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2021年秋种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要点
小麦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冬闲田或旱地,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好。进行旋耕作业,对秸秆还田或灭茬的田块,应选择适宜的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还田或灭茬作业,旋耕一般为10cm~15cm,作业2遍。实行“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配套,做到沟沟相通,横沟与田外沟渠相通,实现水有出路,雨止沟干。
二、品种选择
选择抗(耐)赤霉病、纹枯病和耐渍性品种,推荐种植扬麦23、扬麦25、扬麦33、宁麦24、宁麦13等。
三、播种与施肥
1、播种期:10月20日~11月5日播种。
2、播种方式:机播或人工开沟条播、撒播。
3、施肥: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小麦专用配方肥或养分含量高的复混(合)肥30-50公斤;施用方法:条播小麦实行种肥同播,随大型播种机械,旋耕、施肥、播种一起施入;撒播小麦在整地前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耕翻整地、耙平、播种。
4、播种量:机播或人工开沟条播的播种量每亩9.0~10.0公斤,播期推迟,播种量适当增加,播期提前,播种量适当减少;撒播的播种量每亩12.5-13.0公斤,要求撒种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播后轻耙掩籽。
四、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目标要达到全苗、匀苗、壮苗,争取早发多分蘖。
2、及时因苗施肥,促进苗情转化。对叶片受冻超过1/2的或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在20%-30%的麦苗,亩追施5-7公斤尿素;对地上部叶片完全冻死但分蘖节正常或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达30%-50%的麦田,亩追施8-10公斤尿素,加快麦苗恢复生长。
3、普施拔节肥。3月中下旬趁雨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对于追施过返青肥的麦田,可视苗情,推迟到3月底至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返青期与拔节期的追肥总量每亩不宜超过12.5公斤尿素。
4、强化防灾意识。小麦拔节期前遇到-5℃至-8℃的低温、拔节后遇到0℃左右的低温都容易造成冻害。在寒流到来之前对干旱麦田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墒情充足,可以减轻低温冷害危害程度。冻害发生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叶片、幼穗受冻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叶面肥,以促进小麦恢复生长。对幼穗受冻严重的田块,要视前期追肥情况,配合叶面肥补充追施尿素,以促麦苗快发快长,减轻灾害损失。
5、主要病虫害及防治:选择对路农药防控小麦蚜虫及赤霉病。
五、适时收获
人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油菜栽培技术
一、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花期偏长、花色鲜艳的高产稳产品种,特别是花期≥35天的油菜品种,同一品种连片规模化种植。在茬口早的区域应选择花期长、花层厚的甘蓝型品种,在高海拔低温度区域宜选择白菜型油菜品种(当地常规品种)。推荐种植大地199、德新油53、中油杂39、中双11、中油杂19等。为解决茬口问题,茬口迟的地方,可提前30天左右进行育苗,茬口出来再移栽,这样,既可以解决茬口问题,又可以保持花期较长,还可以提高产量,一举三得。
2、分区域统一播种。根据旅游区地势地形,采用不同播期播种,可延长观赏时间。育苗移栽9月中旬开始育苗,苗床选择墒情好的旱地或菜园地;直播9月底开始,10月10日前基本播种结束。
3、合理密植。育苗移栽每亩大田需种100克(100克种子育苗可栽1亩大田),当苗龄达30—40天即可移栽,田块移栽密度应达到8000株/亩以上。直播亩需种子200-300克,直播密度以15000~18000株/亩为宜。常规品种用种量加倍。若播期推迟,密度应适当增加,以保证产量。大田三沟配套、排灌畅通。
4、早间苗、定苗。移栽行株距1尺×0.6—0.8尺。直播油菜播种后需及时间苗,去除弱小苗及病态苗,5叶期定苗,留双株,定苗之后即喷施多效唑(有效含量15%的多效唑50克或有效含量5%的烯效唑20克,兑水50千克),促油菜壮苗培育。
5、平衡施肥。油菜植株高大,需肥量多,应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用数量,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油菜配方肥或配方近似的复混(合)肥30-40公斤加硼肥0.5-1公斤。施用方法,结合耕翻整地,将农家肥、配方肥(或复混肥)与硼肥耕翻入2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内,切忌施肥过浅,以免造成油菜中后期脱肥。
6、化调化控。蕾期喷施植物激素调整花期,如每公斤水兑100~300毫克赤霉素喷施,可促进油菜提前开花,延长花期有利于提高旅游效益和产量。
7、统一病虫害防治。苗期主要注意防治菜青虫和蚜虫。根据病虫预报掌握好防治标准,及时进行生物农药防控。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二、注意事项
一是注意不同品种油菜或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油菜的统一规模化种植,不能插花种植。
二是控制油菜的密度和播期,直播密度太稀不能保证产量;早播密度要小一些,迟播密度要大一些。
三是开花后期注意肥水控制,既不能贪青迟熟倒伏,也要防早衰,增施磷钾肥,同时要根据病虫监测,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豌豆栽培技术
豌豆是旱地作物,为提高品质,减轻病虫害,提倡轮作,不宜连作。豌豆除单播外,还可以与青玉米和麦类作物间、混种,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混播的比例,要因地制宜。摘青豌豆栽培,可选用植株高大,茎、叶繁茂的品种。
一、选地整地
1、以旱地为宜。稻田种植一般选用中等以下肥力较好,肥力高容易延长豌豆生育期,选择坡地要有较厚的土层,土层太薄,不耐旱。另外,豌豆忌连作,要选择两年以上未种过豌豆,阳光充足,有排灌条件的土地种植。
2、稻田种豌豆特别要注意整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半个月挖沟排水,防下雨积水,影响豌豆播种时间及出苗。水稻收割后进行深翻松土,在整地过程中结合施用底肥并将土块细碎后,2米开厢做畦。
二、适期播种
1、以气温在16-21℃时播种为宜,播种过早,气温过高易死苗,过晚不能避过霜冻期。一般于1O月上、中旬播种较好。
2、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平整好的畦面上。每亩用种量10公斤左右,行距30-35cm,株距10-15cm,每穴放3-4粒种子,播后覆盖细土,深度为2-3cm,种子不外露为宜。
三、平衡施肥
重施底肥,增施钾肥,适施追肥。底肥要充足,结合整地,播前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磷肥25-30公斤、钾肥10-15公斤。在开花结荚期可适当追施或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者用O.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加2%磷酸钾喷施。
四、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中耕除草1-2次,疏松土壤,消灭杂草。重视苗期追肥,尤其是未施或少施基肥的田块,一般每亩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或复合肥5-7.5公斤或尿素5公斤,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瘤的早日形成。高秆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后,植株开始伸长时,用带梢小竹或带分枝的树枝(须去叶片)插在行间,以便豌豆植株攀缘直立生长,提高产量。豌豆不耐水渍,春季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做到雨停沟中不积水。豌豆开花结荚时,因需养分多,亩追施尿素7.5公斤,配施三元复合肥5公斤。鼓粒期,可用0.3%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2次。注意防控蚜虫及白粉病。
五、适时收获保质量
根据豌豆的不同食用方式,决定收获时间,以保证食用质量。一般粒用豌豆于开花后15-18天,籽粒饱满时采收。干豌豆70-80%豆荚枯黄时收获。菜豌豆(荷兰豆)在豆荚开花后12-14天、嫩荚现子不现粒时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豌豆苗在播后30天左右、苗高18厘米左右时,采顶端嫩梢,以后每隔10天左右采1次,共采6-7次。作饲料的豌豆在盛花期(75%植株现花后)收获,植株营养丰富。作绿肥的豌豆在收荚果后及时翻压。
紫云英栽培技术
紫云英喜温暖湿润、怕渍水,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为种好红花草,使之获得高产,请认真抓好如下技术措施:
一、田面清理
水稻收后播前进行旋耕,以利于种子落泥,旋耕时亩施1.5公斤锌肥。
二、开好“三沟”
播种前后稻田必须及时开好三沟(围沟、主沟、厢沟)。要求沟底平,沟沟相通,连接排水渠道,做到雨停沟内不积水。
三、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前应将种子摊晒4~5小时,晒种后加入1-2倍的细砂擦种,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
2、选种、浸种: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率,后清水浸种24小时。
3、拌种:用肥泥、水稻土或亩用5公斤钙镁磷肥拌种。
四、适时播种
紫云英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一般亩用种2.0-2.5公斤;按田定量、落子均匀。
五、适时追肥
12月上中旬亩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作腊肥。3月初对长势差的田块每亩追施2-3公斤尿素、4公斤氯化钾,可收到以小肥换大肥的效果;有机稻基地禁施化学肥料。
六、翻压还田
紫云英在4月上中旬进入盛花期时翻压,移栽稻田在水稻移栽前10-15天,翻压数量以每亩1500公斤左右较为适宜,翻压深度10-15厘米左右;紫云英翻压3~5天后灌浅水沤田,保持1—2厘米浅水层,促进紫云英腐解。翻压后至水稻种植前不主动排水,防止养分流失。水稻采用无水层/浅水层灌溉栽培,紫云英翻压还田后1个月内尽量不排水,合理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