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改两为”“农业强省”会议及市委县委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廉政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融合、齐抓共管,扎实推进“两强一增”“138+N工程”、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促进中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下面将我中心2023年中药产业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中药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振兴。2023年全县新种植中药材3.49万亩,中药大健康产业综合产值55.2亿元。发展食用菌1285亩,产值4143万元。食药用菌全年产量3.12万吨、综合产值34.83亿元。
2023年新增中药材经营主体120家,其中公司78家、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32家。从事中药材行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到663家,其中加工企业226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中药制药企业1家、中药饮片企业4家、中药保健品企业17家。
金寨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中药材统计调查试点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灵芝之都”。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金寨分院挂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林草局、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中科院院士裴钢、仝小林、郝晓江、滕皋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有中医药大企业华润三九、中国中药主要领导等先后来金寨考察、指导中药大健康产业。
(二)深入调查研究,服务产业发展。深入开展调研,2月份围绕“区域化、链条式”的发展思路,深入各乡镇对中药材(食用菌)春季生产进行督导调研,深入经济开发区中药大健康加工企业指导生产安排、春季开工。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基层、企业调研60多次。3月下旬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赴金寨开展中药材统计调研工作,发挥金寨县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试点县作用。6月下旬,配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科创中国”中药生态农业服务团来金寨调研中药材生态种植情况。11月份以来,组织人员到全椒县及我县中药材产业带乡镇调研野菊花产业,拟制了《结合庭院经济发展野菊花种植方案》,并向县领导作了详细汇报。
悉心为企服务。安徽农业大学老科协西山药库专家工作站落户金寨,充分发挥安农大校县合作作用,在县域规划、人才培育、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再作贡献。11月,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服务金寨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六安召开。协助县中药材(食用菌)科技特派团进行中药(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开展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研究及中药野生资源调研与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擂台赛,督促乡镇有序有力推进项目实施并做好产业发展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服务,了解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困难,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三)重视保种育种,推广规范化种植。抓好金寨灵芝、金寨黄精、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桑黄等道地药材品种培育、实验、示范、推广,利用本县野生资源培育出金寨黄精2个新品种。举办中药材、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召开全县食药用菌菌种生产情况座谈会,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生产,保证菌种质量,为我县的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种子基础。配合省药监局开展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方案调研,指导我县企业率先申报,配合省专家组开展野菊花、天麻GAP的延伸检查。
(四)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市场营销。开展“中国灵芝之都”创建,5月23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金寨县“中国灵芝之都”称号,《中国林业产业》杂志就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采访了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中药产业中心负责人,并刊发文章《推深做实“两山”理念 打造中国灵芝之都》《安徽金寨:小灵芝撑起大产业》。组织企业申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指导企业制定并提交申报材料,灵芝、天麻、霍山石斛共3个“十大皖药”基地、7家建设单位获得授牌。举办了第三届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一届金寨灵芝文化节,制作中药产业专题片、宣传画册,编排灵芝文化节目,汇聚全国190多名专家、企业家来我县考察基地、交流科技,宣传推介金寨中药产业。金寨天麻地理产品保护已经通过答辩即将公布,金寨茯苓地理产品保护申请已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公告。金寨桑黄、金寨天麻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金寨灵芝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积极开展中国药用菌大市场整顿提升行动,促进市场繁荣、规范经营。
(五)做好双招双引,提升产业水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外出前往北京、吉林、上海、南京、合肥、亳州、延边、广州、深圳、福州等地,考察重点药企,协助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来金寨开展党建引领以中药大健康产业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活动,带领企业参加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委会2023年会暨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安徽省第三届中药监管科学论坛暨第六届医药经济发展大会、第四届食用菌产业博览会、福建漳州蘑菇节,推介金寨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品质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开展双招双引。2023年共外出招商50多天、开中药产业推介会4次,接待客商40余次,备案中药企业5家,签约3家,投产3家。对已经落地企业常态化走访,开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政策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发展。
立足加工业的现有基地,对内培育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龙头企业,开展高值化深加工产品开发;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大型中成药、中药材的非药产品开发企业,实现中药材高值化开发利用,建设“西山药库”中药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建设全国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金结合,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实施等措施,建立灵芝、天麻、茯苓、黄精、桑黄等特色中药材种苗(菌种)繁育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菌种)。
推动重点药材GAP建设,促进灵芝、天麻、茯苓、黄精、野菊花等药材规模化、规范化、良种化种植。结合庭院经济发展野菊花、黄精、芍药等中药材。继续加强药旅融合基地、工厂建设,推动中药、旅游、康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中药材及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在燕子河镇、斑竹园镇、汤家汇镇等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集散中心,建设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药材集散地。把中国药用菌大市场打造成国家级中药材物流储备中心和集散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完善的药材流通体系。
立足本地优质特色中药资源,发展壮大中药材深加工。一是加大中成药研发,积极申报中药新剂型,将原药材转化为中成药,提升中药制剂研发水平。二是开展非药品开发,鼓励龙头企业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加大“健字号”“食字号”“妆字号”等非药品开发力度,形成各种系列产品。
建设加工产业集群。完善金寨经济开发区配套设施,建立电子信息平台、中药材溯源系统,引导企业向精深化、品牌化、差异化方向集聚发展,促进资金、人才、技术、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形成中药产业集群和高附加值产业链。
(四)打响区域公共品牌
打好“两个之都”(中国药用菌之都、中国灵芝之都)、“六个地理标志”(金寨灵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黄精、金寨桑黄、金寨西洋参)公共区域品牌。一是继续推进“金寨灵芝”地标产品保护申报,做好“金寨茯苓”地理产品保护技术审查答辩;二是开展金寨中药材上高速、上高铁、上央视、进党校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强道地药材品牌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十大皖药”品牌建设。四是推动中国药用菌大市场建设,办好天麻集市,促进天麻交易,督促做好市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