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后公开】金寨县果子园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2015-2030)

2025-03-17 09:56来源:金寨县果子园乡文字大小:[ ]   背景色: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过程

    ㈠ “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建设美好安徽”的大背景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㈡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大背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金寨县作为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的大背景。

    1、果子园乡村庄布点规划是承接上位规划的有效途径

    2006年,金寨县委县政府组织编制了《金寨县总体规划》,提出了按照“产业强基,双核带动,设施引导,多点支撑”的发展思路,以城镇发展轴和城镇组团为主体形态,规划构建金寨县“一核三轴三带八星”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果子园乡位于皖鄂毗邻金(寨)罗(田)交界的大别山腹地,金寨县西南部。在《金寨县总体规划》中,对果子园乡职能定位以居住型为主。

    2、果子园乡村庄布点规划是指导村庄宅基地改革落实的关键

    通过果子园乡村庄布点规划,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正确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果子园乡实际情况,编制果子园乡布点规划。

综上所述,为了积极配合并落实金寨县宅基地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下阶段村庄建设规划“落地”工作顺利进行,特此编制《金寨县果子园乡村庄布点规划》。

 

二、 规划依据与原则

    ㈠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4、  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

5、《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 (2011 );

6、《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2006.2);

8、《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

9、《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DB34/T 5011-2015;

10、《六安市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编制要点》(暂行)(2006);

11、《金寨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

12、《金寨县村庄布点规划》 ( 2012~2020 );

13、《安徽省金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0);

14、《果子园乡总体规划(2006-2020)》;

15、《果子园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6、  金湾、周湾、大柳等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17、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㈡ 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

    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整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全域的城乡自然村、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区域道路交通设施、城乡共用工程廊道、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平衡用地指标,实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各村特点,按照“分类发展、分类管理”的思路,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提出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的发展指引,实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游则游”。

    3、多规协调原则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指导下,重点协调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落实集中规划和集约发展项目和安排各村庄用地规模,促进多规协调。

    4、适当聚居原则

    因地制宜、兼顾民风习俗,鼓励村庄人口、产业、用地适当集聚。通过工业入园、居住入区、美好乡村建设、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等多种途径,引导和促进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适度集中,促进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5、生态保护原则

整体保护规划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农田以及村民居住环境,延续“山、水、村、田”有机分散、适度集聚的布局,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 规划目标及任务

    ㈠ 规划目标

1、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致富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以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坚持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又有适度的应变能力和弹性,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载体。

2、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中心村建设的思想,重视协调发展,促进村庄体系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3、以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数量与质量、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统一,促进村庄建设与资源合理利用。

4、以农村宅基地改革为契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村庄风貌特色,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㈡ 规划任务

在金寨县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上层规划指导下,与全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旅游发展、交通和水利等规划和衔接,对村庄的性质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布局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等进行科学规划,以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促进宅基地改革顺利进行。

 

四、规划范围

     果子园乡辖区面积84.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范围内包括白纸棚村、牛食畈村、果子园村、白果村、佛堂坳村、龙墩村、吴湾村及姚冲村8个行政村。

 

五、规划期限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16-2030年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 区域位置

果子园乡位于金寨县西南部,皖鄂毗邻金(寨)罗(田)交界的大别山腹地,处大别山东省腹地,地理环境的特点是“东西峰叠中平坦,南北狭长一径穿”。东接花石乡,与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天堂寨只一巅之隔,南面是鄂、皖分水岭松子关,西隔斑竹园镇与麻城市相望,北邻南溪镇。茶松公路接210省道穿乡而过,距县城梅山88公里,成为南通武汉、北达合肥的交通要道。

二、 自然环境

本乡平均海拔400多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年平均气温15.6℃,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广袤肥沃,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

三、 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全乡土地总面积8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27亩,山场93036亩。    

    2、旅游资源

    果子园乡的旅游景点有鹏程寺、滴水岩、双峰寨、老母洞等,同时旅游资源丰富,如拐杖、根雕、盆景等均可开发,如绣花鞋垫、绣花枕头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批量生产的能力,现在交通便利,又与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风景区毗邻,是开发投资商的理想乐园。

    3、产业资源  

     果子园历史盛产粮、桑、竹、木、茶、果、药,素有“蚕乡”之誉。50-80年代,蚕桑是果子园乡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金寨县蚕桑生产的重点发展基地。到90年代,又发展了天麻、灵芝等新产业。政府总结经验,针对乡情,确定了“开拓大市场,培育新支柱”、“一手抓吃粮,一手抓山场,长抓林电矿,短抓栗和桑,快抓菌药茶,综合开发奔小康”的发展战略,已初显成效。天麻、香菇、灵芝、茯苓、菊花、瓜萎、桔梗、银杏、西洋参等中药材项目初具规模,葛粉、金针、木耳、珍珠菜、天香菜、蕨菜等特有山珍都有发展,粮食自给有余,群众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1) 蚕桑:果子园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曾经是全乡经济支柱,高峰时有桑园面积5000余亩,养蚕8000多张种,产茧280余吨,人均产茧量住居全县第一。

2)板栗:境内有板栗15000余亩,年产量达250万吨。

3)银杏:境内已有挂果银杏2万余棵,年产银杏100余吨。

4)天麻:境内年种植天麻10万余窖,产干麻50吨以上。

5)西洋参:西洋参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1986年从安徽大学引进该项目,种植成功。现年种植100余亩,产鲜参10余吨。

6)林木:境内现有松木面积2.7万余亩,蓄积量4.5万立方米;有毛竹面积1500亩,蓄积量30万株。

7)绿色食品:境内深山老林里生长着大量野生葛藤,其根可以磨粉,年产野生葛粉30吨;年产天香菜25吨以上;年产野生珍珠菜20吨以上;年产野生蕨5吨以上;境内人工种植的黑木耳,年产量达20吨以上;境内人工种植的香菇年产30吨左右。境内有油茶2000余亩,可收100吨茶子,是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4、矿产资源

1)花岗石:境内有高品位、大储量的花岗石矿产资源,现已勘测出极有开采价值的有5处,总储量达3万多立方米。

2)铁矿石:境内有大量的铁矿石,已探明的两处,储量巨大。

    5、人文资源

果子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文风蔚起。有诗为证:“山清水秀美晴川,人物风流尽俊贤,子翼蓝天歼敌寇,祖培金殿佐君颜。三馀诗韵山河丽,八月桂花遍地妍。田植金科成富域,惠风凤翥畅和天”。这首诗概括了果子园的人文特色。人文资源历来是果子园的自豪和资本,也是果子园的第一大财富。清代周祖培大学士,位至相国,封勤文公。革命先驱漆禹源在佛堂坳创办列宁小学,传播马列。早期共产党人李升武在简家坳创立中共支部,宣扬共产。

果子园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点一处(双峰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果子园烈士纪念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果子园卷拱桥、“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地旧址、姜家大寨古民居)

    

 

四、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果子园乡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2.8亿元,增长9.8%;财政收入316万元,占年度计划280万元的112.9%,其中国税60万,地税187万;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90元,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五、现状人口规模

    果子园乡2014年人口总数为14118人,人口密度为1.68人/每公顷,总体上看,人口密度较低。

 

 

村庄名称

面积(公顷)

人口

人口密度

白纸棚村

1475.7

2116

1.43人/公顷

牛食畈村

1600

2040

1.32人/公顷

龙墩村

720

1605

2.23人/公顷

果子园村

915

1762

1.92人/公顷

白果村

550

1259

2.28人/公顷

佛堂坳村

1163.58

2159

1.85人/公顷

吴弯村

775.72

2058

2.65人/公顷

姚冲村

1200

1119

0.93人/公顷

合计

8400

14118

1.68人/公顷

 

七、 现状用地规模

果子园乡8村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高达150平方米,高于100平方米/人的建设用地标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居住用地布局方面,由于果子园乡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居住布局较为零散,规模稍大的村庄沿主要道路两侧分布比较密集,其中白果村、吴湾村、龙墩村居住用地面积较大,人口较为集聚。

 

八、基础设施现状

    ㈠ 道路

   053县道自南向北穿越整个果子园乡,北接210省道至南溪镇,南部通往吴家店镇,路面条件较好;全乡主要入村道路均已硬化。

    ㈡ 公共服务设施

    各村均建设有卫生室、小学及公共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除白纸棚村、牛食畈村及白果村外,其他5个村均配套有幼儿园。

    ㈢ 市政设施

    1、电力电信

    全乡均已覆盖电力电信网线,电力接自吴家店电网,在全乡范围内现状有33处变压器和一个35KV的变电站。

    2、给水排水

白纸棚村有30%村民采用乡镇供水管网供水,全乡70%已接通自来水管网,由于是山区,其余自然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高位饮水,各村庄除了美好乡村建设点以外,排水设施缺乏,没有形成完善的雨水及污水管网。

3、垃圾收集及处理

果子园乡于2012年至2014年进行了农村清洁工程规划,在果子园村的山区腹地建设有一处垃圾焚烧场,沿053县道居民集中地区安排有垃圾桶,其他地区建设有垃圾池,垃圾由各村统一收集后运送至乡镇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

 

九、 产业发展现状   

    果子园历史盛产粮、桑、竹、木、茶、果、药,素有“蚕乡”之誉。50-80年代,蚕桑是果子园乡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金寨县蚕桑生产的重点发展基地。到90年代,又发展了天麻、灵芝等新产业。政府总结经验,针对乡情,确定了“开拓大市场,培育新支柱”、“一手抓吃粮,一手抓山场,长抓林电矿,短抓栗和桑,快抓菌药茶,综合开发奔小康”的发展战略,已初显成效。天麻、香菇、灵芝、茯苓、菊花、瓜萎、桔梗、银杏、西洋参等中药材项目初具规模,葛粉、金针、木耳、珍珠菜、天香菜、蕨菜等特有山珍都有发展。

    果子园乡生态环境良好。树木种类多,单就松木面积就占27533亩,蓄积量44891立方米。毛竹分布普遍,总面积在1500亩左右。果子园乡还有丰富的矿泉资源,水质清淳甘甜。

    果子园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带动境内经济发展。目前已有湖北黄州三祥石材公司投资300百万元在境内开采矿点三处(品位高的花岗石,总储量有30000立方米);南京体育用品公司生产羽毛球、足球、排球等;彭畈暗冲铁矿与湖北武汉钢铁公司已有签约,计划联营开采铁矿;湖北武穴竹制品加工已投入生产;乡内还建成有各种苗木基地500亩。

 

十、果子园乡现状存在问题

果子园乡土地利用率较低,表现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超出村镇规划的相关标准。同时村庄建设比较粗放,村庄分布集约度不高。村民住房问题较为突出,宅基地无法报建,存在私建违建现象。村内产业规模较为分散,无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乡镇经济发展带动较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全,不能满足村民需求,尤其是村庄活动场地建设比较匮乏,需要通过进一步建设规划进行解决。

 

 

 

第三章 村庄布点规划

一、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期内果子园乡村庄人口规模为各村户籍人口的总和。

    其发展预测按下公式

    计算:

    Q=Q1(1+K)n

    其中:

    Q--------总人口预测数(人);      

    Q1--------现状人口基数(人);

    K--------规划期内增长率;

    n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预测的人口为村庄人口的自然增长,总人口预测需结合迁出人口进行统一计算,在本次预测中不予考虑。由于果子园乡域人口的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根据近几年金寨县人口增长情况,取自然增长率为6‰。

2015年乡村人口规模为14118人,预测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14546人,至2030年人口规模为15443人。

                                                                                                             单位:(人)

序号

村名

2014年

2020年

2030年

1

白纸棚村

2116

2180

2315

2

牛食畈村

2040

2102

2232

3

龙墩村

1605

1654

1756

4

果子园村

1762

1815

1927

5

白果村

1259

1297

1377

6

佛堂坳村

2159

2225

2362

7

吴弯村

2058

2120

2251

8

姚冲村

1119

1153

1224

合计

14118

14546

15443

 

其中根据宅基地统计及村庄布点规划预测,至2030年,果子园乡乡村迁出户数为1326户,人口为4643人。

其中3182人约909户迁至集镇规划区范围;其余人口1461人约417户均迁至斑竹园镇及金寨县城。故截止2030年,果子园乡人口规模为10800人。

 

二、村庄发展规模预测

    ㈠ 用地规模预测

    1、用地规模测算标准

    依据《安徽省村庄编制标准》明确金寨县村民住宅用地空控制标准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2、 用地规模预测

按照每户3.5个人计算,规划到2030年共有户籍户数3085户,预测规划宅基地用地为49.37公顷。结合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布局,规划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预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08公顷,较现状(2015年)223.5公顷减少115.5公顷。

    ㈡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1、建设用地布局依据和原则

    本次布点规划用地规模在测算的基础上,结合金寨县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乡镇、各村用地边界,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核对与整合,确定了果子园乡8个行政村的建设用地边界。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与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相冲突地块,结合山区村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调整,在村庄建设规划层面进行落实,并引导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开展。

    2、建设用地布局

根据多规合一的要求,至2030年果子园乡8个行政村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08公顷。

在地区用地紧张的背景下,为保证村庄规划中项目能够获得足够的用地规模,对村内闲置、利用率低下的建设用地进行土地退出,将这一部分指标调整给予需要建设用地规模的项目。

 

三、村庄等级结构及布点

    ㈠ 村庄等级构建

    1、中心村

    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一个,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村“两委”驻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具备一定规模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自然村。中心村应按照标准建设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2、自然村

    根据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发展特色,规划期内保留的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自然村除适当改造居住环境、完善基本服务设施外不宜过多建设和发展。

    3、村庄规模

    根据《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相关内容,“逐步引导皖西片区中心村实现平均常住服务人口为1500人左右、集聚人口规模不少于200人,保留自然村人口规模不少于100人“。

    ㈡ 村庄布点规划

    规划将8个行政村94村民组,合并为6个中心村, 9个自然村,规划农村总人口为10800人,具体合并方案如下表:

 

村庄合并意向:

序号

村名

村庄类别

名称

合并村民组名称

1

白纸棚

中心村

兴民625

兴民135、西山96、金林173、蒋湾182、和坪194、新榜98、栗湾109、老湾97、鲍湾118、白纸棚250、前店187

自然村

中湾210

中湾184

和谐288

和谐239、张家畈281

2

牛食畈

中心村

牛食畈950

南元140、西冲102、上湾152、牛食畈215、新村130、大暗冲248

 

天灯333

佛兴277、天灯238、佛胜165

佛元342

佛元167、新联278

3

龙墩

中心村

龙墩1470

中湾96、赵湾92、和复185、双苓111、大竹园179、上湾177、下湾61、田祠144、何坪166、梨树坳156、白果105、沙挡144、大塘108

4

果子园

中心村

(闫湾50、兴联168、周下湾178、冲口166、徐湾135、瓦湾166、毛龙132、、周湾162)并入镇区

自然村

高岸373

高岸84、耳湾161、胡湾140

自然村

果子园272

果子园233

5

白果村

中心村

白果750

优胜90、金胜195、黄上118、三口塘149、富山152、兴盛145

自然村

新马272

新马175、团结113、兴湾150、楼房114

6

佛堂坳

中心村

佛堂坳1730

孝天131、西河241、塘湾191、南河161、金盆145、道关136、东胜146、旦八128、大柳184、蔡湾236、暗冲109、大卜183、先进144

自然村

金塘200

金塘150

7

吴湾

中心村

(文湾106、西湾226、燕子岩98、田湾155、星林274、吴上湾156、、金湾243)并入镇区

 

肖上湾750

红檀树174、刘湾137、肖上湾191、王湾230、漆上湾188

8

姚冲

中心村

严下湾1060

严上湾139、严下湾193、北湾114、石门149、田老湾92、詹湾155、姜湾248、南湾94

 

 

四、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策略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市场流通为平台、社会化服务为纽带,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夯实追赶跨越的发展基础。在巩固地下种天麻,地上桑、栗、茶等传统农业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中药材生产,引导农民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尽量形成"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企业与基地、农户合作,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带农业,以工业繁荣农村。

    ㈡ 经济分区

    根据乡域的自然地形、社会经济基础等特点,规划将全乡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3个经济区,制定不同发展政策,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协调发展态势。

    北部经济区:范围包括白纸棚、牛食畈、龙墩及果子园4个行政村。大力发展天麻菌药种植。

中部经济区:范围包括吴湾、姚冲、白果3个行政村。以中心镇区为中心,强化其乡域中心的综合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发展成为具有良好城乡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经济区。

南部经济区:范围包括佛塘坳村,以发展观光农业及水稻种植为主体。

   

 

 

村庄产业规划:

等级

名称

产业定位

兴民村

水稻/天麻

牛食畈村

菌药/水稻

白果村

中药材/牲畜养殖

佛堂坳村

观光农业

龙墩村

天麻/水稻

吴湾

服务

姚冲村

天麻/山核桃

中湾

水稻/天麻

前店

水稻/天麻

和谐

水稻/天麻

新村

菌药/水稻

佛元

菌药/水稻

佛兴

菌药/水稻

果子园

天麻/茯苓

周湾

天麻/茯苓

高岸

天麻/茯苓

富山

天麻/水稻

三口塘

水稻

新马

中药材

金塘

水稻

大卜

水稻

先进

水稻

金湾

苗圃

王湾

蚕桑

红檀树

中药材

姜湾

山核桃

南湾

天麻/山核桃

 

 

 

 

 

 

 

 

 

 

 

 

 

 

第四章 公共设施规划

 

一、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根据《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DB34/T 5011-2015),规划确定果子园乡各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如下表:

类型

服务人口3000人左右

服务人口2000人左右

服务人口1500人左右

服务人口1000人左右

公共服务中心

350

300

250

200

小学

6000

4000

3000

——

幼儿园

900

600

450

300

文化活动室

200

100

70

50

图书室

60

40

30

30

卫生室

120

100

80

80

健身场地

800

600

500

300

老年活动室

150

100

80

60

邮政网点

40

30

20

20

便民超市

80

60

40

30

农贸市场

200

150

100

60

农资店

60

50

40

30

乡村金融服务网点

40

35

30

25

备注

果子园集镇建设范围有敬老院,服务全乡。

 

二、教育设施规划

     以乡镇为单位,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移民搬迁,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撤并部分规模小、学生数量少的教学点。

     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分级办学,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体制。

     以乡镇党校为基础,深入自然村,对农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以适应农业和乡镇工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各村庄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三、卫生设施规划

     进一步完善“区域——乡镇级——村级”三级城乡医疗卫生网络。发挥区级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的督导和带动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中心村规划设置一处卫生室;自然村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卫生室,对于人口规模小的村庄可适当扩大服务半径,由周边若干村庄共同配置。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四、社会保障设施规划

     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大重点,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政策体系;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完善医疗、住房困难、残疾人救助、突发性灾害救助、就学困难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区级救助中心,完善乡镇帮扶救助所,加大社区、村级劳动保障与社会救助所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三级联动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完善福利设施网络:各乡镇大力整合敬老院资源,加大改扩建力度,同时设立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日托或上门护理服务项目;中心村应设置老年人活动室;基层村视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基础设施规划

 

第五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目标是全面实现区域通畅、乡镇贯通、村村联通,形成干支结合、布局合理、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网络。道路交通规划应按照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公路网进行建设,重点加强规划中心村与城镇以及自然村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镇村道路等级,实现村村通的目标。

    ㈠ 主要道路

中心村路面宽度一般4-5米,规划自然村3.5-4.5米,有完善的道路绿化、排水等设施,路面材质使用水泥等。规划自然村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应满足旅游车辆通行和停放。

    ㈡ 次要道路

中心村和规划自然村次要道路路面宽3-4米,入户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5米,材质选择方面,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按照有利于交通组织、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中心村、自然村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集中的农用车和汽车停车场地。

 

二、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利用、改造现有给水设施,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饮用水;推行区域集中供水,实现农村饮用水集中供应方式,保障农村饮用水质安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供给率达到100%,实现供水到户。

果子园乡由于地处山区,给水水源均来自天然山泉水,采用高位饮水机制。综合用水指标选取近期为50升/人-日;远期为100/人-日。

 

三、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根据村庄生产生活特点,因地制宜的采用合流制或分流制。

    ㈠ 雨水工程规划

    充分利用地形,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就近排水分区,进行管渠走向布置,尽量利用地面或者道路坡度进行自排,避免设施雨水泵站,雨水管渠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㈡ 污水工程规划

    乡镇近郊区村庄部分利用乡规划区污水处理系统;其他村庄规划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与新建房屋建设同步进行,采用微动力或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㈢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供电工程规划

    果子园乡所辖中心村、自然村由区域电力系统统一供电,供电电源主要来自于吴家店镇,采用35KV线路对各村庄自然村进行电力输送。住宅供电功率不小于3-5kv/户,公共建筑供电功率按50-100w/平米。

    变压器应利用现状村庄变压器,不再另行设置,如建设条件需要,可对现状变压器进行增容。供电线路沿公路、中心村、自然村主要道路布置,采用同杆架设方式,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

    2、电信工程规划

    农村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邮政服务网点、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至中心村、自然村的通信线路集合各村道路进行敷设。

    ㈣ 环卫设施规划

    规划在中心村、自然村建立定点收集——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按60-10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垃圾收集点,由乡镇环卫部门统一转运至果子园村内的垃圾焚烧场进行处理。

 

 

 

 

 

 

第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建议

一、规划实施措施

    ㈠ 通过行政手段促进村庄合理发展

    自然村撤并:把自然村规模调整到合理范围内,科学规划保留自然村的数量、布局及发展模式,通过行政手段使属于不同行政村的村民逐步达到心理上的共识,最终融合在一起,自愿迁移集中居住。

    ㈡ 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村庄合理发展

    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城镇、集镇和中心村的快速发展。结合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产业集中区,增加就业人数,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得到转移。本次布点规划编制完成后,根据中心村建设要求和自然村布局,及时进行迁村并点,便于村庄布局规划的实施。

    ㈢ 加强人口向县城、中心集镇集聚的政策引导

    进一步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加强人口向县城、集镇及中心村的政策引导,降低门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及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注重引导、加强建设管理:注重中心村建设引导,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同时加强建设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肃查处违章建筑。

    ㈣ 注重引导、加强建设管理

    注重中心村建设引导,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新建型的自然村要综合考虑规划的集聚性和村民小组合并的意愿性,应尽可能避免因选址过于迁就村民意愿而零散分布,造成今后二次拆迁。

    ㈤ 继续编制完善建设规划

进一步完善中心村及自然村的建设规划、自然村的改造规划;提高农村住房设计水平,抓好住房通用图设计推广工作。

 

二、相关政策建议

    ㈠ 土地政策

    1、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在今后若干年内适当控制新开工住宅项目,为旧村改建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

    2、拆迁新建型的村庄,不再审批新的宅基地;

    3、设立土地置换服务部门,用地宅基地的征收和出让独立核算,保障土地置换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将美好乡村建设的步伐,跳开行政体制,有助于中心村的集聚。因村庄建设需要占用村庄用地的,由土地置换部门按标准价格向被征村购买。搬迁后的村庄用地若用于集镇或村庄建设开发,则宅基地由土地置换部门按标准价格征收;搬迁后的村庄用地若用于复垦,则归集体所有。

    4、允许因村庄整治而引发宅基地的整理、置换,但置换后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皖西片区规定宅基地面积。置换出的原宅基地可用于道路、绿化、公建等基础设施或公用设施建设。

    5、尽快落实村集体计划留用地,并优先考虑作为旧村改造启动区块。

    ㈡ 征地补偿政策

    1、将征地补偿政策与村民社会保障政策挂钩,明确规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比例和提留方式(优先提留、强制执行、专门账户、封闭管理)。

    2、结合上岗培训和技术教育,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宣传教育。一方面使村民对征地目的、相关法律以及自身权益有充分的了解,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化解其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使村民逐步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使失地农民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实现城市化,树立居民意识。

3、降低留地比例,提高货币补偿标准。建议将留地比例适当降低,并逐步取消留地;同时提高货币补偿标准,并可以通过其他补偿方式实现。

 

 

 

 

附表:

行政村

现状

规划

 

总人口

村庄数量

村庄建设规模

总人口

规划数量

中心村

规划自然村

白纸棚村

2116

14

33.45公顷

1860

一个中心村二个自然村

兴民中心村(人口1270,用地规模12.7公顷)

中湾(人口150,用地规模1.5公顷)

和谐(人口440,用地规模4.4公顷)

牛食畈村

2040

11

31.68公顷

1880

一个中心村二个自然村

牛食畈中心村(人口950,用地规模9.5公顷)

天灯(人口560,用地规模5.6公顷)

佛元(人口370,用地规模3.7公顷)

果子园村

1605

12

26.46公顷

610

二个自然村

——

果子园(人口200,用地规模2.0公顷)

高岸(人口410,用地规模4.1公顷)

白果村

1259

10

21.01公顷

1210

一个中心村一个自然村

白果中心村(人口750,用地规模7.5公顷)

新马(人口460,用地规模4.6公顷)

佛堂坳村

2159

14

34.32公顷

1860

一个中心村一个自然村

 

佛堂坳中心村(人口1730人,用地规模17.3公顷)

金塘(人口130,用地规模1.3公顷)

龙墩村

1605

13

26.25公顷

1470

一个中心村

龙墩中心村(人口1470人,用地规模14.7公顷

——

吴湾村

2058

12

32.67公顷

950

一个自然村

——

肖上湾(人口950,用地规模9.5公顷)

姚冲村

1119

8

17.76公顷

1060

一个中心村

姚冲中心村(人口1060,用地规模10.6公顷)

——

备注:规划人均用地按照100平方米/人 计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