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知识】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
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 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使用联合收割机、分段式割晒机 进行水稻收获作业。在一定区域内,水稻品种及种植模式应 尽量规范一致,作物及田块条件适于机械化收获。农机手应 提前检查调试好机具,确定适宜收获期,严格按照作业质量 标准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减少收获环节损失,提高 生产作业质量和效率。
一、作业前机具检查调试 开始作业前要保持机具良好技术状态,预防和减少作业 故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应做好以下检查准备工作。
(一)机具检查 检查清理散热器,将散热器上的草屑、灰尘清理干净, 防止散热器堵塞,引起发动机过热,水箱温度过高,应在每 个工作班次间隙及时清理。检查清扫空气滤清器,每班次前 检查空气滤清器滤网堵塞情况,做必要清理。检查割台、输 送带及传动轴等部分的紧固件和连接件,防止松动。检查各 润滑点润滑油是否需要补充。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正常及机 内是否有异物,检查升降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和调整各 传动皮带的张紧度,防止作业时皮带打滑。检查搅龙箱体、 粮仓连接部、振动筛周边等密封性,防止连接部间隙大或密 封条破损导致漏粮。检查脱粒齿、凹板筛是否过度磨损。
(二)试割 正式开始作业前要进行试割。试割作业行进长度以 50 米左右为宜,根据作物、田块的条件确定适合的收割速度, 对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测试割效果(损失率、谷物含杂率 和破碎率),并以此为依据对相应部件(如风机进风口开度、 振动筛筛片角度、凹版间隙、拨禾轮位置、半喂入收割机的 喂入深浅、全喂入收割机的收割高度等)进行调整。调整后 再进行试割并检测,直至达到质量标准为止。作物品种、田 块条件有变化时要重新试割和调试机具。
二、确定适宜收获期 准确判断确定适宜收获期,防止过早或过晚收获对水稻 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实现水稻丰产增收。
(一)根据水稻生长特征判断确定 水稻的完熟期或蜡熟期较为适宜收获,此时稻谷籽粒含 水量 15—28%。一般认为,谷壳变黄、籽粒变硬、水分适宜、 不易破碎时标志着水稻进入完熟期。水稻分段式割晒机作业 一般适宜在蜡熟期进行。
(二)根据稻穗外部形态判断确定 谷粒全部变硬,多数穗颖壳变黄,穗轴上干下黄,有 70% 的枝粳已干枯,水稻黄化完熟率 95%以上,说明谷粒已经充 实饱满,此时应进行收获。在易发生自然灾害或复种指数较 高的地区,为抢时间,可提前至九成熟时开始收获。
(三)根据生长时间判断确定 3 一般南方早籼稻适宜收获期为齐穗后 25—30 天,中籼 稻为齐穗后 30—35 天,晚籼稻为齐穗后 35—40 天,中晚粳 稻为齐穗后 40—45 天;北方单季稻区齐穗后 45—50 天收获。
三、机收作业质量要求 机收作业时要严格按下表中作业质量标准执行。
四、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措施 作业前要实地察看作业田块土地、种植品种、自然高度、 植株倒伏、作物产量等情况,调试好机具状态。作业过程中, 严格执行作业质量要求,随时查看作业效果,如遇损失变多 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机具参数,使机具保持良好状态,保证收 获作业低损、高效。
(一)选择适用机型 以采用高留茬收获为宜。水稻 4 生长高度为 650—1100 毫米、穗幅差≤250 毫米,更适合选 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物高度超出 1100 毫米时,可以 适当增加割茬高度,对半喂合收割机要适当调浅脱粒喂 入深度。收获易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小于 100 克)时,建议 使用全喂入收割机,喂入作物的长度为 500—800 毫米。收 获难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大于 180 克)时,建议采用半喂入 收割机。
(二)检查作业田块 检查去除田里木桩、石块等硬杂物,了解田块的泥脚情 况,对可能造成陷车或倾翻、跌落的地方做出标识,以保证 安全作业。查看田埂情况,如果田埂过高,应用人工在右角 割出 2.5×6 米的空地,或在田块两端的田埂开 7 米宽的缺 口,便于收割机顺利下田。
(三)正确开出割道 作业前必须将要收割的地块四角进行人工收割,按照机 车的前进方向割出一个机位。然后,从易于机车下田的一角 开始,沿着田的右侧割出一个割幅,割到头后倒退 5—8 米, 然后斜着割出第二个割幅,割到头后再倒退 5—8 米,斜着 割出第三个割幅;用同样的方法开出横向方向的割道。规划 较整齐的田块,可以把几块田连接起来开好割道,割出三行 宽的割道后再分区收割,提高收割效率。
(四)选择行走路线 行走路线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四边收割法。对于长 5 和宽相近、面积较大的田块,开出割道后,收割一个割幅到 割区头,升起割台,沿割道前进 5—8 米后,边倒车边向右 转弯,使机器横过 90 度,当割台刚好对正割区后,停车, 挂上前进挡,放下割台,再继续收割,直到将谷物收完。2. 左旋收割法。对于长宽相差较大、面积较小的田块,沿田块 两头开出的割道,长方向割到割区头,不用倒车,继续前进, 左转弯绕到割区另一边进行收割。
(五)选择作业速度 作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机器 直线行走,避免边割边转弯,压倒部分谷物造成漏割,增加 损失。地头作业转弯时,不要松油门,也不可速度过快,防 止清选筛面上的物料甩向一侧造成清选损失,保证收获质量。 当产量超过 600 公斤/亩时,应降低作业速度,适当增加割 茬高度并减小收割幅宽。若田间杂草太多,应考虑放慢收割 机前进速度,减少喂入量,防止出现堵塞和谷物含杂率过高 等情况。
(六)收割潮湿作物 在季节性抢收时,如遇到潮湿作物较多的情况,应经常 检查凹板筛、清选筛是否堵塞,注意及时清理。有露水时, 要等到露水消退后再进行作业。
(七)收割倒伏作物 收获倒伏水稻时,可通过安装“扶倒器”和“防倒伏弹 齿”装置,尽量减少倒伏水稻收获损失,收割倒伏水稻时应 6 先放慢作业速度,原则上倒伏角小于 45 度时顺向作业;倒 伏角 45—60 度时逆向作业;在倒伏角大于 60 度时,若采用 机收方式要尽量降低收割速度。
(八)收割过熟作物 水稻完全成熟后,谷粒由黄变白,枝梗和谷粒都变干, 特别是经过霜冻之后,晴天大风高温,穗茎和枝梗易折断, 这时收获需注意:尽量降低留茬高度,一般在 100—150 毫 米,但要防止切割器“吃泥土”,并且严禁半喂入收获,以 减少切穗、漏穗。
(九)分段收获 使用分段式割晒机作业时,要铺放整齐、不塌铺、不散 铺,穗头不着地,防止干湿交替,增加水稻惊纹粒,降低品 质。捡拾作业时,最佳作业期在水稻割后晾晒 3—5 天,稻 谷水分降至 16%左右时,要求不压铺、不丢穗、捡拾干净。
(十)规范作业操作 作业时应根据作物品种、高度、产量、成熟程度及秸秆 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前进挡位,用前进速度、割茬高度及割 幅宽度来调整喂入量,使机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尽量降低 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采用履带式收割机作业的时 候,要针对不同湿度的田块对履带张紧度进行调整,泥泞地 块适当调紧一些,干燥地块适当调松,以提高机具通过能力、 减少履带磨损。要经常检查凹版筛和清选筛的筛面,防止被 泥土或潮湿物堵死造成粮食损失,如有堵塞要及时清理。
(十一)在线监测 有条件的可以在收割机上装配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 在线监测装置,驾驶员根据在线监测装置提示的相关指标、 曲线,适时调整行走速度、喂入量、留茬高度等作业状态参 数,以保持低损失率、低含杂率、低破碎率的良好作业状态。 五、培训与监督 机手、种植户和从事收获质量监督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 应经过培训,掌握作物品种、作物含水率、种植模式、收割 地形等方面的农艺知识,掌握机具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知识 以及作业质量标准要求。鼓励种植户与机手签订收获损失协 议,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可通过巡回检查监督作业损失等情况, 并在损失偏大或出现其它不合乎要求情形时,要求机手调整, 仍然不合要求的,应更换作业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