,推进“农民变股东”。探索推进了旅游项目资金收益扶贫模式,争取到了中央旅游补助项目资金960万元,用于支持燕子河大峡谷景区建设,与景区达成协议,由景区结对帮扶所在地的大峡谷、方坪两个贫困村,项目实施前5年,景区每年支持2个贫困村各1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以后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5个百分点,支持景区所在地兜底脱贫。

四是聚揽乡村人气,带动脱贫增收。“希望之城,养心金寨-大别山在这里等您!”为主题,充分发挥“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天然氧吧”的优势,以金寨为圆心,着力打造2-4小时“旅游圈”。依托全县旅游景点,将沿线旅游扶贫重点村“以点连线成面”,精心推出中国红岭公路旅游线路和初、夏、秋、冬4条乡村旅游扶贫精品线路。举办了望春谷旅游节、美食文化旅游节、天贶节、茶山花海旅游节、山地越野赛、自驾游穿越赛等节庆赛事,为乡村旅游宣传造势,不仅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同时带动线路周边的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全县近20万人直接或间接分享到旅游红利,仅天堂寨全镇户均增收就达1500元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