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流波䃥镇流姜路道路水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扶贫办、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完善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扶办〔2018〕118号)《安徽省财政街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金寨县2024年第二批结余资金使用计划的通知》(金农工办〔2024〕31号)等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项目实施,现将项目实施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期10天(2024年8月26日-9月4日)。
投诉监督单位名称:金寨县流波䃥镇人民政府 |
监督举报电话:0564-2709101(流波䃥镇人民政府)、0564-7359658(县乡村振兴局)、12317(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服务热线) |
通讯地址:金寨县流波䃥镇人民政府 |
电子邮箱:jzzcxdzb@126.com |
金寨县流波䃥镇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6日
流波䃥镇金寨县2024年第二批结余资金 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流姜路道路水毁修复 实施地点:流波䃥镇 建设性质:新建 实施单位:流波䃥镇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朱永章 建设期限:2024年8月~12月
流波䃥镇人民政府 二O二四年八月
一、项目建设背景 1、村情简介 流波䃥镇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早在明代就已有相当规模,史称陈高集。清朝雍正三年水灾洗劫后,又建镇为流波。当时市面堪为繁华。1958年响洪甸水库建成,该地居民大部分移民梅山、青山、寿县等地,部分居民就近自然落户。流波䃥镇是原金寨流波古镇所在地,也是现今六安西茶谷建设的核心区,为提高当地茶叶品质、提高茶农收入,计划在流波䃥镇实施流波至黄畈沿线人居环境整治 项目。 2、项目建设必要性 该项目位于流波村、张冲村村境内,两个村个村面积较大,G529从流波村经过,S331贯穿流波村、张冲村,为助力乡村振兴,尽快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确定,并公示无异议后,经县、镇审核审批,决定实施该项目。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土方清理外运12000立方米,新建挡土墙长40米高5米,修复水泥路260平方米,水沟修复50米等 2.新建挡土墙长50米高5米,波形护栏拆除重新安装长30米等 3.新建挡土墙41米高5米,挡水埂70米,消力池1座,排水沟20米等。 三、投资预算和资金来源 (一)预算依据 1、 按设计的《施工图》; 2、《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3、《安徽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18); 4、《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 5、 税金按国家规定的税率执行; 6、材料和人工价格:参照六安市定额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价格,结合现行项目实施地市场价格调差。 (二)投资预算 预算合计:104万元 (三)资金来源 金寨县2024年第二批结余资金 四、项目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一)2024年8月,委托勘察设计单位派员现场勘测、设计、预算,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二)2024年8月至2024年11月,为项目施工阶段。 (三)2024年12月,为项目验收、审计、报账阶段。 五、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一)建设方式:政府投资 (二)组织管理 项目实施主体为镇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纪委书记、项目办负责人、经办人员、驻村干部、监理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小组,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本镇扶贫项目的管理工作。项目实施管理小组对本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服务,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本方案设计标准施工,确保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对施工中关键环节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出书面记录和留存影像资料;组织项目初验;做好项目档案资料整理工作。村两委负责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确定项目,在镇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协调施工环境,做好项目公示,参与项目初验,接收项目资产和落实项目管护工作。 (三)组织实施 1、制定实施方案:收到上级的项目批复后,制定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占地调整; (2)项目勘察、设计及实施方案编制; (3)工程监管办法及监理单位的选择; (4)工程后续管理办法等。 2、项目招标(发包):询价 3、项目监督管理:资金实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风险管控制、决算审计制;同时,在村级政务公开栏公布扶贫项目建设主要内容、资金计划、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竣工验收情况;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公布投诉电话。 (四)保障措施 1、质量控制:监理单位做好本项目工程监理服务,做好工程记录表或监督日志的记录;镇、村要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做好巡视。 2、进度控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工期要求,合理安排进度。 3、投资控制:执行工程款预拨、决算、报账制度,严格预拨程序和手续,严禁挪用项目资金。 4、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六、联农带农机制 该项目建成后,能够通过带动群众就业,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群众增收,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受益群众1000人,其中脱贫人口100人。 七、项目运行管护机制 该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资产移交村两委,村两委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后续运行管护机制或资产收益制度。根据项目受益范围和对象,明确管护职责、制定管护措施、确定管护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