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天堂寨旅游扶贫实验区、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区)管委,安徽金寨技师学院(金寨职业学校),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通知》(六政办〔2019〕17号)精神,为全面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构建资源共享、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以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金寨为主线,以让群众不得病、少生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目标,深度整合县乡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着力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目标
(一)逐步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分工协作机制和权责一致的引导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健全医共体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和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做到县强、乡活、村稳,建立以县带乡村、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统筹推进县域内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县乡村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公共卫生法定职责,按照“共同管理、分级指导、协同服务、责任同担、效益共享”的原则,将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医共体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医共体整体效应和资源优势。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三)加强医共体精细化管理,严格全成本核算,科学核定医共体收支结构,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并逐步提高,检验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小于30%,医院管理费用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小于10%,平均住院日<8天(传染病、精神病人除外)。落实“两个允许”政策,严格绩效考核,改革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不断完善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到2022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县内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比例达到60%以上。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收治住院病人数占区域内住院病人数的40%以上,手术病人占收治住院病人数的10%以上。医共体成员单位门诊人次年增长10%以上、住院人次年增长10%以上、手术量年增长15%以上,医保基金支出占比逐步提高。
(五)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医共体学科专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卫生信息化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到2022年,医共体牵头医院力争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促进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二)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三)坚持县乡融合、乡村一体。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实施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
(四)坚持管办分开、放管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从直接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规范标准的制定,落实好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五)坚持“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医院、医生、中医和医疗、医保、医药协调发展。
四、建设内容
(一)建设“两包三单六贯通”新路径
1.医保基金打包。将基本医保基金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扣除增量基金风险金、意外伤害和大病保险基金进行预算,将不少于95%的部分作为医共体按参保人头总额预算基金,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区域内常住人口总额预算,拨付到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
3.建立健全政府办医责任、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督三个清单。实现清单制管理,厘清责任边界,明晰运行关系。
4.密切服务贯通机制。围绕乡镇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在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等六个方面实现上下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建立县域医共体管理新体制
1.进一步充实县域医共体领导和管理机构。
(1)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定期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研究解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调整充实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医管委履行政府办医职能,主要负责研究决定公立医院的设置规模、发展规划、章程批准、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同时,承担县域医共体管理职责,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人事制度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
(3)成立中共金寨县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加强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党的建设工作。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成员单位党员、党组织和群团以及统战工作等归口由牵头医院党委统一管理。
2.统一医共体设置架构。组建金寨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对外称金寨县人民医院)、金寨县中医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对外称金寨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计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将预防保健资源下沉到医共体。
3.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医共体成员单位保留原有机构设置和机构名称,其职工身份不变。乡镇卫生院保留法人资格,法定代表人原则上由牵头医院法定代表人担(兼)任。医共体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4.规范医共体内部人员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提名,县卫健委、医共体牵头医院联合考核,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任命。一般人员调配使用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负责,报县卫健委备案。
5.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共体章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按照“管好放活”的要求,充分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和用人管理、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聘任、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服务效率和发展动力。
(三)完善县域医共体运行新机制
1.统一县乡村人员管理。
(1)改革新进人员管理体制。在编制总量内,依托医共体,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原则,探索建立乡镇卫生编制周转池制度。
一是健全岗位统筹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有效衔接医共体范围内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建立岗位统筹机制。根据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数和村医配备标准扩大医共体牵头医院员额池规模,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二是改革人员招聘方式。医共体范围内新进人员由医共体牵头医院自主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每年年初,县委编办核定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年度编制使用计划,由医共体牵头医院自主组织、常年招聘、备案管理。
三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在岗人员按原体制进行实名制管理,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调配使用。新进人员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招聘,纳入医共体牵头医院员额池,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调配使用,人事档案关系放在医共体牵头医院,对符合条件经考核合格人员纳入编制“周转池”、“自建池”。
(2)建立柔性人才流动机制。
一是给予医共体牵头医院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县到乡村、乡到村轮岗工作管理办法,实施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下基层轮岗制度。同时,建立医共体之间人才流动机制。
二是医共体牵头医院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长期派驻专家团队,团队长任分院副院长。建立内、外、妇产、儿、中医、康复等一级科室,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充实一级科室技术力量,全面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
2.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
(1)村卫生室作为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实施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在岗在册村医实行养老保险和生活补助制度。县乡医疗机构巡回派驻到村卫生室轮岗人员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收入计入村卫生室共同收入,按一定比例参与村卫生室收入分配并享受乡镇补贴、奖励补贴和村医生活补助。
(2)村卫生室(站)实行财务统一管理。所有收入缴入乡镇卫生院账户,严禁账外收支,让村医收入阳光化、公开化。由乡镇卫生院每月根据服务人口、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收入进行绩效考核,医共体牵头医院财务核算中心按照考核结果及时兑现待遇。
3.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1)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政策,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医共体发展要求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医共体绩效工资总额与服务质量、数量挂钩,与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收入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挂钩,与控制基本医保费用增长挂钩,与控制医院资产负债率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动态调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
(3)实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含党委书记,下同),资金由县财政保障,与医院收入脱钩。年薪标准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组成。医管委负责制定年薪标准、考核评价办法,组织绩效考核。医共体牵头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岗位年薪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予以兑现。
(4)搞活医共体内部分配。医共体牵头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自主进行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在具体分配时,合理划分医生(技师)、护理、药剂、行政、后勤绩效工资总额,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风险度高和贡献突出的医务人员倾斜,保障临床医生绩效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本单位人均水平,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实行医共体行政、人员、财务、绩效考核、医疗业务、药械业务、医保基金、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依托牵头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设立医共体相关职能管理中心。加强医共体内、医共体间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息互通。
5.统筹医共体财务管理。医共体牵头医院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审计中心),具体承担医共体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招标采购、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和经济合同执行工作,对成员单位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加强医共体内审管理,成员单位支出须经牵头医院审核把关,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及新增债务须经县卫健委审核把关。
6.规范药品耗材管理。医共体成立药械管理中心(中心药房),建立统一的药事管理委员会,推进医共体内用药目录(抗菌药物除外)和耗材使用范围的统一。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立唯一采购账户,实施统一用药范围、统一采购程序、统一集中配送、统一药款支付、统一药事管理,保障医共体内医疗机构用药衔接、促进药品耗材合理使用。完善医共体慢性病用药统一目录,切实方便基层慢病患者就医用药。
(四)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新提升
1.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1)医共体牵头医院要深化与上级医院合作,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的合作机制。完善二级诊疗科目设置,推动县级重点学科(专科)发展。加强县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建立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中医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
(2)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全方位推进优质资源下沉,不断完善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逐步完善内、外、妇产、儿、中医、康复等一级诊疗科目,开展和扩大相应住院服务和一、二类手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其他乡镇卫生院,以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要为标准,以强化急救、全科医疗、康复、中医药及医养结合等服务为重点,实现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2.强化分级诊疗制度。
(1)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收治病种“100+N 、50+N”诊疗目录,将临床路径、单病种付费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加大对县级医院收治乡镇卫生院应收治病种病人和外转诊疗目录内病人的处罚力度。
(2)优化转诊服务流程,倡导群众就医经家庭签约医生首诊并逐级转诊,对经家庭医生首诊并上转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医共体牵头医院要建立家庭签约医生首诊转诊奖惩机制。
(3)大力发展医共体牵头医院优势学科(专科),制定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转诊、会诊和考核办法及县外转诊管理办法,确保县内就医无障碍,实现县级医院优势学科(专科)病人诊疗不出县。
(五)增强医共体联动机制新优势
1.完善医保支付办法。
(1)建立“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制定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办法,引导医共体分级诊疗、合理施诊,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2)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县域两个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包干使用情况进行年度审计清算,结余部分用于奖励县、乡、村医疗机构,适当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具体考核分配办法,报医保局备案。
(3)出台县内医疗机构日间手术医保报销管理办法,将县乡公立医疗机构日间手术病人的门诊费用纳入住院医保报销。
(4)探索建立医保医师制度和适用于医共体模式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系统,对住院医疗服务,按DRGs结合点数法付费。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医保差异化医保政策。
2.加强医保稽查核查。
加大对骗保及过度医疗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审核专家库和常态化稽查核查机制,重点对大额医疗费用、民营医院和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稽查。出台稽查核查奖励办法,所需经费由县财政予以保障。
(1)加强医共体内结算医保费用的审核,委托第三方审核跨医共体医疗费用,对不合理费用进行核减。第三方委托费用由两家牵头医院按比例承担。医共体牵头医院配合县医保局对村卫生室及社区服务站门诊统筹进行稽查核查。
(2)加大对县外省内医保联网医疗机构的网上审核和违规扣款力度,通过函询当事人、审核清单、实地调阅病历等手段,重点审核大额费用、可疑费用,增加扣款比例。
(3)探索建立对省外医疗机构稽查核查机制,对有违规嫌疑的大额费用通过委托第三方审核、函询当事人、实地核查等手段进行核查。
3.优化财政投入政策。
(1)健全债务审批机制,严格控制举债,防范债务和财务风险,逐步化解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合规的历史债务。
(2)按照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站)补偿机制改革要求,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的财政投入资金,并将资金统一拨付至医共体牵头医院,结合资金性质和用途统筹使用。
(3)县财政承担医共体牵头医院招聘培养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工作期间的工资待遇(含五险一金、乡镇补贴、奖励补贴、村医生活补助等),统一拨付到医共体牵头医院,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打卡发放。
4.完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1)完善医共体绩效监测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以及绩效工资总额制、院长年薪制、任免和奖惩等挂钩。
(2)完善医共体内部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挂钩。
(六)激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动能
1.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一体化管理。
(1)统筹推进县域内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强化任务管理、考核督导,推动县乡村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管理医共体内公共卫生资源,具体承担医共体服务区域内的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全民健康体检等工作职责。
(3)县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应主动融入医共体建设,根据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和全民体检要求,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检查、绩效考核等。
2.推进医防协同一体化服务。
(1)建立预防、体检、医疗、慢病管理、康复为一体的服务链。以县内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紧扣“三级预防”,寓公共卫生服务于医疗服务之中,打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分割、脱节的局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2)把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措施作为临床医疗服务重要环节,推行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精神卫生和肿瘤防治等专科医师到医共体成员单位日常排班开展医疗服务,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一员。
3.强化医共体公共卫生评价考核。定期对医共体公共卫生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建议。加强对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绩效的动态监测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医共体建设工作考核、院长年薪制考核等重要内容,与医共体经费核算、评先评优等挂钩。
(七)推动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新发展
1.建设医共体信息化运营管理平台。依托全县智慧医疗平台,为县域医共体搭建统一运营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对医共体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人财物、药品耗材等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监管,提高医共体牵头医院管理服务效率。
2.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远程专家门诊、远程紧急会诊、智医助理辅助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实现检查检验报告电子化,并具备网上查询、移动推送或短信提醒功能,提供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刷脸就医、费用结算医后付或在线支付、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线上复诊等服务。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不断完善和使用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并对接省就医便民服务平台,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
3.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根据全县智慧医疗系统总体框架,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信息融合,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食源性疾病、学生常见病、老年与妇幼保健、免疫规划、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同步共享、业务协同联动。
4.推进医保、药品数字化监管。逐步整合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实时、动态、连续、综合的监管服务平台和监管机制。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审核。加强药品、耗材采购供应信息管理,建立采购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7月)。组织外出考察,拟定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召开县委深改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讨论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决定重要政策和人事任命,调整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员,明确医管办人员和职责。召开动员大会。
(二)实施阶段(8月-12月)。医共体牵头医院研究制定医共体组建方案及配套制度,召开组建大会,宣布人事任命,依法办理法人变更登记手续,完成紧密型医共体组建工作,实现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医疗业务管理、药械业务管理、医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八个统一”,以及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六个上下贯通”。 县医管委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对医共体牵头医院进行绩效考核,兑现绩效工资总额制和院长年薪制。
(三)运行完善阶段(2020年)。总结经验,巩固完善,及时对医共体运行情况开展评估,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不断地提升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要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要结合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创新体制机制,认真审核把关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深入推进见效。
(二)落实部门职责。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改革合力,完善政策措施,制定任务清单。加强制度供给,创新人事、机构编制、职称、薪酬等管理方式,推动建立符合医共体特点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
(三)加大政策宣传。积极开展针对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的政策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对开展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逐步转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强化督查考核。以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费用、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健全医共体建设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强化指导、督导和检查。
附件: 1.金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2.金寨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
3.金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分片划分表
4.金寨县全面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任务进度分解表
5.金寨县全面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配套文件目录清单
2019年6月30日
附件1
金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潘东旭 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
汪 冬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张 涧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天堂寨旅游
扶贫实验区管委会主任
候守宪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先平 县政协党组副书记
成 员:胡 浩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县财政局局长
李成松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县发改委主任
马千里 县政府办副主任
詹政委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王观全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 铁 县委编办主任
袁新林 县人社局局长
卢 毅 县卫健委主任
李龙佳 县民政局局长
张经标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卫佳 县残联理事长
舒 明 县审计局局长
黄劲松 县医保局局长
吴 杰 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孙大国 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秘书处设在县卫健委,卢毅同志兼任秘书处主任,张勇、王龙、张代斌、吴杰、孙大国、李国忠、余海波、常璐同志兼任副主任。
附件2
金寨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共体管理委员会)
组 成 人 员
主 任:汪 冬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主任:张 涧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天堂寨旅游
扶贫实验区管委会主任
候守宪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先平 县政协党组副书记
成 员: 胡 浩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县财政局局长
李成松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县发改委主任
马千里 县政府办副主任
詹政委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王观全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 铁 县委编办主任
袁新林 县人社局局长
卢 毅 县卫健委主任
李龙佳 县民政局局长
张经标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卫佳 县残联理事长
舒 明 县审计局局长
黄劲松 县医保局局长
县医管委下设办公室和两个医共体工作指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委,卢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医管委日常事务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具体推进工作;第一指导组设在县卫健委,卢毅同志任组长,负责指导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工作;第二指导组设在县医保局,黄劲松同志任组长,负责指导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工作。
附件3 | ||||
金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分片划分表 | ||||
分组 | 序号 | 乡镇 | 2019年参保人口 | 合计 |
人数 | ||||
县人民医院(第一医共体) | 1 | 南溪镇 | 51151 | 329854 |
2 | 汤家汇镇 | 49559 | ||
3 | 双河镇 | 25119 | ||
4 | 桃岭乡 | 29526 | ||
5 | 铁冲乡 | 12392 | ||
6 | 全军乡 | 10664 | ||
7 | 古碑镇 | 40664 | ||
8 | 槐树湾乡 | 28903 | ||
9 | 花石乡 | 15617 | ||
10 | 燕子河镇 | 32225 | ||
11 | 天堂寨镇 | 16752 | ||
12 | 长岭乡 | 17282 | ||
县中医医院(第二医共体) | 1 | 梅山镇 | 84963 | 315346 |
2 | 经济开发区 | 23055 | ||
3 | 白塔畈镇 | 40281 | ||
4 | 麻埠镇 | 14707 | ||
5 | 斑竹园镇 | 21232 | ||
6 | 沙河乡 | 14688 | ||
7 | 关庙乡 | 11410 | ||
8 | 果子园乡 | 14752 | ||
9 | 吴家店镇 | 30060 | ||
10 | 青山镇 | 21498 | ||
11 | 张冲乡 | 12145 | ||
12 | 油坊店乡 | 26555 | ||
合计 | 645200 |
附件4
金寨县全面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任务进度
分 解 表
序号 |
内 容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间 |
1 |
统一医共体机构架构设置、核定和配齐领导班子 |
卫健委牵头,组织部、编办配合 |
2019年8月 |
2 |
成立县委卫生健康工委、统一医共体党组织和党员管理 |
组织部牵头,卫健委、宣传部配合 |
2019年8月 |
3 |
启动医共体建设,落实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和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 |
卫健委牵头,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配合 |
2019年8月 |
4 |
测算医保基金支出情况、完善医共体医保支付、加强县域医共体药品耗材监督管理 |
医保局牵头,卫健委、财政局配合 |
2019年8月 |
5 |
推动医共体信息化 |
卫健委牵头,财政局、行政审批局(数据资源政务服务管理局)配合 |
2019年9月 |
6 |
统筹医共体财务管理 |
卫健委牵头,财政局、审计局配合 |
2019年9月 |
7 |
加强县域医共体人才培养、建立医共体人员统筹使用机制 |
卫健委牵头,人社局、编办配合 |
2019年9月 |
8 |
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改革 |
卫健委牵头,人社局、财政局配合 |
2019年9月 |
9 |
强化牵头医院统筹管理推进公共卫生工作 |
卫健委牵头,财政局配合 |
2019年9月 |
10 |
优化财政投入政策 |
卫健委牵头,财政局配合 |
2019年10月 |
11 |
建立完善金寨县医共体医保审核长效机制 |
医保局牵头,卫健委、财政局配合 |
2019年10月 |
附件5
金寨县全面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配套文件目录清单
序号 |
配套文件名称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1 |
调整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人员 |
卫健委 |
政府办、编办 |
2 |
金寨县紧密型医共体党建工作方案 |
卫健委 |
组织部、宣传部 |
3 |
金寨县紧密型医共体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含人才发展) |
卫健委 |
人社局、编办 |
4 |
金寨县紧密型医共体政府投入与债务化解方案 |
卫健委 |
财政局、发改委 |
5 |
金寨县紧密型医共体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含组织编制、绩效考核)、村医“六统一”管理和待遇有关政策 |
卫健委 |
组织部、编办、人社局、财政局 |
6 |
金寨县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卫健委、医共体权责清单 |
卫健委 |
医管委各成员单位 |
7 |
金寨县医共体职能管理中心(行政、人事、财务、医保、健康促进、信息化、后勤管理等)运行办法 |
卫健委 |
医共体牵头医院 |
8 |
金寨县医共体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绩效考核办法 |
卫健委 |
医管委各成员单位 |
9 |
金寨县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和公共卫生工作方案、医共体“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 |
医共体牵头医院 |
|
10 |
金寨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
卫健委 |
财政局、医共体牵头医院 |
11 |
金寨县医共体医保基金支付管理办法、日间手术医保报销管理办法、药品耗材统一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金寨县医保费用审核管理办法 |
医保局 |
财政局、医共体牵头医院 |
12 |
金寨县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度实施方案 |
卫健委 |
财政局、人社局、医共体牵头医院 |